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小区方园五六百米之内吧,就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二所中学,还有职高、电大、成校等等,所以俺们小区后面的教育路真是一条实至名归的“教育路”啊。受周边人文环境的影响,俺们小区的车库特别热销,好多进城陪读的家长就租住在这样的车库里,为孩子张罗一日三餐,作陪读家长。俺家车库由于位置太偏根本停不进车,早就被原房主改造成有卫生间和厨房间的小居室了。本着方便他人也实惠自己的原则,俺家也把二十多平米的车库租了出去,这几年人来人往的,倒也结识了不少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人。
第一个租客是一个苏北小伙小汪,高高大大的一个人,话不是太多。他父亲几年前就到本地承包挖机做工程了,小伙子高中毕业后也来到这里和父亲一起做。父亲在城北做工程,小伙子在城南做,所以就找到这里租房住了,这样来去好方便些。小伙子人缘不错,来玩的朋友很多,其中不乏女性朋友,一次我笑着问,是你女朋友吧,他说不是,是他的亲戚,女朋友在老家呢,看着他一幅认真和憨厚的样子,一时也弄不明白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小伙子人挺好,每次不用我催,到时间就打电话让我收房租,电费、水费啥的也不斤斤计较,算多少交多少。8过作为房东俺也不赖哈,从不去催房租啥的,有灯泡、空调啥出问题都主动出面修理,也从不让租户付修理费。一年多下来彼此相处很融洽。后来小汪因为女朋友要过来,觉得该筑巢安凤了吧,就自己在附近买了新房搬走了。
小汪搬走后,很快第二户租客就找上门了,他们是俺们小区门口一家理发店的一对打工小夫妻。男主人小黄是安徽银,是理发店的店长,女的本地人,在店里负责收银和打杂。我本来就在这家店里理发,一个月去一次,因此和他们不算陌生了。不过租房时他们并不知道这车库是俺家滴,俺也不知道是他们要租房。因为之前就认识了,所以彼此处得也很融洽。小夫妻挺辛苦,理发店一年到头没得歇,基本天天泡在店里。后来一年多点,他们提出要搬走了,我很意外,说什么好好的不做了。一问原来他们在城东开了一家理发店,自己做老板去了,挺用心和挺上进的一对夫妻呵。走之前,他们把自己装在车库里的电热水器留了下来,是那种一插即热型的,虽然是以前理发店装修淘汰下来的,还是挺好用的。
接下来的租户是一位江西女子小熊,在附近的宾馆做服务员,要房要的特别急。我说好歹也让人家搬走了才好住,她却有点等不急的样子。期间有一个男的经常来,小熊说是她的男同事,俺也不多问,毕竟那是人家的私事。一个多月后,那女的一个电话打来说不住了,并已经提高房租转租给其他人了。我有点恼怒,什么能自己作主呢,这车库又不是你的。奇怪的是,她在电话里一个劲向我解释那租户模样象男的,但其实是女的,人不错的,让我放心。
木已成舟,也好,不用俺自己找租户了。晚上敲门去见新房主,哇,好潮的二个年轻人。一个留着短发,有点象板刷头,头发染得腊黄,颜色很显眼刺目。穿着T恤牛仔,脚蹬一双高帮运动鞋,果然一模男银打扮。另一个则是典型的女人模样,一头披肩长发,戴着夸张的耳环,穿着粉色轻薄的衣裙,脸上略施粉黛,小家碧玉一般娇小玲珑,说话声音也很轻,这二人在一起猛一看就象一对小情侣。要不是前面租客提醒我,我真会把她们当成小夫妻的。后来聊到租房的原由才知道,原来前面的租客是因为和丈夫吵架才赌气搬出来住的,现在夫妻和好了就又搬回去了,所以把房子转给她们了。我这才恍然大悟,那么期间经常来的那个男人肯定是她丈夫,而不是所谓的男同事了,呵呵,我的房子竟然成了小熊同志的临时避难所了。二位新潮租客虽然时尚,不过性格很和善,也是比较讲道理的。只是俺看来看去,这位打扮另类的小吴到底是不是男的。自始自终我看她的着装总是T恤、卫衣加跑鞋,说话声音介于中性,没有明显的男声或女声。胸脯平平,也搞不清身份呢,而且一切事宜好象都是她作主,一派男主人的模样。俺向她要过二次身份证,一次说复印好了就交给我,但一直没有下文。还有一次上门提起这事,小吴说复印好了,但翻遍口袋和抽屉就是没找到,只好抱歉说找到了立即给我。俺也不是较真的人,没有就没有吧,反正两人也不象坏人,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对小吴性别的疑惑一直成为俺们家里经常讨论的话题。俺家那位说是女的,声音不一样。想来想去,俺想俩人不会是《雪花密扇》中的“老同”吧。不过俺们思想也不保守,不管怎样,私事不干涉,充分尊重别人的隐私啊。租了近半年,俩人提出要退房。俺关切地问,什么不住了。呵呵,好象每次租客走俺都会问这个问题呢。那个娇小的女子说要回重庆老家了,她父母让她回去呢。星期天,看见车库门前堆了不少衣服及杂物,一个收破旧的老头在那正收搭。俺好奇下去看究竟,原来俩人正准备把一些不能带走的东西卖了,什么锅、电磁炉、简易衣柜等只收几块钱。我当即说不要卖了,留下来,俺给你们算钱,这些上百块的家电只收几元钱,不太坑爹嘛。就这样,五十元,俺把小吴她们的电磁炉、小电饭锅、铁锅、电热水壶等收了下来,这些东西留在车库里,也好给那些房客临时用用的。说到钱的问题,俺让小吴开价,她却一个劲地说你说多少就多少吧。唉,看样子,这俩人也是没经过挫折的人,就住半年,置办了这么多家电,说不要就不要了,还有一两电瓶车也是的,估计也没算到多少钱就处理了。走的时候,俩人一人二个包,背一个背包,手里拖一个拉杆箱,真难为二位形单影薄的女子了。其中的那位“女的”还穿着短裙、踩着夹脚拖,一路踢踏踢踏,真要命,这哪象是准备跨越千山万水回家乡的旅人,分明要去逛街的女子嘛?真不知这一路上俩人是否顺利。看见俩人的背影,俺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俩人莫不是私奔的“老同”,因为父母的干涉跑了出来,如今父母想通了让她们回去了。呵呵,如果让作家来想象、来描绘,该不会是现代版的《雪花密扇》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