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8@365夏日.“杂谈”

(2022-06-17 17:48:15)
标签:

365

全员检测

最新通知

老同学张伯伯家事

打扫厕所

  首先要感谢前些天关注本博、适当点击“喜欢”的老姜伯伯,素不相识,也许他也是偶然看到本博内容,从而有了关注!

  自从近日省里发布通知,本省内不再检查核酸检测报告,外省来江苏的车辆及人员则需检测,这段时间,苏州、南通和扬州等地已不再通知全员检测了,但乘坐公交车、进入超市等公共场所还要查验48小时或72小时的核酸检测报告!

  妈妈所属几个同学微信群的“核心成员”之一、南通市文化和版权局的副处长张伯伯也是“土豪”之一,没当过知青,大概是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女儿(比我年长)从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到著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后到香港一家设计事务所工作,也和身为博士的丈夫买了房子,但凡在香港,普通民众都是租房的,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房子,若无菲律宾女佣睡觉的小房间,她们一般都是睡在厨房里,而张伯伯的女儿买的是带有菲律宾佣人睡觉小房间的那种房子,前几年生了个儿子!

  前两年,河北石家庄的“天山之门”建筑设计项目就是以他女儿为主设计师的团队设计的,获得了建筑设计大奖!

  张伯伯从不在群里发微信“红包”也从不“抢红包”,他爱人也姓张、也是老同学,而有个别在南通县区、身为公安系统管理层退休的老同学、另一位张伯伯,不但从不发“红包”也每次都参与“抢红包”,使得很多老同学们都颇为不满,也就是南通俗语说的“金不换、铁公鸡、太过吝啬、越是有钱、越是精明算计的钱锥子”!

  前几年,张伯伯显然有些“得意忘形”了,在同学微信群里“赤裸裸”地炫富,他说,不仅为了方便去香港照顾女儿夫妇,在广东惠州买了房子(这是老同学们皆知的),也在贵阳北站附近有房产,方便夏天避暑,当然,他在我曾从业多年的特殊行业(24小时、和所有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谁也少不了用这个)紧邻的南通新城小区(公务员小区)也有房子,从他曾分享的照片来看,家里也是高档气派的红木家具,他父亲前两年去世了,老母亲也已是耄耋之年了!

  明天,他将从香港飞抵上海,在酒店和回到南通后“隔离”两周,而去年8月在市区城隍庙绿地偶遇、妈妈退休同事、其他部门的姚婶今年元旦去了上海的女儿那里,女儿住在长宁区、他们住在上海别处,孙女小时候的照片很可爱,如今已读中学了,反倒没有小时候那么可爱了,到底也是大姑娘了!

  前两个月,姚婶也在微信分享在上海家里,居委会发放的蔬菜等食品,他们已从上海回来,也在前几天结束了酒店的“隔离期”,回家了,她毕竟是老一辈的老同事,以前也在妈妈所属部门,后来被调到楼上部门,但为人一直很好!

  当年我们在职校打扫厕所的经历,丝毫不亚于央视女主持朱迅留学日本时、打扫厕所的往事......朱迅的记者父亲是苏州人,身为老师的母亲是上海人,她父亲曾是新华社驻外记者站负责人,参与当年驻外记者站创办等诸多“先驱”工作!

  朱迅姐妹三人先后留学日本,朱迅14岁进入央视主持少儿节目《我们这一代》,15岁和著名已故舞蹈家陶金(妻子是著名舞蹈家赵丽萍)参演电影《摇滚青年》(歌手沙宝亮是影片的舞蹈指导),17岁时放下所有“荣耀和光环”,像两个姐姐丹丹(二姐夫妇在日本生活)和朱迅红(大姐、独身一人在加拿大生活)一样,远赴日本留学!

  也曾穿上拍摄《摇滚青年》时的蜡染衣裤,前去日本媒体应试,最终以优异成绩被日本多家电视台录取、主持多档重要节目,也被收入在日本“杰出华人名录”!

  大约1999年或2000年,因为她父母的身体原因而再度回国,恰逢央视《正大综艺》全国招考主持人,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回到少年时主持青少节目的央视工作......

  朱迅的父亲曾两度患癌,朱迅也曾几度罹患血管瘤......早在职校时,就从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看到她在日本留学时,半工半读的艰辛往事,由衷地钦佩她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持!

  而没有想到,我们当年在职校时,每年都有一次全校范围的“劳动周”,即每个班级轮流打扫全校一周(这一周内、负责打扫的班级不上课),据说这是建校以来就一直保留的固有规定?!

  由于我们班人数最少,加之几年里也常有同学转换专业、主动退学而不来了,我们班仅剩10个男生,所以,每年“劳动周”,男生基本都被安排打扫厕所,还有其他区域,比如宿舍楼里,一人负责一层过道(走廊)的卫生......

  而每次(职校5年、当年的老校区),我被安排负责打扫的区域都很多,包括多个男厕所,哪怕是综合楼楼上、几乎没人涉足的厕所!

  自从知道了朱迅早年在日本半工半读的经历,尤其是她打扫从1楼到18楼的女厕,每年“劳动周”,我都会想起这些、可谓感同身受......也许,这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最好诠释吧?!

  网络图片

168@365夏日.“杂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