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标签:
军地人生旅游 |
分类: 摄影散文 |
已有80年历史的法国梧桐是南京市的名片,被市民视为“城市灵魂”,被外地人视为“城市标志”。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工程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矛盾不可避免。南京“梧桐树”事件,因公众的高度关注而天平倾向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但当地铁遇到树木,当文化沉淀与城市建设发生冲突,我们究竟应如何选择?类似的问题,困扰着南京,也困扰着其它城市。不创新发展,城市会因缺乏活力而衰竭。过分追求发展,城市会因历史文明被割断而贫血。如何把握好度,考验的是政府的执政智慧。
万里长城、北京四合院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的过去。如今的摩天大楼、立交高速,也许是明天的历史,但城市建设不能随意割断历史。几百年后,人们也许会为保留一截今天建造的立交桥而煞费苦心,就像现在我们为保护一株古树、一段古城墙一样。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当地方政府被经济发展GDP所绑架,当开发商为巨大的利益所绑架,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不那么重要。
古树、旧街,被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覆盖;小巷、池塘,被宽直的大马路取代……貌似摧枯拉朽的城市再造运动,将昨天与今天完全割裂。长此以往,今天与明天又如何对接?城市发展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将人本价值与历史文化放在第一位,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第一位。
梧桐树事件不仅折射出正在日益增强的公民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政府、社会、公民的逐渐成熟。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造成各种矛盾的症结所在。事件发生后,南京市政府不仅通过各种官方渠道与民众沟通,传达信息,而且部分官员利用网络微博等方式获取“民声”。从中可以看出政府的职能在不断“回归”。眼下看似地铁项目的效率出现问题,但是如果政府真正理顺了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之后,“社会效率”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