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作者又高于作者的石头撰《石头记》
(2024-06-09 07:24:51)
在《石头记》一书中,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源于作者念及的当日之女子,曾历过的一番梦幻,却又高于作者念及的当日之女子,曾历过的一番梦幻。
但由于作者之形象,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记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所以作者就不得不放弃作者之形象,采用源于作者,又高于作者之石头的形象,以“记”之,以公示:
一、作者不自称“作者”,而自称“在下”,是放弃作者之形象。
二、自称“在下”者,既注明出石头撰《石头记》,又注明出“按那石上书云”——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变成“通灵宝玉”之石头,被“夹带”于中而“记”之,然后在石头上公示。是采用源于作者,又高于作者之石头的形象,而撰《石头记》。
三、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是作者念及当日之女子,曾历过一番梦幻的升级。
四、“通灵宝玉”之石头,被“夹带”于中而“记”之,然后在石头上公示,是作者形象之升级。是以石头之形象,取代作者之形象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