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我来了

(2014-09-02 22:15:46)
标签:

高三精神

哈佛精神

拼搏精神

分类: 班主任

    两天的期初考试结束后,今天安顿下来给学生上“开学第一课”--高三期初动员。

    教工会议刚刚结束,领导要求我们要有“高三精神”----,是否自觉不自觉地有一些不同于高一高二的感觉;是否有一种时间过得真快的触动;是否有一些更主动更迫切的心情;是否有要大干一番的冲动......

    我借用领导的话做开场白,同时在黑板上写了“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不知不觉,我们已经高三了。走在高三的教学楼里,我被一张照片所吸引,这就是"哈佛凌晨四点的图书馆",在打印室旁边的墙面上,这和我要推荐给大家的《哈佛凌晨四点半》相吻合。我被这本书中的哈弗精神所打动。”于是我拿起书,先读了一段封皮的介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说: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在美国,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接着,我打开书,开始朗读精彩片段。“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回忆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英国一家电视台曾做过一个题为《凌晨四点半》的专题节目,内容反映的是,在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已经坐满了静静地看书、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问题的哈佛学子……”“哈佛大学培养了8位总统,4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数以万计的企业精英”“哈佛究竟靠什么打造这些精英的呢?哈佛的教育究竟有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它的秘密就是第一章 超级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 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努力的人  哈佛励志箴言: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哈佛大学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完全取决于他的业余时间是否足够勤奋!如果你能够在每晚抽出2个小时来阅读书籍、学习功课、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或者演讲,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正在发生质的改变。如果能将这一习惯坚持数年,成功也就触手可及了。 这一说法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帮助我们创造奇迹,并且获得成功!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为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相差无几,付出与回报也差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当别人利用业余时间休闲娱乐的时候,你就必须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充电,不断为自己增加筹码,直到成功的来临。”我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说道,“我们不是精英,但我们要有精英意识;我们做不了精英,但我们可以改变命运,就像奥巴马在中学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提到的,他每天被妈妈四点半叫醒,开始学习,这种吃苦的精神磨练了他的意志,最后他走向成功。虽然我们成不了总统,但我们可以走向成功,成就我们自己。我希望你们身上能有高三精神,能有哈佛精神,----拼搏 "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我又以身边的现实生活为例。“邻居美术班,他们近几年高考时都是金榜题名,一本率100%,但他们的成绩是拼出来的。我们放假的第一天就开始专业画画,每天8:0放学,回来接着做专业作业,有时到凌晨,直到开学前一周。他们的辉煌是用汗水换来的。相信这一点,永远都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的失败都不是缺时间,而是缺努力。”我还讲了我儿子同学的例子。如意11岁,现已进国家预备队,曾取得全国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教练说,她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世界冠军。但她的妈妈曾说过,孩子四岁开始摸球,六岁开始正式受训,九岁进省队.....这个过程当妈的看的最清楚,别的孩子玩的时候,她在球馆,别的孩子休息的时候,她还在球馆,她的手不知起过多少血泡......但有付出就有得到,天道酬勤。

    结合高三现阶段的情况,我和学生粗略地计算了时间,在2014年共剩余122天,其中在校正式上课71天,还有51天,包括节假日,包括活动,包括测试时间。我要求大家自己做好计划,充分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争取在高三取得丰硕的成果。

    高三精神,哈佛精神,拼搏精神。

    高三,我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