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母亲节,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正经八百地知道这个节日,了解这个节日,很惭愧。自我反省是不是因为母亲不在的缘故,所以才关注起这个节日?是不是逝去了,才知道去珍惜?
印象里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母亲从小在农村长大,外公家孩子多,母亲最大,下面七个舅舅,其中一个中途夭折,这么一大家子要生活,日子过得自然很艰苦。母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后,非当兵的不谈。因为农村生活艰苦,母亲一心要跳出农门,在当时,唯一的可能就是嫁个当兵的。母亲抱着这样的想法拒绝了几个家境不错的农村小伙,毅然找了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当兵的父亲,而且据说奶奶家在村上口碑还并不太好。
结婚后,因为连续生了二个女儿,母亲在婆家的生活并不顺心,什么事都不能指望公公婆婆、小叔小姑帮忙。据说有次母亲在田里干活,坐在田头推车里的我拉了一裤子,等母亲过来看我时,我的手指沾着污秽正往嘴里塞着。每次提起这件事,母亲都有揶揄我的意思,但我却笑不起来。小时候的我经常生病,一次晚上下雨,突然发烧抽筋,母亲让六岁的姐姐撑着伞摸黑去找大夫,她则抱着我在家里团团转。还好没几年,父亲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部队提了干,有了带家人随军的资格。那一年,母亲牵着七岁的姐姐,抱着三岁的我千里迢迢从江苏老家迁到父亲服役的广东上川岛。从未出过远门,勉强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母亲硬是在父亲不能来接的情况下独自带着我们摸到了部队。
在海岛上,作为随军家属,母亲被安排敲过石子、踩过缝纫机,我至今还清晰记得没到上学年龄的我跟着母亲到服装厂上班的情形。服装厂离家有段距离,在海岛的一角,边上是一个修船厂,经常能看到巨大的海轮从船厂缓缓滑出驶向茫茫大海。在服装厂,我难得会溜出去到海边礁石上捉小螃蟹玩,经常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母亲缝纫机前码着的布匹上,看着母亲飞快着踩着缝纫机踏板,然后再看着一条条衣服的袖子、领子或口袋等连挂着缓缓从缝纫机的这头垂落下来(服装厂是流水线生产,每个人都专门负责缝制衣服的某一个部位,然后组装拼合)。农村来的母亲从未踩过缝纫机,刚进厂时自然是手忙脚乱。不是线卡住了,就是针走倒了,亦或是机器动不了了,缝出来的成品也是皱巴巴的不服贴,同厂的女家属们都偷偷笑话母亲,眼神里充满轻视。母亲自尊心很强,一心要超过她们。母亲发狠得埋头拼命练习,遇到搞不定的就回家问父亲,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进厂一个月不到就会熟练操作缝纫机了,并且随着手和脚的协调到位,动作越来越娴熟,同时还学会了简单的机器维修,这样即使机器有小毛病,也不用等机修工,自己就能很快搞定。这样一来,母亲的缝制的衣件是即快又好,最后竟成了厂里最熟练的女工之一,后来还被评上了先进,这让那些小瞧她的家属们再也不敢小看母亲了。
也许是好强的缘故,母亲的性子很急,不知是性急容易得高血压,还是高血压的人容易性急,母亲的脾气越来越躁,好强的性格还是没变多少,这也导致她经常与父亲起争执冲突。二次中风后,母亲半瘫只能坐轮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她经常叹着气说,当初中风时不要抢救我就好了。被囚禁在轮椅上的母亲经常落泪,嘤嘤地哭泣,我很怕她哭,年纪大的人在年纪小的面前哭,怕是谁也受不了的,哭,是无奈、是悲哀,对要强的母亲来说,没有自由和尊严的活着怕是最难受的,最不能接受的吧。因此当母亲最后离开时,我并没有很悲伤,也许从心里觉得这样对母亲也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母亲节,祝天下母亲们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幸福象花儿一样。

黄玫瑰花语,逝去的爱。

参照美食博主“空心菜”的黄玫瑰布丁做法,原配方用到了炼乳,鲜奶等,这些材料家里没有,煮妇就地取材改成简易版的黄玫瑰酒酿蛋羹,其实此甜品只要有凝固的液体能支撑芒果片即可,用最原味的鸡蛋羹就行。做美食,食材大可不必拘泥呢。

材料:两个鸡蛋、一个大芒果,一点自酿的酒酿、糖、奶粉少许

鸡蛋打散,加入糖、奶粉搅均。

加入一些自家做的酒酿搅均,不加也可,自行调味。

放入锅中蒸十分钟左右。

芒果去皮。

切成片

再对切开来。

酒酿蛋羹,酒米粒粒可见呵。

将芒果片从小到大依次排围成圈,摆出玫瑰造型。

混入米酒的鸡蛋羹香甜绵软,吃惯了咸味的,偶尔尝试甜味也别有滋味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