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事是指结婚,白事是指丧葬,但有一种说法,就是老人70岁以上去世称为“喜丧”,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年纪很大的老人怡享天年,所以,又称为“白喜”,因此,这两种事被称为“红、白喜事”,表达美好心愿”!
“这里的白是指,那些寿命很高、寿终正寝的老人所办的丧事,才算是白喜事,而在60岁以下就去世的,或因病痛折磨过世的老人,是不会大张旗鼓地举办丧事的”!
“古时候而言,60岁为一个轮回,超过60岁的人,都可以算是老人,因为,古代人的寿命较短,相对于现代来说,古代的老人,如果能活到70岁都是非常长寿的,而在古代时期,70岁的老人一般都会有,孙子或是从孙子这时候的老人是非常有福气的,他们底下的孩子以及孙子们都是人丁兴旺的,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他们这一生也非常圆满,等到他们自然去世时,就是寿终正寝,这样一件事情,在古代看来是喜事,不算哀事,但是,如果没有到这个年纪或早早夭折,这样的事,就是真正的哀事”!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老人家的自然死亡也算一种喜事了,因为,他们已在这个世界上看过了太多事情,身心可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去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对于老人来说,是一种更好的解脱,会让他们感到舒服,让我(本文作者)来选择的话,如果是选择拖着一个不太健康的身体,在人世间苟延残喘,那我(本文作者)还不如好好地活到80岁,80岁过后,我(本文作者)就可以慢慢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样对我(本文作者)的身体、对我(本文作者)的孩子都有比较好的地方”!
“活了太久,有时就会容易白发人送黑发人了,甚至是送走自己的孩子,而这些事情,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有时,就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导致老人家的身体开始逐渐衰败,在合适的时间死亡,我(本文作者)认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算得上是喜事”!
“红指结婚做寿,一般包括婚喜、满月、乔迁、做寿等等,因为,古时遇上喜事是,门口都会高挂红灯笼和红绸,所以,用红代之;而白事正好相反,一般是指丧事,遇上丧事、一般会挂上白灯笼和白绸,所以,称为白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
“去参加红、白喜事,一般,份子钱的多少,因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富庶或贫穷差异,以及亲疏关系等,也自然有所不同,尤其是同事们之间,远近关系不同,上下级职位不同,随份子钱更是容易出错,随份子钱要注意几点”:
“一、礼尚往来:先是人情后是债,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别人给你随礼、却没有还掉,就会被人说,不懂人情世故”!
“二、礼貌原则:人情往来不必攀比,但要让对方感受到礼貌和尊重,比如,别人给你随礼500元,就不能500元地原数奉还,要加上一点,比如凑个600元或800元,要是自己不欠别人的人情,那么,最好看看大家都随多少份子钱,不要标新立异,大家保持差不多的份子钱就好”!
“三、入乡随俗:各个地方习俗不一样,有的在数字上还有讲究,所以,具体怎么随礼,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朋友们,不要犯了忌,惹得别人不高兴”!
扩展资料:“红、白喜事随份子钱的忌讳”:“寿不送烟”,就是别人过寿时,不能送烟,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烟的谐音不好,送烟的话,别人会以为、你诅咒人家咽气,就算你送的烟再好,别人都会不高兴,所以,一定要记住,别人过寿时,千万不要送烟,以免自己花了钱,最后还惹得主家烦恼、不高兴”!
“丧不后补”,“遇到丧事时,一定要在出殡之前随礼,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也没有随礼,比如,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回家,或没有得到丧事的消息,那么,只能就不要随礼了”!
“就算关系再好,再想随这份礼钱,也不要后补,因为,这件事儿已经过去了,如果你再跑到人家去后补礼钱,肯定会再次让人家想起伤心事,再有就是,不好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如果你再去提起这件事,好像要诅咒人家继续要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不要后补”!
本文配图均为原版配图、本文内容均为综合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