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军地人生
军地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30
  • 关注人气:19,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2022-05-13 13:49:03)
标签:

军地人生

旅游

分类: 摄影散文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南京中山东路,比现在的道路多了中间一排梧桐树


 

已有80年历史的法国梧桐是南京市的名片,被市民视为“城市灵魂”,被外地人视为“城市标志” 南京地铁三号线将迁移超过600棵梧桐树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孟非、乐嘉、陆川等人在微博上发起“拯救南京梧桐树”的活动。事件经媒体介入发酵后,317日南京市出台规定:所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古树名木为前提,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
    梧桐树风波虽已经过去,但它所敲响的警钟将对南京乃至全国各地的政府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警钟之一:城市建设不能随意割断历史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工程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矛盾不可避免。南京“梧桐树”事件,因公众的高度关注而天平倾向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但当地铁遇到树木,当文化沉淀与城市建设发生冲突,我们究竟应如何选择?类似的问题,困扰着南京,也困扰着其它城市。不创新发展,城市会因缺乏活力而衰竭。过分追求发展,城市会因历史文明被割断而贫血。如何把握好度,考验的是政府的执政智慧。
  万里长城、北京四合院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的过去。如今的摩天大楼、立交高速,也许是明天的历史,但城市建设不能随意割断历史。几百年后,人们也许会为保留一截今天建造的立交桥而煞费苦心,就像现在我们为保护一株古树、一段古城墙一样。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当地方政府被经济发展GDP所绑架,当开发商为巨大的利益所绑架,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不那么重要。 

  古树、旧街,被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覆盖;小巷、池塘,被宽直的大马路取代……貌似摧枯拉朽的城市再造运动,将昨天与今天完全割裂。长此以往,今天与明天又如何对接?城市发展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将人本价值与历史文化放在第一位,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第一位。
                              警钟之二:政府行为必须顾及民众感受

梧桐树事件不仅折射出正在日益增强的公民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政府、社会、公民的逐渐成熟。 
    
 “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决策高于一切”,向来是“中国特色”的表现。政府很少关注民众的感受,“官民互动”被视为“效率低下”,但从南京梧桐树与地铁的“博弈”中我们看到了变化。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造成各种矛盾的症结所在。事件发生后,南京市政府不仅通过各种官方渠道与民众沟通,传达信息,而且部分官员利用网络微博等方式获取“民声”。从中可以看出政府的职能在不断“回归”。眼下看似地铁项目的效率出现问题,但是如果政府真正理顺了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之后,“社会效率”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倍增。
 
  此事件中公众表达对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不满,采取的是相对温和、合法且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梧桐树上系上绿丝带比“暴力游行”更能赢得“民心”。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利用网络等媒体与政府沟通,体现了公众的素质在逐渐提升,从中可以看到一种理性的光辉在闪耀。 
    
 梧桐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在不断地成长。公众保护的不仅仅是南京梧桐树,还践行着一种理性,一种成长。

 

    基于上述,发上几张南京梧桐树的照片,以表达对它在此次事件中新创造的历史功勋的赞美!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南京梧桐树事件给政府行为敲响警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