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豆花
(2008-09-22 10:22:34)
标签:
婚姻豆花悲剧因素豆干臭豆腐 |
分类: 灯下絮语--生活杂谈 |
有朋友看了“爱情的保鲜期”打电话给我,“不怀好意”的问我过了保鲜期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像过期的红烧猪肉罐头统统扔掉、或者像“三鹿”奶粉一样统统收回处理?我知道朋友是在开玩笑,便装着十分认真的样子指出他的比方很不恰当:红烧猪肉罐头过期,是指过了“保质期”而不是“保鲜期”;遗害无穷的“三鹿”奶粉与过不过期毫不相干,那纯粹是不法商人丧尽天良、伤天害理,监管制度设计愚蠢,相关部门管理缺位造成的恶果,与“保鲜期”、“保质期”都扯不上关系。朋友说,就算是“保鲜期”,一旦过了就说明不能再如常享用了,那又该怎么办?
说实在话,我没去认真地思考过这一问题。但毕竟它确实是个问题,而且我知道朋友所问的,其实是当今社会一个高度敏感而又错综复杂、大家心知肚明而又讳莫如深的社会问题—“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我半开玩笑的对朋友说,这个问题说简单却又复杂,说复杂而又简单。这样说吧,这就好比他特别爱吃的豆制品,豆花过了正常的食用期,可以变成豆腐;豆腐之后可以变成豆干或者“臭豆腐”、“豆腐乳”,一样是不错的食品。不管最终呈现什么形态,其“豆”的本质没有变,同样营养丰富。但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些豆制品真的变质了,我们通常说的坏掉了,那唯一的选择就是“弃之”。如果舍不得“弃之”,那便会污染空气、滋生细菌、影响环境,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朋友故意装着茅塞顿开,说道:“懂了懂了,恋爱是豆花,在热烈中逐渐成型;爱情是豆腐,在降温后越来越紧;亲情是豆干,历经烟火、味道更浓、保质期长;夫妻之情是臭豆腐,常常是‘闻起臭、吃起香’,关键是看你会不会吃。不管哪种关系,一丝情,就像那粒黄豆,是核心、是本质,对不对?”
我哈哈一笑,没有作答,夸朋友长悟性了。
这位故意“为难”我的朋友其实家庭生活很幸福。他天资聪颖,不爱学习却成绩优良;胆大心细,敢做敢为却并不鲁莽;性格率真,敢讲真话、不拘小节;精力充沛,贪玩好耍、喜欢热闹。他的老婆是他读研究生时隔壁一所大学读大一的学生,长得十分漂亮,学习成绩又好,热情大方喜欢张罗活动,很快在学校声明大震,被冠以校花。我朋友知道她的时候其实人家已经心有所属了,正和同校高年级的一个足球队长“拍拖”,但我那个朋友认定这辈子就是她了,硬是发扬“攻城不怕坚”的战斗精神,死缠烂打、百折不回,用了一个解放战争的时间打败足球队长,生生从人家手中抢来一个漂亮能干的老婆。(兄弟看了莫生气哈,这都是在夸你呢。呵呵)
朋友结婚已有几年了,最近常常喝了酒在朋友面前“提劲儿”,说准备“换窖”(麻将术语,四川话是离婚重找的意思)了。有人把话几经周折传到他老婆耳朵里,老婆冷笑一声说:“他尽管去换噻,要单钓幺鸡、割(麻将术语,胡牌)卡二筒随他的便。姐姐我都用不着‘换窖’,外面等到割(同上)我的男人没有一个排至少也有一个班,我还虚他?”。典型的辣妹子性格。
不过据我所知,朋友在家里是不折不扣的“耙耳朵”,对老婆言听计从。在外面老婆倒是很给面子,十分注意维护他青年才俊风流倜傥的“大丈夫”形象,一味的千娇百媚、小鸟依人,惹得同事朋友十分嫉妒。两口子算是过得很愉快、幸福的一对,听说目前正在“封山育林”、准备启动“造人工程”,说什么“换窖”,不过是借机给美满生活加点味精、佐料的调侃而已。
放下电话,我却在想,其实我并没有回答“保鲜期过了怎么办”这一问题,当然我也回答不了。我认为这是个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等复杂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受传统和现实的影响特别大,各地习俗、城市农村都有很大的不同,解答起来十分困难,难度可能仅次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人生的目的意义是什么”这三大终极问题。社会学专家也不一定抖得清楚。但我想,如果不去做严谨的学术深究,只浅尝辄止的想想,茶余饭后说说,似乎有很多办法是可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的。全世界幸福和睦的“原装家庭”毕竟占绝大多数,这就是个证明。真个是:
各位看官如能“包函”,在下不妨发表点愚见,说几句这方面的“招式”供大家批评指正。
先说一招名曰“前世注定说”,正如民间所说“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良机”。这一招对年龄、相貌、性格、收入、家境、文化、爱好、身体等条件差距较大的情侣、夫妻比较有用,遇到矛盾、问题,就闭上眼睛想想那不能印证的前世:男的一介穷书生,为改换门庭进京赶考,盘缠用完,又得了重病,穷困之时得一富家小姐搭救。后男的金榜题名,想修书报喜又忘了地址,不得已等到次年春天衣锦还乡、前去答谢,不料却已“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东风”。再回到今生,老婆便是那个富家小姐无疑,连脸上长的“麻雀班”都一颗不少……女的就想那年自己病入膏肓、“侬今葬花人笑痴”,正悲叹“他日葬侬知是谁”,男的就砸锅卖铁去为她准备锄头了……而现在、而今、眼目下,二人却在一个屋檐下煮饭吃,还吵什么、闹什么?哈哈。
再说一招“没有最好说”,这招治“七年之痒”(当然,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据专家研究,以缩短到三年了)比较有效。简而言之讲,结婚就像是买“足彩”,父母之名、媒妁之言、了解考察、相处熟悉等等都是“空了吹”的,你唯一要相信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运气,更为重要的是,要想得通透,要始终坚信婚姻博彩的“盘口”上,压根就没有那个“千万巨奖”,十全十美的“金龟婿、颜如玉”不过是人们的憧憬,如水月镜花,实在没必要去强求,“能将就过就是最好”。经常听到有些“梅开二度”、“梅花三弄”的朋友哀叹:离来离去、换来换去,还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这一点,有位姓张的诗人看得很透,他说过:爱情千古不变的悲剧因素,就在于从来没有谁能够找到自己所真正等待的那个人,能找到与之差不多的一个人,已算是人生的大幸了。等待、寻找的必然结果,只能是短暂的相依与相握,随后便是情感与心灵的隔膜与离异,最后是无奈的痛苦分离。何苦呢?
第三招曰“偶尔感冒身体好”。这招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夫妻管用,二人世界进入三口之家、为了孩子与老人同住,这无疑会在情感、责任、负担、要求等方面产生微妙的变化,夫妻之间更容易磕磕绊绊,如不注意及时化解,小矛盾会变成大问题。一个家庭好比一个人的肌体,如果一个人时不时的来次感冒、发发烧,这个人的身体其实差不到哪里去。感冒发烧不仅可以解决身体中的其他病毒,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提醒应该小心注意了,人毕竟不是“变形金刚”,吃五谷杂粮是肯定要生百病的。但感冒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五到七天便能恢复如初。两口子时常闹点不“伤筋动骨”的小矛盾、小别扭,是好事不是坏事。怕就怕平时人前恩恩爱爱、家庭生活波澜不惊,突然有一天阴悄悄的就离了,就像一个人,平时活蹦乱跳,也不生病,却突然有一天传出噩耗,说已经药石无灵了。
第四招曰“对酒当歌说”。适宜于所有夫妻。对酒当歌代表一切“快乐、欢喜”,这一点特别重要。我国受封建传统束缚的时间太长,感情生活往往易悲难喜还“家丑不可外扬”。我国的的所谓爱情,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似乎没有几声欢笑,更多的是眼泪、悲伤和渴望,不信你抽空去翻翻唐代以来那些描写爱情的诗看看,几乎是一个情调:茫然若失,离愁别绪;破碎的希望,不灭的向往;秋风冷雨,拂晓黄昏;冷清的卧室,冰冷的床榻;对男人朝秦暮楚的怨恨,对女人水性杨花的报复;春伤花落、夏悲莲苦、秋雨梧桐、冬夜残烛……好在当下已大为改观,早已今非昔比,爱情的悲剧因素已不是主要矛盾,正如前文所说,如今“进城”的和“出城”的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所以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是男女协调、阴阳平衡的问题。尽量避免男人夜夜笙歌、女人青灯枯坐;女人麻将天亮,男人独守空房……都不好,要领是“同乐”。当然,说到同乐,时下有种说法形象地描述一种社会现象:“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男女出了自家门,祖国处处有‘亲人’”。还有一种所谓的经验之谈:“两口子,气死不如呵(四川方言,哄、骗的意思)死”。这都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文明时代的倒退,各位看官千万不要跟风。前文写过“快乐是生活最漂亮的墙纸”,那么在这里可以说“欢喜是婚姻最廉价的补品”。之所以说廉价,是因为我们只要有心,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个不期而致的电话、一句刚刚听来的笑话、一件花钱不多的礼物、一场并不精彩的电影……不用费多大力气、花多少时间、耗多少钱财,不经意间,欢喜、愉快便都有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要善于“点豆花”,不仅要具备制作“豆干”、“臭豆腐”、“豆腐乳”的手艺,特别是要知道豆制品蛋白质含量丰富,要喜而食之,在爱情、亲情、夫妻之情方面,成为“美食家”。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