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按照昨天姨妈(50后、姨妈夫妇都属羊)来电的约定,父母(50后、属鸡和属猪)和舅舅(60后属羊)一起前往马路斜对面的市公墓管理处,为外公外婆扫墓,前几年因为“Y情”,市里各大公墓都在提倡“网上祭扫”,这些年也在大力提倡“文明祭扫”的“海葬、江葬、树葬”等相对“环保的祭扫形式”,“逝者的家属们也能获得大约一千元”的“江葬、海葬的公益补贴”!
今天,父母和舅舅分别买了给外公外婆扫墓用的“小鲜花篮子”,而姨妈来得较晚,父母看到了舅舅,舅舅儿子小凡是开车随后前来的、舅舅骑着电动车前来,他们几人在路边先聊了一会儿,舅舅问起今年春节期间独行扬州参加亲生大姐儿子小草(小名)的婚宴,回来时来电,让我们去拿一些扬州带回的点心,我们婉言谢绝,他送去了姨妈家里,询问姨妈是否将点心分了一些给我们,告知没有,无所谓的,姨妈一家老小都不够吃,姨妈夫妇或许也去扬州参加了舅舅亲生大姐儿子小草的婚宴,只是没说而已,这也无所谓,毕竟,他们和扬州舅舅亲生大姐、小妹夫妇都是非常有钱的“土豪群体”,也是微信“好友”且常有联系!
“同时,舅舅问起姨妈之前体检、查出“血液问题”一事,原来是他打电话询问姨妈获悉此事的,还是前两个月,姨妈来电说起在体检时查出“异常”,而后到市区通大附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检查为“基因变化”所致,即人到老年一般会出现此类情况,她当时也很担忧、想了大半个月才逐渐放松情绪,她本说别告诉任何人,实际她自己告诉了年过八旬的扬州婳婳外公外婆,如今,舅舅也知道了此事”!
今年春节前夕,市一院(人民医院)搬到南通中创区(模仿雄安、原属县区、十多年前整体划归市区范围、管辖的通州,还在继续向通州境内的东边规划、扩展)和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南、北院区)合作的新址后,更换和进驻了仍在装修、招聘员工的一家全新的民营餐饮公司,而市区的市一院(人民医院)旧址仍有保安们值守,内里食堂的老板可能不再承包了,即不做了,也已不再售卖很受欢迎的馒头和卤菜了!
舅舅从小因姊妹众多、养不起而从扬州送到南通,交由时任市一院(人民医院)主管领导的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待他有如亲生儿子,不仅联系南京的医院治好了他的先天性哮喘和心脏病,也将学习不好、小学都没毕业的他弄进了市一院(人民医院)从事体力劳动,即每天推车送药到各病区和科室,早已进入事业编制,工资也早已月入过万,还不包括其他各种待遇,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他的扬州生母起初还每月寄来抚养费,后来就不寄了!
舅舅也说,现在确实“很难找到好的装修公司”,还有菜场、超市售卖的蔬菜、瓜果也都是大棚种植、生长的,也都不是以前的味道了,他的扬州生母前段时间不仅打电话给我们,也打电话给姨妈,想要询问地址,寄来舅舅扬州亲生大姐儿子小草(小名)结婚的喜糖,我们和姨妈都婉言谢绝了!
舅舅现在上班是每天带饭菜的,他身高将近2米,日常饭量也很大的!
舅舅表示,今年5月想让我们和姨妈他们到他家里相聚,前两年,他们刚搬到市区姚港路那儿、“姑妈生前工作的市农药厂(即知名企业之一的“江山农化”)及其他化工厂旧址(那些化工厂在前些年都已整体搬迁到了开发区的苏通科技园区的江边新址)改建”的拆迁安置小区时,舅舅夫妇就邀约过,当时,父母和姨妈前往相聚、吃饭!
那次,舅妈父母(年过七旬)和舅舅一家也参与吃饭,那房子的整体结构和空间不是很大,那个拆迁安置小区是舅妈父亲选的,前年3月30日(和去年3月20日都是“春分”节气),小凡结婚,在南通开发区举办婚宴后,正逢扬州和常州亲属们也来南通参加婚宴,也邀请大家到他们所住那个拆迁安置小区楼下、菜场那儿的小饭店相聚过,当时也到舅舅家里坐了一会儿,舅妈弟弟、妹妹及小辈们也都参加了那次饭店相聚,舅妈妹妹以前养的、后来不要了,就给了舅舅一家养着的咖啡色公贵宾“可乐”也很亲人,当时也有发过博文分享!
接连多日的阴雨天气,颇为寒冷,难得今天迎来晴好天气,也有风挺冷,我在厨房的窗前远远看到,舅舅儿子小凡(90后、属鸡)也来了,姨妈和父母及舅舅父子在马路对面的市公墓管理处门口、来来往往的“祭扫”人群中交流,据说,小凡目前体重是200斤,儿媳小魏(父亲是建筑“包工头”)也很胖,源于舅舅一家都很能吃!
姨妈不好停车,只能停在马路斜对面、市公墓管理处后面的原城北村(楼下马路的沿街店面房就属于城北村多年前买下、租给这些外地老板们开店的)前几年改建的拆迁安置小区那里!
姨妈问了小凡,大约想在明年生孩子,即“寓意比较好”,早年下岗、“嗜钱如命”、也已退休,多年来一直在外面家具城里卖家具的舅妈(60后、属鸡)等有了孙辈,就不做了,专心带孙辈了!
“前几年去给外公外婆扫墓时,也顺便看了一下外婆多年好友之一、同爱越剧的汪奶奶的墓碑,也在现场予以悼念,发过博文”!
汪奶奶早年为我联系过市区新建路新村那里的市文化局下属的幼儿园(前些年已改名为“春芽”幼儿园),距我当年就读初中和后来的实习单位都不太远,也经常到幼儿园看我,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她也买了一个新书包送到幼儿园的寝室,依然记得,汪奶奶家以前就住在幼儿园附近的一个院子里,也用那种绿色形似“渔网”围挡了一小块花圃,也有养鸡和种菜!
当年,入读职校之后的某年夏天傍晚,和父母一路走到小区南门外、当年还在那里的市公积金中心,楼下是一个小“时代”超市(连锁、加盟分店),若非他们说起,真不知道那位在小超市门口带着年幼、可爱的孙子吹着空调的老人就是汪奶奶的老伴儿,也才知二老的儿子以前也住在本小区里,但从未遇到过!
前些年,姨妈还未退休时,说起“汪奶奶住在她工作的市三院(原传染病医院)的病区里,基本不大认识人了,一直是老伴儿在照顾,后来听闻,汪奶奶去世了,不过七十多岁”!
“当年还在特殊行业工作(24小时、2011年3月23日在本博主离职、改行前,同为首批进入的新员工们也都所剩无几,很多老员工们也都纷纷辞职、改行)期间,也曾在小区南门外的市公积金中心外遇到职校的班主任(辅导员)朱老师(近视),简单聊过几句,她是南通县区的启海人(县区的启东、海门人),早年在北京读大学,专攻法律,大约90年代中期毕业,回到南通当了老师,也是我们和隔壁班级的任课老师之一”!
“当年,很多老师们都住在职校附近或市里其他小区,大概在前几年,职校搬到港闸区后,很多老师也搬到了学校新址附近的一些小区”!
前些年,小区南门外的市公积金中心和楼下的小“时代”超市(连锁、加盟分店)早已搬走和关闭、拆除,改建为一个休闲小绿地(小游园),但依然想念那个小“时代”超市(连锁、加盟分店)开设在那儿的日子,当时,店里有一位年轻女店员,很像以前初中的一位南通师范学校毕业的英语实习老师!
前几年,市区工农南路的职校旧址改建为圆融广场购物中心,进驻了从市区南大街(十字街)整体搬迁过去的“金鹰”商场总店新址,紧邻的教育路和青年中路延伸段(原为青年东路)也有小学同学小蓉和舅舅儿子小凡(90后、属鸡)当年就读的南通职业大学和其他几所大中专院校,以及市区大学生公寓、“荷兰街”(仿建“荷兰建筑风格”、多为彩色店面房,也多为个体户们进驻、开店),后来,有几所学校也搬到了开发区或县区的新址!
随后,“金鹰”商场也将市区人民中路的原“侨鸿国际”商场和紧邻的八仙城(丁古角)步行街整体收购和兼并,“冠名两者”的同时,也将原“侨鸿国际”商场改建为“童乐金鹰”市区分店(儿童主题),开业几年来,也是生意欠佳,很多进驻的店铺都关掉了!
而当年就读的职校则搬到了原港闸区(前两年整体合并为市区范围)的一所贵族学校旧址,作为学校新址,也在原属县区、十多年前整体划归市区范围、管辖的通州湾(模仿雄安的中创区也都是通州区范围、还在继续向通州境内的东边规划、扩展)开设了分校区!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