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感动中国的典型瞬间

标签:
军地人生情感 |
分类: 杂文评论 |

在那次抗震救灾中,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出现过多少感人肺腑的场面,大概没有人能计算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事情在人们的记忆中会越来越淡化,但《废墟上的敬礼》这幅照片所记录的事件、场景,却因一个典型瞬间而让人难以忘怀。
鞠躬、作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礼仪动作,而发生在刚从废墟中挖出的一个3岁孩子身上的这个少先队礼,意义非同寻常。那不是刻意作秀,也不是逢场作戏,而是来自孩子心灵中纯真的写照;这一细节,表现小主人公对生命渴望,表达了他对拯救生命者的感恩。这一细节,折射出了那幼小心灵中的美丽光环,真实诠释了生命的意义。那只小小的胳膊,足以支撑起那沉重的天空,将人们内心的哀痛转化为生存的动力和希望。也就在这一刻,一个正在流血、流泪的中国忘掉了身上的痛。一位将军说,这是我们接受的最崇高的敬礼,足以让群山肃立
《废墟上的敬礼》这幅作品,作者利用较高的视点,采用俯拍的手段,把地震后倒塌的房屋废墟和一群忙碌的解放军战士作为画面背景,选择了一个在废墟中被埋数天后救出的孩子为典型人物。当一群官兵抬着刚刚救出来的男孩从废墟上走过,当木板上那被救男孩向救他的解放军官兵举起那微弱的小手……,一组主体的形象得到了最好的展示,主体在画面的位置恰到好处,孩子的动作姿态又恰好与战士们的动作、姿势相呼应,在这最佳时机,作者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他说成功抓拍到这个典型瞬间,深刻地表现了人间的大爱与真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自动化的照相机来记录任何瞬间,但只有典型性的瞬间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抒发思想情感。历史的瞬间,诉说着人间的真情;难忘的镜头,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没有典型的瞬间,就没有典型的细节,也就无法表现典型的形象,摄影就无艺术价值可言。这就是摄影作品《废墟上的敬礼》在让我感受那种撼动力人心的力量的同时,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