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安乐死.临终急救.安宁缓和医疗

(2016-10-30 01:45:19)
标签:

转载

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2012年3月1日起,在荷兰各地有6家安乐死流动诊所开始营业。它们提供前往患者住所协助安乐死的服务。它在开业的头两天,便接到了60个服务申请。

荷兰在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允许安乐死的国家,这意味着医生可以帮助表达了自杀愿望的重病患者结束生命。如果私人医生拒绝协助,那么患者便可以请求这些安乐死流动诊所的医生和护士,通过注射或使用口服药物的方式帮助自己安乐死。安乐死的反对者却称这些流动服务小组为“杀人小队”。

看到这样的安乐死案例,总是会有些纠结,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减轻痛苦,为了一种人道主义,但毕竟也是种杀人的行为啊,何况在佛教的伦理中是不允许自杀的,只有那些大阿罗汉才有权利自由结束自己的生命。

与安乐死相对的另一种极端,则是以心肺复苏术为代表的现代医疗急救手段。但对于重症晚期的患者来说,纵然是极尽气切、插管、心脏起搏、注射强心类药物、人工呼吸等医疗极限,也只能延长病人几天或是几小时的生命,而临终者所必须承受的医疗痛苦亦是相当惊人。常常能见到急救时,需要把病人的双手捆绑,才能防止极度烦燥痛苦的病人抓扯掉所有的仪器和插管。在佛教伦理中,同样反对粗暴碰触对待脆弱敏感的临终者,认为这时候所强加的痛苦,有可能会引发病人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会障碍他往生净土或是转生于善处。这种不顾患者的意愿,强行医疗到最后一口气的猛烈做法,是否就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呢?

现代医学的一个新动向——安宁缓和医疗,似乎给上面的两种伦理困境,找出了新的解决方向。

安宁缓和医疗的概念是指:为减轻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施予缓解性、支持性之医疗照护,或不施行心肺复苏术。

对于安宁缓和医疗来说,病人的灵性照顾、情绪照顾与医疗照顾同等重要。当治愈性医疗方式已经无效时,医疗方向转为提供病人身体上的舒适、心理上的舒适与灵性上的舒适。

安宁缓和医疗提供“五全照顾”:即全人:身、心、灵整体照顾。全家:照顾病人,也照顾家属的身、心、哀伤等问题。全程:照顾病人直到往生,及逝后家属的悲伤辅导。全队:由完整的专业团队共同照护(医师、护理师、社工、艺术治疗师、营养师、宗教师、志工等)。全社区

对于安宁医疗来说,所追求的是以“善终”为目的,这无疑与佛教的死亡伦理相当贴近。一个比较理想的死亡过程包括了:
1、了解自己死亡之将近 ;
2、心平气和接受;
3、后事交代安排;
4、时间恰当:已准备好;
5、生活连续性:与过去亲友的沟通联络;
6、身体舒适:病状控制满意;
7、情绪稳定:焦虑、忧郁缓解;
8、自主性获得尊重;
9、结束:心愿完成、家人得到哀恸辅导;
10、善生:死亡的结束也是新一期美好生命的开始,生死两相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