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与两种光州名产
标签:
光州弋阳潢川 |
分类: 《光州忆往》 |
《歧路灯》是中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以“败子回头”为题材的白话长篇小说。全书洋洋70余万言,一百零八回。塑造了书香门第谭绍闻这个“败家子”形象,叙述了谭绍闻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丰富了古代小说人物画廊。《歧路灯》对当时吏治的腐败,士人灵魂的空虚,市井无赖的钻营、狡诈和无耻,揭露得深刻、全面。对清初的社会习俗,如婚姻丧葬、佛寺风光、男女穿戴,都作了细致描写。语言带有河南地方色彩,朴素而生动。
该书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此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直到上世纪20年代,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该书作者李海观(1707—1790年),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祖籍河南新安县,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豫西旱荒,其祖父玉琳逃荒至宝丰宋家寨(今属平顶山市郊区),在鱼齿山寺义学教书维持生活,遂安家落户。李海观自幼从祖父读书,沉潜好学。乾隆元年(1736年),中丙辰恩科举人。至40岁三次赴京,连试未第。留京谋职,教学三年。不久,受弟子李生(状元)推荐,任漕运之职。此后,宦游20年,足迹遍及长江中下游及运河南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贵州印江县知县。海观的诗文书法,造诣皆深,时印江县试,海观亲命题《学而时习之》。试生讥笑说,大人似乎没读过多少书。二场仍此题,诸生大窘,能勉强交卷者无几,并说大人当系捐职,学问止此。三场仍用前题,竟无一交卷者,海观却已写成十数篇,传示诸生,众皆惊叹不已。次年,云贵总督、贵州巡抚修印江天爷庙。书匾时,却无人能执笔,海观系七品县令,身卑职微,挺然自荐,挥书“红云一朵”,督抚二人览书惊喜,即邀谈学问,谓海观大材小用。即令代理思南府知府。乾隆四十年(1775年)海观致仕归宝丰宋家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到新安马行沟教书,两年后,再返宋家寨闲居。
海观有四子,二子蘧,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历任江南道御史、工科给事中、江西督粮道。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海观被子蘧迎养京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卒于北京。
李海观从乾十四年(1749年)始创作长篇小说《歧路灯》,前后经历约30年,于70岁脱稿。此书以写实手法,描写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的生活,为今人了解当时社会,提供了宝贵史料。此外,李海观还著有《绿园诗稿》四卷、《绿园文集》、《搭菌(捃)录》十二卷。《中州先哲传》载有《李海观传》。
《歧路灯》是李海观于乾隆四十二年在新安脱稿的,当即由新安抄传。乾隆四十四年李海观南返,又将原稿带回宝丰,继由宝丰抄传。对《歧路灯》一书,世人有肯定和否定不同的评价。但我关注的却是书中对两件光州名产的介绍。即使今天我们对此了解甚少,但这也是光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线索,留存于此,期待今后更多的发现。
《歧路灯·第五十二回
邓三变差任上带回能干家人,街上办理这项官礼。自辰至午,一一办妥。邓三变指点,装成四架大盒子,外有称的、包的、牵的、捧的,许多物件。即叫谭绍闻开了两个礼单,一个是贽敬手本,一个是呈敬手本,写的“沐恩门生谭绍闻谨禀”。
不说给转斗的王二爷随封分子三两,单讲这份礼物是何东西。
原来——
结交官府,全靠着“谨具”“奉申”,出入衙门,休仗那“年家顿首”。倘拟以不应之律,原是陋规;若托乎致敬之情,也像典礼。长者如卷轴,方者如册页,无非上好的纱罗绸缎。走者拴蹄角,飞者缚翎毛,俱是极肥的鸡凫猪羊。光州鹉,固始鸭,还嫌物产太近。汤阴绸,临颍锦,尚觉土仪不奇。当涂莼,庐陵笋,广宁蕨,义州蘑菇,远胜似睢州藻豆、鲁山耳。安溪荔,宣城栗,永嘉柑,侯官橄榄,何须说河阴石榴、郑州梨。
上元鲥,松江鲈,金华熏腿,海内有名佳品。广昌葛,昆山苧,蒲田绒绢,天下无双匠工。毛深温厚蔚州熊豹之皮。长腰细白吴江粳稻之米。武彝茶,普洱茶,延平茶,各种细茗。建昌酒,郫筒酒,膏枣酒,每处佳酿。色色俱备,更配上手卷款绫。多多益善,再加些酱筒醯瓮。尤要紧者,牛毛细丝称准二百两,就是师旷也睁眼;最热闹的小楷写满十二幅,总然陈仲亦动心。
《歧路灯·第七十八回
且说萧墙街十字口,蚁聚蜂屯,拥挤不动。少时八个鼓吹过去,跟了八个细乐。街坊戏班扮了八洞神仙。盛宅戏班扮了六个仙女,手中执着玉如意,木灵芝,松枝麈,蟠桃盘,琪花篮,琼浆卣。后边便是十二屏扇。二十四人各竖起来擎着,映着日色,赪光闪灼,金字辉煌。后边二十四张桌子,红氄茜毡铺着。第一对桌子,一张乃是一个大狻猊炉,爇的是都梁、零陵细香,兽口突突袅烟,过去了异香扑鼻;一张是进宝回回头顶大盘子,上边插一对钵碗粗的寿烛,销金仙人。第二对桌子,一张是果品碟十六器;一张是象箸调匙,中间银爵一双。第三对桌子,一张是五凤冠,珍珠排子,七事荷包,一围玉带;一张是霞帔全袭,绣裙全幅。第四对桌子,两张俱是纱罗绸缎绫绢,长卷方折,五色夺目。原是绍闻上济宁未销售的东西,今日借出来做表里色样。第五对桌子,一张是海错十二包封;一张是南品十二包封。第六对桌子,一张是外省品味:金华火腿,大理工鱼,天津毛螃,德安野鸡;一张是豫中土产:黄河鲤鱼,鲁山鹿脯,光州腌鸭,固始板鹅。第七对桌子,是城外园圃中恒物,两桌各两大盘,因祝寿取义,各按本物贴上冰桃、雪藕、交梨、火枣,金字大红签,原是趁苏霖臣写屏时写的。第八对桌子,一张是糖仙八尊,中间一位南极,后边有宝塔五座;一张是油酥、脂酥、提糖、包糖面果十二色。第九对桌子,是寿面十缕,上面各贴篆字寿花一团。第十对桌子,是寿桃蒸食八百颗,桃嘴上俱点红心。以上俱是老太太的。后边四桌,便是小相公的了。第一桌,是进士小唐巾一顶,红色小补服一袭,小缎袜一双,小缎靴一双,小丝绦一围。第二桌,是“长命富贵”珐琅银锁一挂,金项圈一圆,象牙边箍洋扇二柄,沉香扇坠两挂,镀金老虎头一面,莲蓬铃、荔枝铃、甜瓜铃、菱角铃各两串,“五子夺魁”小银娃娃五位,其余咬牙棒、螺蛳金斗等,十样孩事俱全。第三张是在星藜堂书坊借哩《永乐大典》十六套,装潢铺内借的《淳化阁帖》三十册,还有轴子、手卷各四色。第四张,是歙砚一方,湖笔十封,徽墨四匣,莱石笔格一架,蔡玉镇纸两条,紫檀墨床一个,寿山大图书五方,水晶印色盒一副,闽磁砚水池一注,宜兴名公画的方茶壶一把。
以上祝寿贺仪,共二十四桌。外有肥羊二腔,角上并拴了红绸三尺;美酒四坛,口上各贴了朱花一团。这后边,便是“堂上称觞,闾左挂弓”的一大片子客跟着。
这“还嫌物产太近”的“光州鹉”是什么?有什么典故与出处?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发掘。当然,对第七十八回中“一张是豫中土产”的“光州腌鸭”就好理解的多了。这就应该是我们今天的地方特产“板鸭”吧。淮南麻鸭是我们这边千古名产,早在唐朝,就有“浮光多美鸭”之说。《仙杂记·卷四》中记载:“浮光多美鸭。太原少尹樊千里买百支置后池,载数车浮萍入池,使为鸭作茵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