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石头撰《石头记》——作者付出了那些代价?
(2023-06-05 18:31:37)
《石头记》一书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于石头被变成“通灵”,被带太虚幻境,被“夹带”于神瑛侍者之嘴里……被系于贾宝玉之脖子上,从而“记”下了神瑛绛珠等(宝黛等),如何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如何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如何“离”开人间“恨天”,如何生存于“愁海”。然后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复原本质,以“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石头记》,展示太虚幻境之故事。
作者写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真可谓不惜牺牲一切代价。那么作者写石头撰出《石头记》,究竟付出了那些代价?
一、作者付出了自称“作者”之代价。
作者不自称“作者”,而自称“在下”,在于不希望“无材可去补苍天”之石头,沦落为自己的作品;不希望该石头所记的太虚幻境之故事,沦落为自己的作品。
作者只所以自称“在下”,其目的,在于抹去作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树立石头的独立性、权威性、创新性;树立石头所记的太虚幻境之故事的独立性、权威性、创新性。
二、作者付出了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著作权之代价。
自称“在下”者,提出了“你道此书从何而来”;注明了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写出了“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但“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名义上是石头上之《石头记》书云,实际上却是自称“在下”者(作者),以付出的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的著作权为代价,冒名顶替,成全了石头上之《石头记》书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