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烹出营养来3-5

(2012-07-19 22:57:58)
标签:

育儿

范志红

中国

b族维生素

脂肪

健康

分类: 营养/常识

《烹出营养来-3》肉、脂肪、冷冻、解冻

专家: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在肉类当中,有一个最有趣的规律——在瘦肉当中,含脂肪越多,肉的价钱越贵。这一点恐怕让人很奇怪。不是脂肪不好吗?肥肉不是卖不出去吗?为什么脂肪多的肉反而会贵呢?

    事情就是这样的,西方国家就有这样的规律:含铁越高,脂肪越少,则肉越便宜;含脂肪越高铁越少,肉越昂贵。

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只有脂肪多的瘦肉才足够美味。人们不可能用牛踺子肉做出烤牛排来,最好的烤牛排都是用所谓的“大理石肉”或者“雪花牛肉”,也就是说,肌肉纤维的缝隙里均匀地沉积了很多脂肪。这样的肉柔嫩、多汁、香气浓郁。无论是烤还是炖,这种肉都是最美味的。

烹出营养来3-5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量的减少,现代人体内早已沉积了过多的脂肪,并不需要膳食当中再有那么多的高脂肉类。如果还按照本能的导引,舌头的兴致,又不增加运动,得到的结果只能是高血脂、肥胖症。

爱吃美食是人之天性。要想和高脂肉类和平共处,在烹调上和搭配上一定要注意下工夫。

首先,要尽量采用不额外添加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烤等。事实上,高脂菜肴即便白煮、清炖也很美味。

其次是配合低脂、高纤维食材共同烹调,吸收其中一部分脂肪和胆固醇。比如添加菌类、藻类、蔬菜、蔬菜干等,可以减少升高血脂的风险。

第三个要点就是减少一餐中高脂肉类的摄入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只摄入50 -75克肉类。

最后一个要点是,高脂肉类要与其他低脂菜肴、低脂主食相配,保证一天当中的脂肪摄入量不超标。

 

高脂肪肉类适合炖煮的烹调方法。炖煮可以使肉类组织中的脂肪游离到汤里,只要去掉汤上层的浮油,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和脂肪的含量,这是一种物理的方法。但是炖煮并不能去除胆固醇,“肥而不腻”并不等于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下降。炖肉能帮助降低血胆固醇之说,并无科学依据。

 

肉类和鱼类的营养从储存过程中就开始流失。

很多单位都喜欢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大批发放食品,鱼肉海鲜等等都是大包小包,一次不可能吃完,只能冻在冰箱里面慢慢吃。还有一些家庭喜欢批量采购,一个月才买一两次东西,然后放在顶天立地的大冰箱当中,自以为生活方式非常时尚。

其实,冻在冰箱里,只能防住微生物,让食物不会腐败变质,并不意味着食物的营养价值能一成不变。研究发现,冻藏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一些让食物品质变坏的化学反应,比如说,脂肪氧化反应。这种反应会产生诱导衰老的自由基,让食物的味道越来越不新鲜,并破坏其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同时,由于蛋白质的分解、氧化和交联,肉质会变得失去弹性,鲜味物质分解,还会逐渐产生一些苦味。

所以,人们常常会发现,带鱼放在冻箱里冻久了之后,风味就越来越差,鲜味少了,肉质硬了,烹调之后也不好吃了;各种速冻饺子、馄饨之类,冻的时间长了之后,就没有原来的新鲜味道了,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哈喇味”。

如果冰箱塞得太满,由于制冷能力所限,冻箱的温度就很难控制在-18℃。如果温度不能稳定在-18℃以下,那么维生素的损失速度也会加快。比如说,有人发现,在-5℃的时候,蔬菜水果维生素C的损失速度,要比在零上4℃时还快。鱼肉当中的B族维生素也是一样。

 

解冻过程同样也会造成营养流失。有些人用传统的方法,把鱼肉从冻箱拿出来,马上泡在水里,过一段时间换换水,一直到鱼肉全部化开;还有一些人用微波炉的“解冻”功能来帮忙,到基本上变软,再拿出来切。

这两种方法,到底哪个好些呢?这可是有争议的事情。

水泡法的支持者们说,用微波炉化冻,快倒是快,容易受热不匀,这部分都有点熟了,那部分还是冰块呢。这样做菜不可能口感好。再说了,每一块鱼肉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我怎么能知道用多长时间化冻才合适呢?万一时间长了,肉都热熟了,怎么办哪。

支持微波化冻的人则说,水泡方法实在太慢了,根本等不及。在室温下泡在水里,肉的里面是凉的,外面是暖的,表面滋生过多微生物怎么办?再说了,肉里面的营养物质和鲜味物质都跑到泡肉的水里面丢了,多可惜。的确,B族维生素是一些喜欢水的维生素。也就是说,如果肉的汁液有流失,那么它们就会和水一起跑出去。

        这两方的论据都很合情合理,不过,要想把两边的缺点都克服掉,也并不难。

首先,没必要把冻箱中的鱼肉马上拿出来泡在水里。既然能等一段时间,为什么不先把它放在冷藏室里呢?用干净保鲜袋装好,从冻箱移到冷藏室的上部,既能利用冻鱼肉的冷,节约冰箱的电能,又能让它慢慢地化冻,而且在化冻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啊。其实,从传热的效果来说,这种方式化冻更均匀,而且肉汁的损失比水泡法要少得多。

一般来说,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放一夜就差不多了。此时,肉已经不那么硬了,最好在完全变软之前就取出来,切起来反而更好成形。如果还觉得有点硬,再放进微波炉,按肉块的大小在解冻档短时间加热1-3分钟即可。

当然,最好能够在肉冻起来之前就事先计划好,把肉切分到合适的大小包好,形状以传热效率高的扁平形状为佳。这样,每次取出来都可以按照同样的化冻方法操作,就更快更方便,营养素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限度啦。

很多人在烹调肉类的时候,为了让肉质变嫩,经常会加入小苏打一类的碱性物质。用它处理肉之后,肉类质地松软,口感更嫩。用它加到肉馅中,可以吸收更多水分,用更少的肉生产出更大更嫩的丸子。目前那些“水煮牛肉”、“沾水牛肉”之类菜肴牛肉变得特别嫩特别软,几乎吃不出肉丝来,正是碳酸氢钠的效果。除了处理肉之外,发燕窝也好,打蛋清也好,用了它都能更软更膨大。但是,用碳酸氢钠会使食品酸碱度改变,会严重破坏多种维生素,也损失原有的香气。

 

肉煮熟后应当是灰白色,最多有一点点淡褐色,如果您吃的肉菜呈现出一种非常鲜艳的粉红色,那么这种肉就一定要少吃,因为这种颜色预示着肉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肉类中的氨基酸和其他胺类物质,和亚硝酸盐结合之后,非常容易生成致癌的亚硝胺类物质。

 

    炖煮的烹调方法不会对肉类的营养有过多破坏。炖煮时的温度通常不超过100℃,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不增加食物的脂肪含量,并有利于蛋白质结构松散,氨基酸、核苷酸、胶原蛋白等物质也会溶入汤中。只有不耐热的维生素B1会有一部分流失,可以通过吃粗粮、豆类进行补充。

烹出营养来-3

 

 

《烹出营养来-4》鸡蛋、牛奶

专家: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挑选鸡蛋的原则:

新鲜:盒装鸡蛋包装上写着的日期是装盒的日期,越靠近的越好,最好在一个星期之内;

        看蛋壳:在同样的生产日期,颜色越深代表保鲜性能越好,耐受储存的能力稍微强一些;

表面粗糙:散装鸡蛋表面颜色不能太光滑,有层薄膜,有点像雾一样的感觉,则比较新鲜,太光滑的不新鲜;

手感:掂一掂是不是压手,同样大小、比重要大一些的鸡蛋更新鲜。

烹出营养来3-5

鸡蛋中的脂肪、胆固醇和蛋白质,没有受到氧化之前,原本对人体并没有明显害处。但是,经过不当烹调之后,脂肪、胆固醇氧化,并生成糖化蛋白产物,对人体健康就可能产生潜在影响。特别是在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之后,无法及时处理这些不利成分,很可能会成为致病隐患。那些发现吃鸡蛋过多不利健康的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考虑到鸡蛋的烹调方法。
烹出营养来3-5

有人说空腹不能喝牛奶,说是奶穿肠而过,一下见了小肠,一下又见了膀胱,这个话听起来感觉比较荒唐,一看就是对人体的结构和消化吸收一点都不了解,说的是外行话。牛奶到胃里不可能是液态,因为胃里有胃酸,我们把牛奶和醋倒在一起肯定结成块,牛奶和果汁在一起也会结成块,胃酸的浓度要比醋和果汁不知道酸多少,所以牛奶到了胃里立刻不是液态了,跟你吃豆腐一样也是慢慢下去的,所以说空腹喝牛奶不吸收,一下子滑下去了,这种可能性等于零。

另外一些人还说空腹喝牛奶,蛋白质含量太高了,拿它做能量有点浪费了,这个话说得一样是不准确的,因为奶里面根本没有那么多蛋白质,只有3%,含有4.6%的糖,还有3%的脂肪,所以蛋白质占三分之一都不到。因此如果你能消化乳糖的话,直接用乳糖消化了,还有脂肪帮助供能,身体为什么先把蛋白质用掉啊?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说,浪费蛋白质这个事情是不存在的。
烹出营养来3-5

有一种观点说,晚上不要喝牛奶,晚上喝牛奶容易得结石。因为人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一般不怎么上厕所,尿液就会浓缩,在膀胱里一直待着,由于喝牛奶吸收大量的钙,碰到草酸,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其实也不是那么绝对的,有没有结石取决于你的血钙浓度是否发生大波动,另外血液中有没有草酸?假如说你没有那么多草酸,不一定就会因为晚上喝了点牛奶而产生肾结石。实在不行,夜里起一次夜可以降低膀胱艾和肾结石的危险。当然大家也能明白,很多人晚上喝牛奶不是为了长个,而是为了安神,有利于睡眠。我们也不要把牛奶想象得功效那么大,食品就是食品,不可能像催眠药一样喝了就好了。大家不能因为喝了牛奶可能会安眠,就说早上不能喝、早上喝了昏昏欲睡,其实没有人给出这样的证据,西方人也是早上喝牛奶,也没有说喝了牛奶一上午就不精神。

烹出营养来-4

 

《烹出营养来-5》水果、反季节水果、榨汁、

专家: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有人说反季节水果有害健康,有人说催熟的水果千万别吃。吃水果的方法有很多种,您听过把水果煮熟了吃的吗?鲜榨水果汁真的美味又健康吗?水果到底应该何时吃,又该怎么吃呢?

烹出营养来3-5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应季的产品品质优于反季节的产品。番茄长在冬天的大棚里,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只有夏天露地种植产品的一半;刻意选育和栽培的早熟果实,口味和营养价值通常不如自然晚熟的水果。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的生活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它们对健康有没有影响,这确实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科学证明,少量吃一些反季的水果,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任何危害。

 

        无论哪个季节,多吃点蔬菜水果,才是最关键的健康问题。无数研究证实,蔬菜水果的总摄入量越大,癌症、心脏病的危险就越小,冬天吃蔬菜水果,总比不吃要好。


烹出营养来3-5

水果应该怎么吃?榨汁会损失水果内的营养素吗?
烹出营养来3-5

      榨汁是一个营养素损失很大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损失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哪怕是榨了之后马上就喝也是如此。比如,黄瓜在打汁后和打汁前相比,维生素C的破坏率高达80%。除了维生素C,像类黄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也会因此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至于不溶性的纤维,也不会跑到果汁里面去。不溶性元素如钙也会被留在渣子当中,剩下的清汁里糖分含量非常高。因此,喝果汁还容易促进肥胖、糖尿病和痛风。所以榨汁虽然时尚,还是不如直接吃水果蔬菜健康。

 

【减少营养损失的小窍门】

        对果蔬进行热烫处理的,也就是把水果蔬菜在沸水中略微烫一下,把那些氧化酶“杀”掉,也让组织略微软一点,然后再榨汁。这样,不仅维生素的损失反而变小,出汁率增加,而且还能让榨汁颜色鲜艳,不容易变褐。特别是那些没有酸味的蔬菜,比如胡萝卜、青菜、芹菜等、鲜甜玉米,一定要烫过再打汁。
烹出营养来3-5

        水果一向都是生吃的食物,并因此有营养素零损失的美名。可是,对于一些怕冷和容易腹泻的人来说,冰凉凉的水果因此也受到了冷遇。其实,水果未必都要冷食的,很多水果其实相当适合热吃。

        有人会说:苹果煮熟吃,不是损失营养吗?其实,苹果、梨、桃、香蕉、菠萝等常见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很低,维生素B族更少,怕热的营养素无非这些。而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等脂溶性物质是不怕100度加热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更不会因为加热而损失。其中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在煮沸条件下,大部分也能保留下来。至于润燥、通便、促进消化之类保健作用,熟吃不会有任何妨碍。

        所以,熟吃水果,未必会损失其保健价值。只要能帮助人们多吃一些,就能得到它的健康价值。维生素C特别丰富的水果,比如猕猴桃、橙子、柚子、草莓之类,是不必熟吃的。但维生素C不太多、质地又比较耐煮的水果,都可以考虑熟吃。

 

    水果应该何时吃?

    有关水果应当饭后吃还是饭前吃的问题,不知道让多少人面对水果不知所措。不过,有没有人想过,干脆把水果放在吃饭的时候吃呢?这种吃法会有什么问题吗?似乎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所谓空腹吃刺激胃——一边吃饭一边吃水果,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所谓吃饱了再吃不利于消化——在吃饱之前就吃了水果,也不会有这个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吃饭时吃水果呢?没有人规定,水果必须与三餐分离。既然吃饭时能喝果汁,能吃水果沙拉,炒菜能够用小番茄,没有理由不能吃水果。水果入餐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烹出营养来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