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接到原来的邻居浩爸打来的微信电话,聊了四十多分钟,受益非浅。很感谢老邻居,搬走了还记着女儿的事,他给了我们不少建议,到底是博士,又是高校老师,给的建议很中肯。
老邻居建议我们看一部《中国医生》的纪录片,说里面的内容对医学生会有启发,其中一些医生的感言很有内涵,也有一定的高度,他们对医生职业意义的阐述值得借鉴,应该会对女儿有启发。
话说之前也看过一集《中国医生》,那时刚播出来,南京鼓楼医院的帅锅医生就走红了,我也跟风看了那集,那时纪录片免费,我也主要抱着看网红的心态看的,看过觉这个许晔医生确实挺帅,也很聪明,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妥妥的学霸加帅锅,真不知他会迷倒多少MM,但除此以外的内容,印象就不深了。
既然对我们有帮助,赶紧上网搜这部纪录片,谁知现在不免费,要会员了。当下让女儿注册开通会员。一口气边看了五六集,说真的,这个纪录片我是边看边落泪,常常因为片中的一句话,一个场景,眼泪就会扑蔌簌地掉下来,这眼泪,有为病人流的,有为家属流的,但更多的是为医生流的。特别是为弃婴做整形手术的那个故事,养父母和医生全力救治那个小生命的过程很感人。医生这个职业太不容易了,时间不固定,只要病人有需要,医生就要到岗。工作量也大,手术一台接一台,病人一个接一个,而且风险也大,还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现在许多病人及家属以买卖的心态来医院看病,他们认为付了钱,医生就该把自己的病治好,治不好就是医院的事。
第一集的那个主任就说了一个事例,那个医闹家属一边找他开药治自己的头晕毛病,一边着手起诉他的事宜,一边求人,一边告人,看了让人很不是滋味。还有很多病例,因为费用问题,医生想竭力挽救,但家属选择了放弃,看着有希望治愈的患者因为医疗技术之外的原因离开,让医生很心痛。网红医生许晔说,许多时候,医生们在还没有遇到医学瓶颈的时候,就先遇到了人心的瓶颈。
纪录片中有个医生说,其实医生比家属更希望病人得到救治,我相信这句话是医生的真心话,于公于私,救治好病人都是一个好事,没有哪个医生希望自己的病人越治越重,最终砸了自己的牌子。医生和家属,和病人其实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可目前,这个战壕常常会起内讧。当然,医德败坏的医生也有,但那肯定是个别。
很可惜,《中国医生》这样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要会员,我觉得应该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来观看这部片子,通过一个个病患的救治,了解我们的医院、了解我们的医生、了解医学当前存在的困惑和局限。只有让病人及家属都了解了《中国医生》,才能让中国医生被更多的病人和家属理解,才能让更多的医患矛盾得到化解。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希望为我们守护生死防线的白衣使者都能被善待。
《中国医生》是国内首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纪录片将镜头对准全国各地六家大型三甲医院(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聚焦普通人与医院最常发生交集的场景,通过跟踪拍摄一个个有温情、有责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医患故事,多视角呈现了医生这一职业的不同面向,解读医疗系统在国民生命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真实地展示中国医生们救死扶伤道路上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