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启示录

(2008-09-29 20:31:45)
标签:

杂谈

“今日”启示录

题记:这是19947月在锦绣中华工作时考察中山“今日”集团后写的随感。但十余年后,何伯权以及“乐百氏”、“今日”集团这个当年如日中天的民族品牌却因种种原因完全退出功能饮料、奶制品业的江湖,彻底地从中国名牌和企业名录上消失了,令人感慨万千。由此想到如今深陷“三聚氰胺”风波中的牛根生及“蒙牛”品牌的命运,不知是否步何伯权和“乐百氏”的后尘,尽管二者深陷泥潭的原因迥然不同,但中国民族品牌打造“百年老店”真是一条漫漫征途。谨以此文表达一种对何伯权式的企业枭雄的追思和感叹)

在广东,在珠江三角洲,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城市,也许你可以不知道中山有个小榄镇,但你不可以不知道“乐百氏”,你不可以不知道“今日集团”。

岂但是不可以,简直是不可能不知道,那“乐百氏”地毯式的广告轰炸,那挟着马家军“生命核能”的“今日旋风”简直把真个神州大地都搅得天翻地覆。试问今日之天下,谁人不识马家军,又谁人不识投资千万元购买马俊仁“生命核能”配方技术的“今日集团”和它的拳头产品——“乐百氏”乳酸奶。

然而,你可曾料想到,这个坐落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小榄镇,拥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现代化办公楼和花园式厂区、年创利税过亿元的今日集团公司,五年前仅有一个只能容纳3张办公台的不到 10平方米的铁棚子,它的创始者是五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

19892月开始,今日集团公司以飞跃的速度,在五年内迈出了坚实的三大步:第一步创办“乐百氏”,第二步形成企业群体,第三步组建了“今日”集团,其产值、产量和利税,每年均以两番以上的高速增长。

有趣的是,历史上的小榄是以栽菊、赏菊而名噪珠江三角洲的,而今日的小榄则以全国酸奶第一家享誉海内外,成为乡镇企业轻工业开发的楷模。

这种从传统农业小生产向现代工业转型的格局是如何完成的!其腾飞的奥秘又在那里呢?

走进“今日”,你会油然而生几许感慨和激动。感慨于它的决策者们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所体现的那份胆略和气魄,激动于这一群在世俗眼光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轻人在为企业构筑理想蓝图的奋斗中所拥有的那份坚实、努力和奉献。

然而,更令人敬重的是,这个乡镇企业在企业管理中贯穿始终的“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以人为中心,将对人的关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可以说这恰是“今日”集团最具魅力之所在。

该公司年轻的总经理何伯权有句名言:让员工在“今日”能幸福地工作和生活;让员工与“今日”共同发展和成长。

正是基于这种经营理念,“今日”集团很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公司办了《今日人》报,开设卡拉OK厅,开设健身房,成立艺术团。他们还从公司利润中拨出专款建设占地10亩的“今日生活区”,以改善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解除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这种“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更深刻亦更集中地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选拔、招聘和使用上。公司的决策者们有一种信念:“今日集团不是一部赚钱的机器,而是培养人才的学校”,基于此,公司一方面选拔一些企业骨干到高校深造培训,另一方面,则是广揽人才,以一种最便捷的方式迅速地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干部的素质。近几年来,今日集团光是从京、沪、穗等城市的重点大学中就接纳、吸收了数以百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公司领导层为压缩人才的成熟期,宁可花钱买经验教训,也放手让他们去干。于是,这种豁达造就了一大批懂经营、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也造就了“今日集团”今天的辉煌。

拥有了人才——一批高素质且具有为企业献身精神的多方面人才,一个企业还有什么不能干呢?

商界有句名言:奇迹在于抓住机遇,而机遇唯钟情有准备的头脑。

“今日”创造的奇迹说到底在于它抓住了机遇,他们审时度势将在国际市场经久不衰的乳酸奶引进到中国,于是,便有了“乐百氏”奶5年的风靡;他们抓住马家军“生命核能”配方技术转让的天赐良机,一矢中的,通过新闻媒体的频频曝光,让刚刚组建不久的“今日集团”名声大振,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业内人士称,今日人精心策划的“生命核能”技术转让及随之而来的经销权拍卖而刮起的“生命核能”旋风,已使其无形资产大大增值,远远超过了该公司为购买配方技术而投资的1000万元。

这无疑是一个极为精彩而漂亮的公关宣传战。

然而,如果你置身于今日人中间,你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天赐良机”事实上只是某种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今日人而言,他们随时都在睁大两眼捕捉机会,这是他们共同的话题——无论是老总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

是的,机会,对于老总来说,可能是一次叱咤风云的倒海翻江;对于具有某种潜质的员工而言,则可能是一次不同凡响的脱颖而出。这里都可以归结到一个词——“发展”,既是企业的,亦是个人的。

寻找机会求得一个大的、高速的发展,这是“今日”决策者们数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而构成这种发展观念的思想基础又在于“以人为本”的经营观念——企业不发展,员工就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为了吸收和保留能干的员工,成长乃是必要的。人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未来投资到一个能给自己求进步机会的企业里,而在一个成长的企业里机会比较多也比较有意义。

于是,“今日”才有可能从一个单一的、带有浓郁地域色彩、乡镇级的营养保健品公司发展到今天以开发优质新型的营养保健品为核心,兼及文化传播、广告、企划印刷等多门类、拥有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十七个经营部、市场部和分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

以人为本,抓住机遇,全速发展——这或许正是“今日”之所以有今日的全部奥秘所在,也是我们从“今日”奇迹中获得的最深刻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