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运河雄鹰
运河雄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90
  • 关注人气:2,0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2009-01-26 23:00:35)
标签:

回民

糕点厂

大顺斋

情思

大院

分类: 文学作品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此文可以在百度网站、草根名博首页和通用网址搜索。

被新浪网博论坛《情感部落》栏目采用(点击博客首页右上角相应链接查看)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历史悠久,深邃的回民胡同镶嵌在运河西岸,坐落在通州区十八个半截胡同的北端,东长安街延长线新华大街东部南侧,建于元代,主要居住着回族居民。

    回民胡同,全长500多米,5米宽左右,东西走向。它犹如一位长寿老人不断向人们讲述着这条胡同的蹉跎岁月、风土民情和轶事奇闻。

    它是时间隧道,是文化长廊,是历史见证,它目睹了通州人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和变迁,它穿越了风风雨雨和时空,记载着动人心弦的运河故事和充满神奇色彩的奇闻轶事,承载着历史和灿烂的胡同文化。

    回民胡同留下了我童年的足迹,留下了我朗朗的读书声,留下了我的梦想和憧憬,留下了美好的悠悠回忆,承载了我幸福的岁月,无尽的遐想,浓浓的情思。

    我依稀记得,在我幼年时期,我家从地处高上坡的潞河医院宿舍搬到了十八个半截胡同的莲花寺胡同,在那里没住多少日子,又迁居到回民胡同38号院,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搬迁。这个院子坐落在胡同西口,对面是大顺斋糕点厂和小楼饭店,前身是潞河医院门诊部,后来成为医院家属宿舍。在这个院子里,居住着10户医院员工和县卫生局的领导。院里的人们犹如一家人,和和睦睦,充满了和谐与温馨。谁家有事情,大家知道后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帮助。谁家大人们值班或出差,邻居们都会把孩子们让到自己的家里玩耍和吃饭。谁家有人得了病,不出院子,都会有人及时来号脉、诊治。谁家粮票不够用了,马上就会有人送来节省出来的非常珍贵的粮票。赶上春节,大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带着孩子们端着热气腾腾的第一锅饺子走东家、串西家相互拜年。那时,院子里只有一个水管子,每逢节假日,大人们都会聚集在水管子周围,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家常,真是其乐融融。大院的居民都是汉民,与临院的回民相处得非常融洽,赶上回民节日,东院马家的叔叔阿姨总是给我家送来圆圆的,香喷喷的“油香”,“油香”是一二寸厚的炸油饼,吃的时候要切开,翻过来吃。

    在我们大院的对面,坐落着享誉京城的大顺斋糕点厂,它建于明朝崇祯三十年(1640年),生产清真糕点,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小楼饭店扩建,大顺斋糕点厂搬迁到运河东岸。糕点厂生产的“糖火烧”是“通州三宝” 之一,更是享誉大江南北,驰名中外,生产糖火烧的面粉,红糖,芝麻酱和油都是定点专供,由于“糖火烧”香甜适口,老少咸宜,真材实料,生意越做越兴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大顺斋生产车间那用糕点模具做点心的声响,那声响犹如优美的旋律在院子里回荡。每逢端午节前夕,整个院子立刻就灌满苇叶、红枣的清香,润人肺腑,令人心情荡漾。在胡同西口,糕点厂在那里建了门市部,在那个年月,我们很少能够吃上大顺斋的点心。后来条件好些了,逢年过节,大人们就买来少量的点心让孩子们解解馋。

    在大顺斋糕点厂西边,坐落着百年清真老店“小楼饭店”,店里做的烧鲇鱼号称“通州三宝”之一,烧鲇鱼“外脆里嫩”,“咸鲜适口”。参加工作后,每逢节假日,我常去小楼饭店吃油饼,炸糕,豆腐脑,豆浆,那时候,两毛多钱就能吃的饱饱的。那年月,吃涮羊肉对我们来说,真是可想而不可得。我依稀记得一天中午,父母让我去买馒头,只见饭店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火锅,火锅里用格子隔开了,八九位吃火锅的人们围坐在火锅旁边,一人一个格子,锅内的水在格子下面循环流动。那时候能够吃火锅,想都不敢想。80年代初,小楼饭店进行了扩建,生意更加红红火火了。

    我的母校民族小学就在回民胡同里,原名“穆光小学”,始建于民国时期,距我们大院60多米。在那里,我曾站在鲜红的队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队员和红小兵;在那里,我聆听了大人们的忆苦思甜和老红军讲述的革命故事;在那里,我聆听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完成了小学学业,升入中学;那里留下了我难忘的启蒙,至今难以忘怀。我深深地怀念在那里的生活、学习的岁月,想念那些已经逝去的和健在的老师们,更想念朱德才校长,画振声副校长,想念梁老师、欧老师、冯老师、李老师和班主任周老师、王老师等等。

    在回民胡同38号院(后来改为57号院)生活的日子里,还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就像感人的连续剧和回忆录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播放。我依稀记得经常去胡同西口的高台阶、万通副食店买副食品的情景,难忘那些热情服务的叔叔阿姨们;我依稀记得骑着自行车来胡同卖报的戴眼镜的瘦瘦的老大爷;我依稀记得大院斜对面大车店里那位和蔼可亲、善良可爱的马大人(侏儒症);我依稀记得那位赶着马车,摇着铃铛在胡同里运送垃圾的大爷;我依稀记得那位又黑又壮的送煤工;我依稀记得那些肩背粪桶,淘大粪的环卫工人;我依稀记得走门串户,辛勤工作的民警;我依稀记得送报纸和书信的邮递员;我依稀记得热心为大院居民服务的居委会积极分子,备受人们爱戴的张瑞芳姥娘;我依稀记得那些在胡同里拍摄《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的叔叔阿姨们,还有许多许多……,他们有的也许已经逝去,有的仍然健在,他们虽然都非常平凡,但他们都是我心中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平凡而伟大的人,是我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

    1986年,我家搬进了楼房,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回民胡同,后来,38号院拆迁了,大院里的人们各奔了东西。现在,华联商厦坐落在38号院原址,招揽着八方宾客。

    如今,我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但有时间,总是情不自禁地到回民胡同走一走,看一看。我非常眷恋回民胡同,不论我走到哪里,胡同的身影总是在我的梦境里,总是在我的情思里经久不散。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情思回民胡同(原创散文)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初一晚于值班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