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常在各种场合看到和听到这种说法,不跑不跳的孩子不聪明,而性格活泼、十分顽皮、喜欢和人交流、嘴甜、懂礼貌的孩子更受欢迎,也更讨人喜欢,学习成绩自然很好”!
这是昨天在微博看到一则内容,众所周知,人们的性格主要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不仅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交友、谈恋爱等等,也是如此,有些人虽然在一些特定场合颇为胆怯、羞涩、看着非常内向,但在其他方面或场合则可能非常外向、健谈,尤其是和熟悉的朋友们在一起,往往会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性情!
同样,有些非常外向、活泼的人,在一些特定场合反而会比较话少、不那么外向,就此话题进行网搜、找到以下内容、在此分享、仅供参考!
“为什么性格内向的人群都喜欢待在家里”?!
“第一,对社交呈现低需求,卡尔·荣格在其研究中指出,性格为内向型的人,对于社交的需求很低,他们的生活中不需要社交,也不从社交中得到快乐,他们在生活中主要靠自己的思想与精神获得自我认同以及自我满足,
这类人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只是不喜欢与他(她)人分享,他们喜欢独处,喜欢思考,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因此,对于外界的影响和刺激都表现得比较愚钝,对社交呈现出低需求”!
“由于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要求,性格外向且能说会道的人更能受到他(她)人认同,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性格内向的人不好交往,是一种存在缺陷的性格,没办法给他(她)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很多性格内向的人意识到这种情况时,都想主动改变自己这种“有缺陷”的性格”!
“第二,社交会让性格内向的人们“高能耗”,事实证明,强迫性格内向的人融入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高能耗行为”,也是极其痛苦的事情,对于不善于社交的他们而言,强行与他(她)人交往会耗费他们极大的能量,并且,强迫内向的人进行频繁社交,只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心理学家指出,并不需要强迫性格内向的人进行过多社交活动,因为其特质使然,他们不需要与过多的人有过多交往,那么,性格内向的人从什么地方获得自我满足呢?心理学家指出,性格内向的人只需“自我互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总能发现有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是“小太阳”,他们的性格热情大方,活泼乐观,与朋友们聚会时总能展示出活跃的一面,就算与陌生人们打交道,也能迅速和对方拉近距离,但有一些人却沉默寡言,与别人沟通起来“磕磕绊绊”,如果与陌生人们相处,甚至还会害羞、不敢说话!
这类人通常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这一情况,瑞士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曾提出了人类心理类型,俗称MBTI八型人格,他把人类的心理模式分成8种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说,这8种类型又可分成两大类,也就是内倾型人格和外倾型人格,即通常所说的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格”!
“大部分内向的人们都有内倾型人格,而那些越是性格内向的人们,越不需要社交,表现为对社交呈现出低需求状态,在心理学家荣格看来,拥有内倾型特质的人往往对社交的需求程度很低,他们主要通过自己思考与丰富的精神世界获得自我认同感与精神世界的满足感,由于其内心情感丰富细腻,喜欢深入思考,所以,这类人在对外的时候,常会表现出较差的刺激响应和低社交弹性”!
由于现代社会比较推崇外向型人格,所以,性格外向的人在与他(她)人打交道时,往往会展示出更多优势,而内向型人格由于不擅长与人交际,在社交场所会尤为局促、尴尬,所以,大众总是认为这是一种“存在缺陷”的性格!
内向型人格的社交能力的确很低,难以在初次见面时给对方留下亮眼印象,但这种性格真有必要改变吗?!
“强迫内向者社交属于高耗能行为,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如果让一个内向的人强行融入集体当中,无论对于他(她)个人而言还是集体而言,都是一件不合适且极其痛苦的事情,从内向者的视角来看,社交是一种非常耗能的行为,就算让他(她)适应了频繁的社交活动,内向者依旧会出现强烈抵触心理”!
现代“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指出,“内向性格的人没必要非得拥有外向特质,因为,这类人本就不需要和其他人拥有过度交流,内向型人格的人究竟是如何获得内心满足呢,答案是自我互动,布鲁默曾在《象征性互动论》这本书中首次提出自我互动这一概念,自我互动被认为是自我意识形成和觉醒的过程,它会带来自我认同感的出现”!
内向性格的人常常通过信息的内向传播来完成自我互动的过程,即便长期不与人打交道,他们依旧可以在内心构建出紧密的社会联系,从内向者的视角来看,现实中的社交活动是一种无趣又令人厌倦的无意义事项,比起与他(她)人在一起互动,他们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待着!
荣格也认为,内向型人格的心理能量主要指向于事物本质,而非外在表现,他们更看重内心感受、以及面对事物时出现的“独特幻想”!
安静的环境对于外向者而言无异于“牢笼”,但对于内向者来说,却是休息与思考的“绝佳场所”!
也许看到这里,会有人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呢?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在进行大量案例“筛查”后指出,性格外向的程度和“遗传与后天环境都有关系,一旦形成就会稳定下来,不会轻易改变”!
尽管内向和外向都是正常性格,但由于当前社会表现出“极强外倾性,所以,内向者自然就成为普罗大众批判和排挤的人群,正是因为内向者承担了太多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压力,所以,很多性格内向的人渴望改变自我,并且内心极度痛苦”!
“内向的人不是害怕和人打交道,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用和人打交道,其内心的满足感并不依赖于社交关系,只要拥有思考的环境,就已经足够了”!
“有一个情况,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内向的人拥有着更加细腻的心思,他们善解人意,友谊关系更加稳固,在研究人们更愿意和哪种性格的人交朋友时,一半以上的人都表示,更想和内向的人成为朋友,内向不是毫无优势,他们在工作中的执行力更强,在浮躁社会中也能始终保持着平和、稳定的心态”!
“假如内向的你正因难以融入集体而倍感苦恼,此时一定要放平心态,完全没必要焦虑,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并非随波逐流,而是不忘初心”!
“本文作者:汤米、编辑: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年).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文内容均为综合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网络图片
图1为昨天微博所见图片(本文开头提及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