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7@365苏州皮市街:闾邱坊巷的“五爱堂”(詹家花园)

(2019-07-06 19:55:23)
标签:

365

苏州

皮市街

闾邱坊巷

詹家花园(五爱堂)

  这是近两年网查获悉、今后或将对外开放的苏州皮市街附近的“五爱堂”(历经多位主人、而后成为“詹家花园”、曾为苏州市福利院使用、也曾开设古玩市场),近日在“苏园旅游”微信官方公众号里又见这处园子,在此予以分享。

  苏州古城区的街巷,看似普通平常,却往往“卧虎藏龙”,走一走、逛一逛可以遇见许多名人故居,比如皮市街附近的闾邱坊巷,而这次要行走的詹氏花园(五爱堂),就在这不过长约405米的闾邱坊巷里。

  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的詹氏花园,旧为朱宅,又名“静中院”,是詹沛霖与夫人张莼君为长子詹家驹结婚买下的古宅。
  詹沛霖,祖籍安徽,1900年生于苏州,后到上海谋生,家族中多位先祖是徽州有名制墨高手,詹沛霖也一度在族人开设的墨庄里学艺,与文房四宝“结交”甚深,他又善于学习、钻研,开始只是零售纸张、油墨等文房用品,后发展为开设“益记兴纸号”、兴建造纸厂,成为上海著名“纸业大王”。

  1943年,他为儿子结婚买下了“静中院”,这是一座五进八开间的深宅大院,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格局。

  从东路大门进入,可见一个平整宽阔的院子,后面就是厅、堂,在同一中轴线上向北排开,每一座厅堂的门都敞开着,可从大门一眼望到最后一进。

  西边有庭园,与东路以回廊和月洞门相隔,透过洞门,可见假山、石笋和肆意生长的植物,走进去,一幅山林野景就出现在眼前。
  庭园不大,湖石假山和砌叠而成的小池几乎占满了整个庭园,还有小小石桥凌波池上,西南角半亭飞檐翘角,隐在绿荫之后,从庭园向北,又是一进又一进的建筑,大都为两层结构,多有破损,但其古朴风貌依稀可辨。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短短70多年,詹氏花园也历经风霜,在回廊上有一块“五爱堂记”的石碑,上面记载了詹氏花园的历史变迁。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园林变成了公管房屋,到1986年后,房产又陆续回到詹家人手中,但庭院荒芜、花木凋谢,古建筑风貌已难寻觅,詹家遂先后出资200万元进行修复,并将这座故宅捐给苏州市福利院。

  詹沛霖有三子两女,长子詹家驹为体现兄妹五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在重修时将故宅定名为“五爱堂”。

  这座“五爱堂”,诠释的不仅是詹家兄妹五人的相敬相爱,还有詹沛霖夫妇的遗德遗风,在记载和见诸报端的新闻中,詹氏一家虽然早年侨居海外,却情系祖国、家乡,长年捐款、捐物,不但在苏州市福利院捐建“沛霖”“莼君”诸楼,还在上海设立“张莼君、程慧珍妇女儿童专项帮困金”(程慧珍为詹家驹妻子),从詹沛霖开始到其孙辈,三代慈善接力,传承德善家风。

  从詹氏花园出来,偶见闾邱坊巷的苏州古街巷标志牌,闾邱坊巷因北宋闾邱孝终而得名,他与苏轼交好,苏轼曾说,“苏州有二邱,不到虎邱,即到闾邱”。
  行走詹氏花园,发现这条小巷又有更多内涵,如今,詹氏花园已由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接管,将实施全面修缮,不日,“五爱堂”将重焕新生,将来或也将对外开放。

  詹氏花园里的角亭

187@365苏州皮市街:闾邱坊巷的“五爱堂”(詹家花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