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自制棒棒饼干
近日看到《无锡日报》上一篇《老家的馄饨》,作者对老家的馄饨的描写,不免勾起我对家里馄饨的想念来,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小时候吃馄饨的场景,特别是桌上摆放的那一罐油和一碗汤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仿佛就是昨天的事。
记得小时候每次家里吃馄饨,桌上总会有两样东西,一个是一罐猪油,还有是一碗酱油汤。猪油是平常日子里,母亲每次买了猪肉,把肥肉剔下来放热锅里熬,熬出的猪油滗在一个绿陶罐里,日经月累,罐里的油慢慢就积满了,满满的一罐往往要吃上几年。那个年代,估计每家都是要备上一罐的,平常炒菜、吃面、吃馄饨什么的舀上一点,给寡淡的饭菜增添一点肉味,让平淡的日子变得有香有色。记得装油的陶罐很可爱,呈竹节形,墨绿色,一眼看上去就象一节竹筒似的,造形简单质朴,透着乡土气息。象牙白的猪油盛在墨绿的陶罐中,越发衬出猪油的洁白和剔透。还有一碗酱油汤也是家里吃馄饨必备的,碧绿的大蒜叶切成细丝,趁热洒在熬热的酱油汤里,一碗蒜香带着酱香的高汤就做成了。馄饨煮之前,这二样东西肯定是先上桌摆好的。常记得那时我们就坐在桌上,手里抓着筷子,眼巴巴着看着这二样东西等着馄饨上桌。等那边热腾腾的馄饨碗来了,忙抱着碗,急不可待地先伸出手里的筷子,用筷头在猪油罐里挑上一撮往碗里一搅,碗面上立刻飘起一层亮晶晶的油花来,浓香四溢,让人垂涎。有时贪心挑多了些,还会有小块的猪油脂粘在馄饨上,于是用筷子再搅上一阵。这时再用调羹舀上一勺酱汤,我喜欢吃大蒜,每次总要舀很多铺在碗面上,雪白饱满的馄饨衬着碧绿的蒜叶,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不过,虽然色香味具全,但馄饨本身却并不太好吃,因为那时条件有限,所谓的馄饨也大多是素馅,一口下去全是青菜,有时没煮透的话,还有着苦涩味,并不好吃,不过好在有了猪油的滋润,这素馅的口感也变得有滋有味。
现在的馄饨和以前的已大不同了,肉多菜少,皮薄馅多,一口下去鲜美多汁,不过但非说起馄饨来,第一能想起来的却总是那漂着油花、盖着碧绿蒜叶的素馅馄饨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