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开学不过半月,女儿微信早就打听我们什么时候回常熟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她是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去看她呢。本周三合伙人又要封闭,而且要封两周时间,于是上周就计划周末回乡下一趟。
周六在家准备了一些硬菜和点心,周日回乡又烧了一顿丰盛的午饭,饭后帮两位老人理了发,收拾停当聊了会天,三点半就出发去看女儿。一路上国道和高架,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女儿宿舍小区。女儿已守在巷口等我们,见到女儿我们自然是开心的,脸上带着笑。女儿见到我们时,眼睛却是红的,开始我没明白,以为女儿眼睛进了沙子,后来看到眼泪溢出,才突然反应过来,女儿流泪了。
见到女儿流泪,我突然回想起自己三十年前的一幕。第一年外出读书,第一次放寒假回家,半年未见家人,见到母亲的一瞬间,眼泪突然就流了出来,事前毫无征兆,止也止不住,就好象自己在外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只是我这边看着母亲流泪,那边母亲却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面无表情地说,你哭什么呀。母亲的话就象一个开关,突然就把我的眼泪止住了,那一刻我有点尴尬,有点无趣,就是,哭什么呢,自己真是矫情。自此以后,学校放假回家,见到父母,我再也没有掉过眼泪,母亲那句生硬的问话好象一个塞子,把我的情感封住了。
起初我是有情绪的,觉得母亲没有爱心,不可理喻。后来慢慢长大,看过一些书后明白,母亲这辈人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那时外公外婆生养了好多子女,贫困年代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没时间关注子女情感上的需求)。所以她们的情感是粗糙的,加之没读过什么书,那时也读不起书,所以情感需求对她们而言是陌生的,是矫情的。她们的反映不是无情,而是不理解,在她们的三观里,吃饱穿暖就很好了,望月伤悲是神精有问题。
因为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很理解女儿当时的心境,见到亲人的一刻眼泪是没法控制的,这眼泪有见到父母的激动、也有孤身在外的那些委屈,五味杂陈,说不清道不明。女儿附在我肩上,我轻拍她的背,问是不是不习惯新环境,还是学业有压力、、、、、、然后拿出纸巾给她擦眼泪、擦鼻涕。好半天,女儿的眼泪才止住,开始破涕为笑。
那一刻我幸庆自己有过曾经的经历,所以才没有武断地认为女儿矫情,是使小性子,才能较好地让她把负面情绪排泄掉,让她放松有安全感,也会有被关心、被爱的感觉。
有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希望我们的爱能温暖女儿一生。
跟女儿在宿舍附近的小饭馆吃了晚饭,离开时,女儿脸上带着笑,而我们则一脸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