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忙碌,是因为生活在城市里的麻雀食物来源并不很多,所以她们整个白天的飞上落下跳跃腾挪,几乎都是为了填饱肚子。瞧,她们一忽儿在人行道边,一忽儿在垃圾桶旁,一忽儿在树根底下,快速地用腿刨,不停地以喙啄,还得四下里张望,机警地观察。为了那一丁丁维持生存的食物,她们用尽了浑身的力量——羽毛颤抖,周身觳觫!
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可吃的东西,又被突如其来的人或车惊扰 恂然飏去,真真的太难了。 唉,
好在麻雀是杂食动物,且食量不大,差不多的东西都可以果腹。
至于快乐与否,我猜想基本曰否。这些年,城市发展太快了,楼多车多硬化地面多,草少树少绿化面积少,再加上弥漫在空气中的各种废气烟尘颗粒物,还有那昼夜不息又习以为常的刺耳噪声,一切的一切,都使麻雀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抛开一个白天的辛劳,就是在夜里,她们也不大可能出现在山花烂漫云蒸霞蔚的美梦中。
农村好些吗,答曰非也。前些年有媒体称,南方某农业大省的麻雀已经消失,主要原因是舖天盖地的农药以及化肥除草剂所致,现在称之为农业面源污染。看似绿水青山,早已不是过去的绿
过去的青,看不见的污染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所以真不知哪里是麻雀们的乐之所在也。
说起来,在鸟类中,麻雀可谓命运多舛。1958年曾被不公正地列为“四害”。那年秋天竟组织男女老幼在傍晚敲锣打鼓,想让麻雀无枝可依,无巢可栖。我们小孩子也要拿着盆子敲,跟着胡喊乱叫。那些受到惊吓不知所措的麻雀在空中乱飞,据说当时真有飞不动掉到地上死掉的。直到1960年才经专家建议为麻雀平反,以蟑螂替换之。
麻雀与人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麻雀”是她的官方名字,平日里我们是叫她“家雀儿”的,与家养的猫和狗不同的只是不用专门喂饲.她们飞得不高,不能像鹰隼一样一飞冲天;也飞不很远,不作春来秋返的南北迁徙;更不会像燕子那样衔泥筑巢,随便找个屋檐下、草垛顶能遮风挡雨无大干扰的地方就安了家。所以小时候在夜里曾登梯子上房掏鸟窝。先用手电筒照住,一般的就不敢飞.再慢慢爬上去抓。冬天雪后会在院子里扫出一片空地,撒点小米作诱饵,用一木棍支一大笸箩罩着,躲到远处等鸟来吃食,然后突然用绳子把木棍拉倒,说不定就能扣住几只。冰天雪地的冬日里,自然界里很多的生命都变成了静止,麻雀成了我们不可多得的玩伴,其中乐趣横生,真觉得比现在的电子游戏之类好玩多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性格亦倔犟。我们想把捉来的麻雀养起来,可她三四天不吃不喝,给她水和米看都不看一眼,整天地对着窗外跃跃欲飞。
我知道
她向往蓝天白云和自由飞翔,不像那羽毛华丽鸣声悦耳的苏雀(学名朱顶雀)那样温顺,有吃有喝就行,宁愿被束缚。没办法,只好打开窗子,她急不可待地扑楞一下飞走了,很快从我的视野中消失,头都没回。
现如今,麻雀也被列为濒危物种,说不定哪一天就再也见不到她们了。
一千多年前
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句话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旅游胜地傍晚的景象,同时也说明了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你想想看,熙熙攘攘的游人
不去,禽鸟们 何乐之有?
清晨的第一声鸟叫令我心旷神怡,然而,这背后又有挥之不去的丝丝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