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古镇断想。。。

(2013-02-14 21:06:30)
标签:

人气

势力

断想

历史遗存

老先生

分类: 灯下弹剑--情思回音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要吃肉,老汉没得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亲们,是否还记得这首川渝地区几乎家喻户晓的儿歌?如果不记得,那你就有点背叛的意思了。不管现在怎么样,际遇给你怎么样的飞黄与腾达,或者蹉跎与苦逼,过去是不能忘记的,其实也忘不掉。一个特定的时空、景物,刺激你的大脑记忆皮层,那些尘封多年的旧事风物,会像PM2.5突然被罡风吹散,走马灯、幻灯片似的出现在眼前。

 

    古镇,或许是农耕社会最后的历史遗存。古镇之所以成为古镇,大概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有水、当道、有一定的商业辐射、物产能自给自足、有一定的家族势力。古镇作为农耕社会与商业社会转承启合的重要一环,像样的有一些重要的元素和符号,比如土地庙、观音庙、祠堂、戏台、牌坊、石板街、风水树、酒坊、酒馆、甚至妓院。茶马古道上精疲力尽的马夫来到一个古镇,喝几杯酒、看一台戏,美美睡个好觉,那感觉应该很牛逼吧。

 

    N多年前,偏远农村的小屁孩很羡慕生活在镇上的孩子,可能和现在生活在小县城的愣头青很羡慕大都市的生活差不多。至少逢年过节可以看戏、逛庙会、花几毛钱买包瓜子花生,胆子大的可以下馆子喝酒,甚至到妓院门口去打打望。古镇也承载了一代代镇上孩子的梦想,那时天很高、梦却很浅,理想不远大,追求很低端。离开古镇,到真真的城里去,在筒子楼有一间房,楼下有公厕,在有高烟囱的厂里当个工人,找个城市女人做老婆。

 

    古镇,是承载乡情、乡愁最好的载体。借用余光中老先生的话:乡愁是一条石板街,你在那头,我在这头;乡愁是一间木板新房,你在里头,我在外头。。。的确,从古镇考大学、参军、嫁人出去的青年,每逢佳节,带上妻儿,如果还能循着那条弯弯的山路,老远看见那棵黄桷树,树下站着银发父母,会是什么感觉?当然你不会嫌弃故乡的破旧,你仍然会说想念。然而,你断不能再融入古镇,因为你在城市中已经有了公寓、洋房、别墅。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大城市中作为工业文明遗存的、有着高烟囱的大工厂,正被定向爆破夷为平地、化为乌有,信息社会对传统文明的颠覆是很决绝、绝情的。在这样不可逆转的大时代背景下,无声消失,是古镇的宿命。那些原生态古镇,那些观音庙、戏台、祠堂、黄桷树、牌坊、石板街,会很快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山寨古镇,没有真真的居民,功能只是在逢年过节为当地政府增加旅游收入聚聚人气。

 

    俺今年过年,去了一个古镇,感觉保存还算完好。不过,这样的遗存还能存多久?真不好说。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过年。古镇断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海棠报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