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贾宝玉为“石头”——是读《石头记》不及格之标志
(2022-05-19 22:49:41)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根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可知,视贾宝玉为《石头记》之石头,是读《石头记》不及格之标志:
一、女娲氏练石补天,将未用之石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无“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子;二无绛珠草及浇灌绛珠草的神瑛侍者;三无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的神瑛侍者,及下凡还泪,警幻亦曾问及的绛珠仙子……
二、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僧一道远远而来,是因为在远远的梦中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所居之“离恨天,灌愁海”,有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一僧一道远远而来之目的,是将石头夹带于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的神瑛绛珠之中,以达到被夹带于中之石头,能够记录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能够记录宝黛等如何“离”开人间“恨天”,如何生存于“愁海”之目的。
三、一僧一道只所以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之石头,变成“通灵宝玉”,是因为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的神瑛侍者下凡,嘴里衔不下……脖子上系不起……石头记不成《石头记》;一僧一道只所以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通灵宝玉”,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是因为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的神瑛侍者下凡,嘴里衔不成位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通灵宝玉”……脖子上系不成位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通灵宝玉”……石头记不成《石头记》。
四、由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被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被夹带于中,所以是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的神瑛侍者贾宝玉,嘴里衔“通灵宝玉”……脖子上系“通灵宝玉”。而被衔于神瑛侍者贾宝玉嘴里的“通灵宝玉”……被系于神瑛侍者贾宝玉脖子上之“通灵宝玉”,则是记录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记录宝黛等如何“离”开人间“恨天”,如何生存于“愁海”。
五、被系于神瑛侍者贾宝玉脖子上之“通灵宝玉”,在贾宝玉丢玉之后,“通灵宝玉”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复原本质,上面有了《石头记》。而贾宝玉则是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离”开人间“恨天”,生存于“愁海”。
六、嘴里衔“通灵宝玉”……脖子上系“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离”开人间“恨天”,生存于“愁海”,仅仅是“通灵宝玉”(石头)的“身前身后事”,而不是其自身事。因为神瑛侍者与“通灵宝玉”有着截然不同的来历与归宿。
七、综上所述,视贾宝玉为《石头记》之石头,是读《石头记》不及格之标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