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头取代作者是不得不行
(2024-06-09 08:56:48)
作者念及当日之女子,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并没有原地踏步,一成不变。而是以其为原型,创作构思出,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之“立意”。
由于当日之女子,已不是当日之女子;作者曾历过的一番梦幻,已不是作者曾历过的一番梦幻,所以当日之作者,就不得不是当日之作者:
一、既然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所以唯有变成“通灵宝玉”之石头,被“夹带”于中而“记”之,然后才能在石头上公示。
二、由于作者之形象,已经不能适应“记”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之需要,所以以石头之形象,取代作者之形象,是不得不行。
三、于是就形成了,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按那石上书云……”之格局。而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回《石头记》,曹雪芹披阅增删该《石头记》,不过是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的“托”。
后一篇:源于人生高于人生的神瑛绛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