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西化
(2018-11-04 21:21:35)
近期在看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其中好吃的东西不少。虽然无缘其中的许多美食,但看看文字表述,用心体验也不错。其中一篇讲《烹饪原理》,看着我突然发现,原来中餐逐渐西化,其实很早就出现端倪。现如今,西化现象是越来越明显了,估计再过一两代,正宗的中餐就要消失不见了。
首先是餐桌的变化。自古八仙桌是中国人饭桌的标配,小时候,家家都有张小饭桌,四四方方,不论坐哪一边,挟菜都一样的方便。家境殷实的人家用红木雕花八仙桌,精致且扎实,一般人家就普通方桌,四个腿架一块方板。后来不知什么就流行起西式的长条桌了,两边长,两边短,最多只适合坐六人。现在城里人家几乎都是这种长条桌,
只有农村还都有八仙桌,逢到村里有婚丧嫁娶,到每家家户借了拼凑成宴席。这种西式长条桌并不适合国情,坐在两头的人经常挟不到对面的菜,自家还好,但如果在别人家坐客就尴尬了,站起来吧有失体统,不站吧,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如果正好是自己喜欢的菜,那真的就只能干着急了。所以长条桌只适合西方人的分餐制,对合伙就餐且喜欢热闹的国人来说并不适合。
其次是炊具的变化。中国人做菜讲究大火快炒,厨房做菜以炒为主,因此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口铁锅,底小口大。锅里倒油,等油热得滋拉拉响时,快速将菜倒入,锅铲子上下翻动,几个来回菜就差不多就可以出锅了。这样炒出的菜颜色碧绿生青,味道脆嫩爽口,好看又好吃。只是近些年人们讲究健康,主张做菜少油少盐,随之不粘锅应势盛行。但不粘锅大多都是平底,且锅沿也很低,不象铁锅。究其原因,外国人做菜多用烤,以烤箱为主,平底锅大多用来煎鸡蛋、煎牛排,蔬菜则生吃为主,基本不炒。平底的不粘锅就很不适合炒。因为少量的油无法聚在一起,而且一翻搅菜很容易被铲到锅外边,非得小心翼翼不可,真心不适合中国厨房,不适合中国菜的烹饪。
还有是面食的变化。早餐包子就稀饭、油条配豆浆、或是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是普通人的早餐标配。但如今年轻一代的早餐已悄然演变成了牛奶加鸡蛋面包,一些时尚人士还会来一杯咖啡。原来生日必吃的长寿面也早已被西式蛋糕取代,吃面已成可有可无的不被关注环节。大街上装璜考究的甜品店隔几步就开一家,而卖早点的馒头铺和小面馆,几年过去依旧还是零星的那几家,可以和元祖、凯撒、兰陵等知名甜品蛋糕店媲美的品牌店家几乎没有。就算大娘水饺小有名气,大街上也很难一见。原先家庭煮妇以擀得一手好面,蒸一笼漂亮馒头为荣,如今的煮妇们更愿意学的是西式烘焙,偶有聚会,零食也多是精美的蛋糕、饼干等西式甜点,小时候常吃的枇杷梗,小麻花、油撒子、炸香叶等已早难以寻觅了。
不过我家的餐桌依旧是方的、炒菜依旧铁锅为主,早餐则是一成不变的稀饭加馒头包子,这样的习惯,估计这辈子是改不了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