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9@365南通六桥之:北濠桥

(2017-11-25 16:48:50)
标签:

365

南通

银杏

古代寺庙旧址

北濠桥、北极阁

  市区北濠桥桥头附近的南通中学后门处、传说镇压“水怪”的大坝实为古代“玉皇大帝庙”旧址(即下文提及的北极阁城墙遗址),前些年修复成一处历史遗址,沿着台阶登顶,即见紧邻的南通中学操场、寺街内天宁寺的光孝塔(南通三塔之一、另两座为狼山支云塔、王个簃艺术馆内的文峰塔)、以及北濠桥、濠西书苑、濠东绿地.城隍庙段、盛和金鳌坊等水域风光。
  去年在网上看到,原来市区很多地方,比如濠西广场、博物苑、文物商店、伶工学社(中国第一所戏曲专修学校)、南公园桥畔的少年宫、一些小学(包含早年的部分学校)等处都曾是南通古代庙宇和道观旧址,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这些庙宇和道观大多不复存在了,包括市区但凡有银杏的区域,原先也曾是寺庙旧址。

  市区謇园(濠阳小筑)曾是张謇晚年故居,后院部分被隔开,成为张謇研究所(不对外开放),后院里那株罗汉松据说是张謇当年亲手栽植,为改建此纪念馆才从五山(南通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军山和剑山的统称)移植而来。
  和上海、苏州等地文庙一样,市区文庙(古玩市场)外的露天书摊(双休才有),因地铁修建而挪到附近的濠东绿地.城隍庙段(交巡警局外)区域。

  北濠桥是六桥中最年轻的桥,建于1964年。

  由此可见,所谓“六桥之内皆内城”的说法并不久远,而所谓“城里人”的自豪感来得有点可笑。

  其实,南通城刚刚建成时,通州(古代南通的称谓)是有北门的,并设壮健营镇守,只是由于这一带荒疏萧瑟而又时有盗匪作乱,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郡守郭凝干脆派人将北门堵塞,从此,通州才没了北门,壮健营原址也改建成玄武庙,从此南通有句老话,叫“通州无北门”。

  此后800多年间,在那些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清晨,那些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黄昏,天宁寺的晨钟暮鼓里,浩浩汤汤(此处“汤汤”读音同“商”)的北濠河上只有苇叶摇曳的风声和渡口艄公孤独的身影。

  南宋年间东、西、南城门筑瓮城,明初,为抗击倭寇骚扰,开三座水关,城门外设东、西、南三座吊桥,通州城垣的这种规模和布局一直保持到清末,民国十年拆除东、西、南三面城墙和瓮城建环城马路,民国十七年拆除北城墙,惟留下北极阁、即北城门真武庙。

  北极阁城墙遗址为长方形土墩,四周用石块和青砖砌筑,东西长三十七米,南北宽二十米,高约八米,是从狼五山正北直指钟秀山古通州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物,由于种种原因,北极阁城墙遗址只剩残垣断壁,2009年,南通市启动北极阁城墙遗址保护工程,城墙得到修缮和加固,北极阁就近易地修缮一新。

  1964年,北濠河上终于撤渡建桥,是谓“北濠桥”,那时北濠桥是一座人行便桥,宽不过4米,水中土墩将桥分成南北两段,南桥长75米,北桥长42米,北濠河里这座土墩在古代有个极雅致的名字叫“沚”,是唐代以前、南通还处于“胡逗洲”时期的地质遗存。

  虽然北濠桥的修建方便了人们进出南通城,但很长一段时期,桥南是城市,桥北仍是乡村——一桥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随着交通发展,破旧不堪的北濠桥无法满足人们出行要求,21世纪初,南通政府对北濠桥进行重建,拆除桥中土墩.新建的北濠桥长210多米,桥上设快车道、慢车道和人行道,可谓“天堑变坦途”了。

  我的童年时代,通中和十三中(原名“崇敬中学”、又称实验中学、电影大师赵丹母校)是常来玩耍的地方,可穿过“迷宫”似的胡同,走到濠河边,却轻易并不跨过当时的北濠桥,因为站在桥头往北望去,那时港闸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如今港闸让人耳目一新,是南通市区以工业为主、现代服务业为辅、城市居住相配套的重要组团,极具发展活力的北翼新城,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写完北濠桥,濠河上的六桥算是写完了,南通还有很多值得一写的桥,和平桥、小石桥、端平桥,城闸大桥,甚至苏通大桥……由于个人时间与精力有限,希望更多同好一起补充完善。

  本文及其后的“南通六桥”系列文章的作者均为《南通周刊》(原南通广播电视报)编辑熊江卫。

329@365南通六桥之:北濠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