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佩常
于佩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3
  • 关注人气:1,0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人的潜能?

(2015-04-02 09:12:27)
标签:

潜能

主观与客观

压力

动力

读书笔记

“潜能”这个词条,1979年版的《辞海》没有选入,《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1,潜在的能量;2,潜在的能力。看了这个解释,觉得是概念循环,恰似一头雾水,让人不得要领,没有说明潜能这个词的本质特征。倒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给潜能这个词作了生动准确的注解。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名广,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世受射”。射箭是他家世代相传的技艺和本领。李广领兵守卫右北平的时候,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当时,李广的威名已令匈奴闻风丧胆。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箭头射进了石头中),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李广第一次射时,是以为遇到了老虎,所以紧急情况之下用尽了全力,充分发挥了他的潜能,把箭头都射进了石头之中。等到他知道了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石头时,一切归于平静,就再也不能把箭头射进石头中了。这里的关键,是“终不能复入石矣。”这个“终不能复人石矣”的现像,实际是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是石不是虎)与李广主观因素所产生的不同反应。虽然同是李广一个人,同是箭和石头,情境已经从突然遇虎转变为平常遇到的一块大石头,所以有了不同的结果。

对此,唐代卢纶有诗曰: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根据《人体机能学》的说法,一个人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之下产生的暴发力,也就是李广射虎时的平时所达不到的能力,是人体内肾上腺素在外界环境刺激之下大量分泌的结果。这是自然科学给出的答案,且不再论。

按照这些说法,我试着为人的潜能作一个解释:潜能,是一个人原本具有的一般情况下不能发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发挥的力量和智慧。

潜能与智商不同,因为人与人的智商是不同的,而潜能几乎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但又不是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下都能充分发挥的。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呢?

首先,要有使人充分发挥潜能的客观环境。

古人说,只有非常之时,才有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事。刘邦参与农民抗秦起义之前,只是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劳动无所事事的泗水亭长,他老家区区沛县一下子就出了箫何、曹参那样的治国名相以及樊哙、夏侯婴等一批名将。所以,不是英雄造时事,而是时事造英雄。巨大的压力和紧急情况之下,最容易激发人的潜能。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走投无路被逼上的梁山。没有一定的外在压力,没有一定的危机感,整天的按部就班,甚至是优哉游哉地过日子,很难做出不同寻常的业绩。这就是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所在。正如汉朝初年司马相如所说:“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同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外因要与内因很好地结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在一定的外在压力之下,自觉地生成一种内在动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出类拔萃。这种动力,应当包括确定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从基础和点滴小事做起,孜孜以求,百折不挠。如果怕苦怕累、得过且过,就极难成事。大庆油田有一句名言:”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不进步。“不甘寂寞、不甘落后,遇到什么困难也不退缩,敢于又善于在危机之中寻找机会,就一定会成功。这里包括自己的意志力,也包括自己的控制力。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又有能控制自己的错误倾向的人,才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特殊情况。因为人的个性当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惰性、欲望、虚荣心、利己性、贪图安逸等负面因素,所以,控制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舞台,至于戏唱得怎么样,那就各不相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