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栾城集》与光州

标签:
光州弋阳潢川 |
分类: 《光州忆往》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栾城集》是苏辙所著的诗文别集。早在宋代就有多种版本,并以有无《应诏集》和章疏有无删削为标志区分出两个系统。有《应诏集》并多书章疏三十七篇的本子,现今见到最早的是宋刻《苏文定公文集》,分《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共九十六卷。现存四十六卷。其次是明清梦轩刻本《苏文定公栾城集》,四卷数同上。再次是清道光壬辰眉州三苏祠刻本,但卷数、文字与清梦轩本皆有出入。《前集》才四十八卷。中有清宛陵贡刻本,系清梦轩本的翻刻本;另一系统缺《应诏集》和三十篇章疏。属于此系统的现存最早的本子为宋刻递修本《苏文定公集》,今仅存十卷。另一宋刻递本《栾城集》今存二十一卷。其次是明嘉靖二十年蜀藩朱让栩刻本《栾城集》,今《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又有明治字本,按明嘉靖蜀刻本排印,款式相同。再次是《四部丛刊》本,实际上也是明嘉靖本之翻版。
苏辙的兄长苏轼与光州渊源深厚,这源于他因乌台诗案(1079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多次路过光州,以及他与光州三任知州之间的友谊,及他与“光、黄间多异人”的交往。苏轼与光州三任知州的交往,以与曹九章的往来最为频繁,原因之一是苏轼贬黄州时,曹九章正守光州;再就是他们两个家族间“结姻之事”,具体说就是曹九章子曹焕娶了苏辙的第三女。因此,《栾城集》中,也留下了苏辙的两篇与光州相关的文章。
《栾城集·卷二十三·记九首·光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
古之循吏,因民而施政,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兴其所欲,而废其所患苦,顺其风俗之宜,而吾无作焉。故文翁治蜀,立之学官;龚遂治渤海,督之耕牛;卫飒治桂阳,教之嫁娶;茨充代飒,诲之织屦。此四人者,非其强民也。民之所欲,而莫为之劝,盼盼相视,不能以自致。非得贤长吏以时挈持而振理之,使之得其所愿以相生养,则民至老死不见风俗之备。然而蜀之学官,施于齐、鲁之邦则玩;渤海之耕牛,试于邠、邰之野则厌;卫之嫁娶,茨之织屦,行之华夏之国,亦未免于非且笑也。故为治者,亦观其俗,乘其时,使民宜之,盖无所必为,亦无所必置也。弋阳郡居长淮之西,地僻而事少,田良而民富。朝散大夫彭城曹公受命作守,因俗为政,安而不扰,诛其豪强而佑其善良,民化服之。始至,访其士民,问其所欲为,咸曰:“吾郡既庶且富,所不足者非财也。而浮屠、老子之宫室,貌象庳陋废圮,民不信响。父兄窃议,以不若四邻为愧,而莫或先也。”公曰:“是无难也。民所不欲,吾不敢为;苟诚欲之,不成,非患也。”乃召其徒而语之。故民劝其令,相帅従事,不三年而有成。天庆道士治三清、北极、圣祖诸殿,清净严肃,朝谒有所。而开元僧明偕新其大殿,趋功勤力,先告工具。栋楹峻峙,瓦甓致密,为佛菩萨众像,尊严盛丽,俨若在世。士女和会,耋孺咸喜,稽首祈福,如慰如慕。盖殿始作于至道丙申,而复新于元丰癸亥,中间寂寥八十八年,然后民获就其志。呜呼!循吏之疏阔,而政之难成,其久如此!明偕知民之悦,故以告于公,请记其事而刻诸石。公以书来属余。余考之循吏传,以为当书,故记之不辞。五月初五日记。
《栾城后集·卷五·杂文十二首·抱一颂(并引)》:
道士朱元经旧居光州,彭城曹九章演甫少年过光,元经谒之。演甫曰:“闻君未尝求人,今求我何故?”元经曰:“君后自当知之。”后若干年,演甫知光州,复见元经。元经知黄白术,演甫每问之。元经不答,曰:“有抱一法,君不问我,问此何用?”演甫在光,面元经蜕去,演甫为治后事。此元经昔见演甫之意也。崇宁甲申岁,予闲居颍川。演甫之子焕为我道此,因采道书中语作《抱一颂》。此非独道家事,乃瞿昙正法也。真人告我,昼夜念一。行一坐一,眠一食一。子若念一,一亦念子。子不念一,一则去子。子若得一,万事皆毕。饥而念一,一与子粮。渴而念一,一与子浆。寒而念一,一与子裳。病而念一,一与子方。斗而念一,一与子兵。念一之至,至于忘一。忘一之至,与一为一。与一为一,入火不然,入水不溺,是谓念一。
说到曹九章,就不能不提宋代诗人范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寄和浮光曹九章大夫》。“浮光”当然就是指光州了。作者范纯仁,苏州吴县人,字尧夫,是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就是留下了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次子。
贤守班条俗易从,戴其仁厚服其功。
虚心足以求民瘼,实效应须柬帝衷。
缱绻交情由道合,连绵榜契复官同。
当时赐第今无几,共喜优游作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