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诗里面的光州凌集茶事记忆

(2021-10-28 12:07:37)
标签:

光州

弋阳

潢川

分类: 《光州忆往》

 

 

一首诗里面的光州凌集茶事记忆

 

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封疆大吏中,活跃着一支以王嵩龄、卢士杰、李嘉乐、凌卿云、胡廷干等为代表的光州力量。这在我多篇文章中屡次提及,并有相关文章做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同治癸亥(1863年)进士“世居光州南城”的李嘉乐历官至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今天有《奏疏》《仿潜斋诗抄》《诗梦钟声录》等多部著作传世光绪十年(1884年)光州李氏刻本《仿潜斋诗钞·卷十一中,有一首《至武昌凌晴霄观察(卿云)饷茶吾州产也赋谢诗引起了我的注意: 

 

家山茶一串,雅貺不妨留。

烹以秋江水,销将客路愁。

诗怀轻瘴海,乡味重光州。

张绪吾同里,胡为亦远游。

(来字,云吾乡张泉初词部,新授广西遗缺知府)

 

这首诗是李嘉乐“丙子(1876年)闰五月十二日奉命充广西副考官”时,从北京去广西途中,路过武昌时留下的。从后面一首《七月朔日出武昌省宿东湖驿》可知,该诗写于阴历六月底。这首诗中提及的“吾同里”的“凌晴霄观察(卿云)”即“世居城南六十里凌兴集”凌卿云。他与李嘉乐同为同治癸亥(1863年)进士,先后在福建、山东、浙江、湖北、云南等地为官,官至道台。晚年告老还乡,回老家凌家集居住。

信阳市政协编辑出版的信阳文史资料第八辑《信阳传统民居》中收录有《仁和镇凌氏老宅》介绍说:“凌卿云在云南为官期间,当地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既可饮用,又可作为药用。凌道台托人把种子从云南带回家乡种植,如今凌集茶场仍传承有百年以上茶树,凌集茶叶以其叶形尖、汤色醇、口味好而畅销北京、郑州等地。凌集茶叶作为信阳茶的一部分,为信阳茶的种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仁和镇的凌集茶场仍然是潢川县最重要,也最出名的茶叶产地。但依据李嘉乐这首《至武昌凌晴霄观察(卿云)饷茶吾州产也赋谢》诗中——“吾州产也”“家山茶”“乡味重光州”等描述,我们可以确定,凌集种茶的历史更久远。只是在凌卿云时,对老茶树做了品种的更新,这比今天的信阳毛尖,在清末民初,八大茶社所引种更新的时间上稍微早了一些。

在唐代,淮南茶区就是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的茶区。陆羽(733804年)《茶经》中“淮南茶,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在茶圣陆羽的眼中,光州所产的茶叶就是淮南茶区最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