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可以在百度网站、草根名博首页和通用网址搜索。同时被新浪网博论坛
《情感部落》栏目采用(点击博客首页右上角相应链接)
农贸市场抒怀(原创散文)
初二的上午,通园农贸市场里已经看不到往日的熙熙攘攘,顾客也很少,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位商贩仍然在紧张地忙着,准备迎接各方顾客们。
这里的商贩们来自祖国各地,说着南腔北调,传播着家乡的文化,他们起早贪黑日夜劳作,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生计,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北京居民,为了北京的建设,为了美好的明天。
春节前夕,大部分商贩们带着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带着北京人的良好祝愿,携妻带子归乡探亲。他们的归乡探亲,使得往日热闹的农贸市场变得暂时的冷落和寂静;他们的归乡探亲,使得我们北京人的生活有些不方便了;他们的归乡探亲,使得我们北京人进一步看清了他们的重要价值;他们的归乡探亲,也使我们北京人有些失落感。
我和爱人来到早点摊位,想在这里吃点儿早点。以前,我们经常来这里吃早点,因为这个市场的早点花样比较多,有香喷喷的麻辣粉、肉丝面;有油饼、油条、炸糕、煎饼、油炸葱花饼、豆腐脑、豆浆、紫米粥、西安浇汁老豆腐;还有黄橙橙的东北大渣子粥、野菜团子、丝糕、东北筋饼……,往常在这里吃早点,人非常多,也很拥挤,十几个摊位总是满座,要想踏踏实实坐下来吃早点,很不容易,来早了要排队,一旦来晚了什么早点都没有了。但此时此刻,这里已是人走摊位空,没有了往日的叫卖声,没有了往日的拥挤和排队等候。正当我们失望地要转身离去的时候,忽然,从一处门市那里飘来缕缕清香,我这才发现,那里有一个摊煎饼的。我马上来到那里,只见摊煎饼车前写着“邢记杂粮煎饼”,这个摊子很有特色,煎饼种类主要有小米花生、绿豆、紫米、荞麦,从摊主的话语中,我听出了他是河南口音,旁边打下手的是他媳妇。在给我们摊煎饼时,有一个没摊好,他马上就把那个没摊好的煎饼放到了一边,重新摊了一个。他用浓重的河南话告诉我们“杂粮煎饼不吃油,摊起来不像白面好摊”。我问:“人家都回家过春节去了,你们怎么没回去?”他边摊煎饼边说:“今年不回去了,都走了,你们吃早点怎么办”。听了他的话,我不禁肃然起敬,尽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和姓,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的心情,懂得他们的情意,他们都是非常平凡的人,不起眼的人,他们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同样也是可敬、可亲、可爱的人。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初二)上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