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记忆:弋阳记闻(一)
(2020-04-11 20:15:05)
标签:
光州潢川弋阳弋阳城 |
分类: 《光州记忆》 |
光州记忆:弋阳记闻(一)
杨
《春秋左传正义》 卷七 桓七年,尽十八年:……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沈鹿,楚地。黄、随不会。黄国,今弋阳县。弋,馀职反。使薳章让黄。责其不会。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下之,请服也。下,遐嫁反,注同。
《春秋左传正义》 卷九 庄十一年,尽二十二年:【传】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御巴人,为巴人所败。津,楚地,或曰江陵县有津乡。)还,鬻拳弗纳。遂伐黄,(鬻拳,楚大阍。黄,嬴姓国,今弋阳县。……
《春秋左传正义》 卷十二 僖元年,尽五年:楚人灭弦,弦子奔黄。弦国在弋阳轪县东南。轪音犬。
《春秋左传正义》 卷十五 僖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胤,嗣也。蒋在弋阳期思县。……
《春秋左传正义》 卷十九上 文五年,尽十年:……陈,直觐反。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复遂,楚期思邑公。今弋阳期思县。……
《旧唐书》 志第十六 天文下:……自原武、管城,滨河、济之南,东至封邱、陈留,尽陈、蔡、汝南之地,逾淮源至于弋阳。汉陈留郡,自封邱、陈留已东,皆入大火之分。汉汝南,今为豫州。西华、南顿、项城县今为陈州。汝阴县今在颍州。弋阳县在光州。……
《旧唐书》 志第二十
地理三:光州紧中 隋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置总管府,以定城县为弦州,殷城县为义州,以废宋安郡为谷州,凡管光、弦、义、谷、庐五州。光州领光山、乐安、固始三县。武德七年,改总管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省弦州及义州,以定城、殷城二县来属。又省谷州,以宋安并入乐安。天宝元年,改为弋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光州。旧领县五,户五千六百四十九,口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一。天宝,户三万一千四百七十三,口十九万八千五百八十。至京师一千八百五十五里,至东都九百二十五里。
《旧唐书》 列传第十九:卢祖尚者,字季良,光州乐安人也。父禧,隋虎贲郎将。累叶豪富,倾财散施,甚得人心。大业末,召募壮士逐捕群盗。时年甚少,而武力过人,又御众严整,所向有功。群盗畏惮,不敢入境。及宇文化及作乱,州人请祖尚为刺史。祖尚时年十九,升坛歃血,以誓其众,泣涕歔欷,悲不自胜,众皆感激。王世充立越王侗,祖尚遣使从之,侗授祖尚光州总管。及世充自立,遂举州归款,高祖嘉之,赐玺书劳勉,拜光州刺史,封弋阳郡公。武德六年,从赵郡王孝恭讨辅公祏,为前军总管,攻其宣、歙州,克之。进击贼帅冯惠亮、陈正通,并破之。贼平,以功授蒋州刺史。又历寿州都督、瀛州刺史,并有能名。贞观初,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冒得罪,太宗思求良牧,朝臣咸言祖尚才兼文武,廉平正直。征至京师,临朝谓之曰:“交州大籓,去京甚远,须贤牧抚之。前后都督皆不称职,卿有安边之略,为我镇边,勿以道远为辞也。”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以旧疾为辞。太宗遣杜如晦谕旨,祖尚固辞。又遣其妻兄周范往谕之曰:“匹夫相许,犹须存信。卿面许朕,岂得后方悔之?宜可早行,三年必自相召,卿勿推拒,朕不食言。”对曰:“岭南瘴疠,皆日饮酒,臣不便酒,去无还理。”太宗大怒曰:“我使人不从,何以为天下命!”斩之于朝,时年三十余。寻悔之,使复其官廕。
《宋书》 卷二十五志第十五 天文三:……二年二月,司马国璠等攻没弋阳。……
《宋书》 卷二十八志第十八 符瑞中:文帝元嘉十九年十月,白虎见弋阳、期思二县,南豫州刺史武陵王骏以闻。……
《宋书》 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弋阳太守,本县名,属汝南,魏文帝分立。领县六,户三千二百七十五,口二万四千二百六十二。去州陆一千一百,去京都水(阙)。
《宋书》 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西阳太守,本县名,二汉属江夏,魏立弋阳郡,又属焉。晋惠帝又分弋阳为西阳国,属豫州;宋孝武孝建元年,度郢州;明帝泰始五年,又度豫,后又还郢。《永初郡国》、何、徐并有弋阳县。今领县十,户二千九百八十三,口一万六千一百二十。去州水二百八十;去京都水一千七百二十。西阳令,汉旧县,属江夏,后属弋阳。西陵男相,汉旧县,属江夏,后属弋阳。孝宁侯相,本轪县,汉旧县。孝武自此伐逆,即位改名。蕲阳令,二汉江夏郡有蕲春县,吴立为郡;晋武帝太康元年,省蕲春郡,而县属弋阳,后属新蔡;孝武大明八年,还西阳。
《宋书》 卷四十五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刘粹,字道冲,沛郡萧人也。祖恢,持节、监河中军事,征虏将军。粹家在京口。少有志干……寻督江北淮南郡事、征虏将军、广陵太守。三年,以本号督豫司雍并四州南豫州之梁郡弋阳马头三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梁郡太守,镇寿阳,治有政绩。
《宋书》 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 宗室:……明年,出为使持节、监豫司雍并四州南豫州之梁郡弋阳马头荆州之义阳四郡诸军事、前将军、豫州刺史,领南梁郡太守。……
《北史》 卷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三 节义:游元,字楚客,广平任城人也。父宝藏,位至郡守。元少聪敏。仕周,历寿春令、谯州司马,俱有能名。开皇中,为殿内侍御史。炀帝嗣位,迁尚度支郎。辽东之役,领左骁卫长史,为盖牟道监军,拜朝请大夫,兼书侍御史。宇文述等九军败绩,帝令元主其狱。述时贵幸,势倾朝廷,遣家僮造元,有所请属,元不之见。他日,案述逾急,仍以属请状劾之。帝嘉其公正,赐朝服一袭。后奉使黎阳督运。杨玄感作逆,告以情。元引正义责之,遂见困,竟不屈节,见害。帝甚嘉之,赠银青光禄大夫,拜其子仁宗为正议大夫、弋阳郡通守。
《北史》 卷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 僭伪附庸:初,牧犍之败,弟乐都太守安周南奔吐谷浑,太武遣镇南将军奚眷讨之。牧犍弟酒泉太守无讳奔晋昌,乃使弋阳公元洁守酒泉。……
《文献通考》 卷二十二·土贡考一:弋阳郡(贡葛十匹、生石斛六十斤。今光州。)
《文献通考》 卷八十八·郊社考二十一:……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诸侯望祀境内山、川、星、辰)。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睢,七馀反。四水在楚界。疏曰:“江经南郡、江夏、弋阳、安丰,汉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江,睢经襄阳至南郡枝江县入江,漳经襄阳至南郡当阳入江。是四水皆在楚界也。”)。
《文献通考》 卷二百六十一·封建考二:《左传》……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允也(蒋在弋阳期思县。高平昌邑县西有茅乡。东郡燕县西南有胙)。
《文献通考》 卷二百六十三·封建考四:弦,子爵,姓未详。道、柏,姓爵俱未详。弦,国在弋阳轶县,今光州仙居北。……
《文献通考》 卷二百六十七·封建考八:弋阳节侯任宫,以故丞相徵事手捕反者上官桀侯,九百一十五户。……
《文献通考》 卷二百六十八·封建考九:甘里侯闵、弋阳侯国,成武孝侯顺叔父弘之子。建武二年封。
《文献通考》 卷二百七十·封建考十一:……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徙封汝阳、弋阳、吴、寿春、白马,乃改封楚王。
《文献通考》 卷二百七十一·封建考十二:嵇绍,康之子。贾谧诛,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荡阴之战,死之,赠进爵为侯。……
《文献通考》 卷三百十五·舆地考一:扬州北据淮,东南距海(北自淮之南,东南拒於海,闽中以北地。今广陵、淮阴、锺离、寿春、永阳、历阳、庐江、同安、蕲春、弋阳、宣城、丹阳、晋陵、吴郡、吴兴、馀杭、新定、新安、会稽、馀姚、临海、缙囗、永嘉、东阳、信安、鄱阳、浔阳之东境,豫章、临川、庐陵、宜春、南康、建安、长乐、清源、漳浦、临汀、潮阳郡地。自晋以来,历代史皆云,五岭之南至於海,并是《禹贡》扬州之地。按:《禹贡》物产贡道,《职方》山薮川浸,皆不及五岭之外。又按:荆州南境至衡山之阳,若五岭之南在九州封域,则以邻接,宜属荆州,岂有舍荆而属扬,斯不然矣,此则近史之误也。则岭南之地,非九州境)。
《文献通考》 卷三百十八·舆地考四:古扬州……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在於天官,斗则吴之分野(汉之会稽、九江、丹阳、章郡、庐江、广陵、六安、临淮,皆其分也。今广陵、淮阴、锺离、寿春、……信安、鄱阳、浔、阳章郡、临川、庐陵、宜春、南康、建安、长乐、清源、漳浦、临汀等郡地也。按吴国之分,虽强盛之时,殊不全得扬州之地。今配星次,且约《汉书》,其历代所属,则各具於诸郡),兼得楚及南越之交(汉之江夏、汝南地,今蕲春、弋阳宜属楚。地汉之南海地,今潮阳宜属越之地)。亦古荒服之国。春秋时,属吴、越二国。越灭吴,尽并其地。战国时属楚。秦兼天下,置郡,此为九江(今广陵、淮阴、锺离、寿春、永阳、历阳、庐江、同安、蕲春、弋阳、鄱阳、章郡、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是)、……闽中(今建安、长乐、清源、漳浦、临汀等郡,皆是)、南海郡之东境(今潮阳郡是)。汉改九江曰淮南国,及封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国尽得扬州之地。……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淮南道(广陵、庐江、蕲春、同安、永阳、锺离、寿春、淮阴、历阳、弋阳)、江南道……
《文献通考》 卷三百二十八·四裔考五:……其後雍、司州蛮(今司州义阳弋阳郡),与後魏通,助荒人桓天生侵害齐境。……
《水经注》 卷三十 淮水:……淮水又东径浮光山北,亦曰扶光山,即弋阳山也。出名玉及黑石,堪为棋。其山俯映长淮,每有光辉。……柴水又东径黄城西,故弋阳县也。城内有二城,西即黄城也。……又东北径弋阳郡,东有虞丘郭,南有子肯庙。黄水又东北入于淮,谓之黄口。……又东北得诏虞水口,西北去弋阳虞丘郭二十五里。水出南山,东北流。径诏虞亭东,而北入淠水。又东北注淮,俗曰白鹭水。……
《读史方舆纪要》 卷二 历代州域形势二:豫初治谯,寻治颍川。领郡九:曰颍川,曰梁郡,曰沛郡,曰陈郡,曰鲁郡,曰汝南,皆故郡也。曰谯郡。建安中,魏武分沛郡置,治谯。曰弋阳。黄初中,分汝南置,治弋阳,今汝宁府光州也。……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三 历代州域形势三:……弋阳郡魏增置郡。领西阳等县七。西阳,今黄州府东南百三十里西阳故城是。沈约云:晋惠帝分弋阳郡为西阳国,属豫州。宋尝改属郢州,治西阳县。疑惠帝以后,弋阳还魏旧治也。……
《读史方舆纪要》 卷四 历代州域形势四:……【史略】李密自玄感败后,亡命群盗间,……永安故黄州、义阳、弋阳、齐郡俱见前相继降密。……
《读史方舆纪要》 卷五 历代州域形势五:光州汉汝南等郡地。梁末置光州。唐因之,亦曰弋阳郡,领定城等县五。今属汝宁府。
《后汉书》 申屠鲍郅列传第十九:……敬乃独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歙果复召延,恽于是乃去,从敬止,渔钓自娱,留数十日。……
《三国志》 吴书 三嗣主传:……宝鼎元年正月,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晋文帝。及还,俨道病死。忠说皓,曰:“北方守战之具不设,弋阳可袭而取。”皓访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今强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而遣使求亲,欲息兵役,不可谓其求援于我。今敌形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
《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邻境怀之,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并帅支党来附逊。……
《三国志》 吴书 潘浚陆凯传:……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说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
《三国志》 魏书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州南与吴接,逵明斥候,缮甲兵,为守战之备,贼不敢犯。外修军旅,内治民事,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是时州军在项,汝南、弋阳诸郡,守境而已。……
《三国志》 魏书 武文世王公传:楚王彪宇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进爵,徙封汝阳公。三年,封弋阳王。其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太和五年冬,朝京都。六年,改封楚。……
《晋书》 帝纪第三 武帝:九年……秋七月丁酉朔,日有蚀之。吴将鲁淑围弋阳,征虏将军王浑击败之。……
《晋书》 帝纪第四 惠帝:……右将军陈敏举兵反,自号楚公,矫称被中诏,从沔汉奉迎天子;逐扬州刺史刘机、丹杨太守王旷;遣弟恢南略江州,刺史应邈奔弋阳。
《晋书》 帝纪第七 成帝康帝:咸和元年……免太宰、西阳王羕,降为弋阳县王。……四年……弋阳王羕有罪,伏诛。……
《晋书》 志第二 天文中:月变……义熙元年四月己卯,月犯填星,在东壁。占曰:“其地亡国。”一曰:“贵人死。”……二年二月,司马国璠等攻没弋阳。三年,恆徒扬州刺史王谧薨。……
《晋书》 志第三 天文下:……二年二月,司马国璠等攻没弋阳。……是年二月甲戌,司马国璠等攻没弋阳。……
《晋书》 志第四 地理上:……而文帝置七,朝歌、阳平、弋阳、魏兴、新城、义阳、安丰。……魏武分沛立谯郡,魏文分汝南立弋阳郡。……弋阳郡魏置。统县七,户一万六千七百。西阳故弦子国。轪蕲春邾西陵期思弋阳。安丰郡魏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安风雩娄安丰侯相。蓼松滋侯相。……
《晋书》 列传第四: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祐不追讨之意,并欲移州复旧之宜。……
《晋书》 列传第十二:王浑(子济)王濬唐彬……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
《晋书》 列传第二十四:陆机(孙拯弟云云弟耽从父兄喜)……子育,为尚书郎、弋阳太守。……
《晋书》 列传第二十五: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祖威,魏兗州刺史。……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及将没,遗命小棺薄敛,不修封树。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淳字孝冲。亦有文藻,与湛俱知名。官至弋阳太守。遭中原倾覆,子侄多没胡寇,唯息承渡江。……
《晋书》 列传第二十九:……明帝即位,以羕宗室元老,特为之拜。羕放纵兵士劫钞,所司奏免羕官,诏不问。及帝寝疾,羕与王导同受顾命辅成帝。时帝幼冲,诏羕依安平献王孚故事,设床帐于殿上,帝亲迎拜。咸和初,坐弟南顿王宗免官,降为弋阳县王。及苏峻作乱,羕诣峻称述其勋,峻大悦,矫诏复羕爵位。峻平,赐死。世子播、播弟充及息崧并伏诛,国除。咸康初,复其属籍,以羕孙珉为奉车都尉、奉朝请。……
《晋书》 列传第三十一: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吴将蔡敏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江,求珪,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晋书》 列传第五十九 忠义: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以从孙翰袭封。成帝时追述绍忠,以翰为奉朝请。翰以无兄弟,自表还本宗。太元中,孝武帝诏曰:“褒德显仁,哲王令典。故太尉、忠穆公执德高邈,在否弥宣,贞洁之风,义著千载。每念其事,怆然伤怀。忠贞之胤,蒸尝宜远,所以大明至节,崇奖名教。可访其宗族,袭爵主祀。”于是复以翰孙旷为弋阳侯。
《晋书》 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卞范之段仲文:……玄遣游击将军何澹之、武卫将军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就郭铨以数千人守湓口。又遣辅国将军桓振往义阳聚众,至弋阳,为龙骧将军胡譁所破,振单骑走还。……
《晋书》 列传第七十:……林等东攻弋阳,太守梁桓婴城固守。……自为骠骑领军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丹阳尹,加前将军马雄左卫将军,祖涣骁骑将军,复弋阳王羕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羕息播亦复本官。于是改易官司,置其亲党,朝廷政事一皆由之。……
《晋书》 载记第四 石勒(上):……回移居易京,流人降者岁常数千,勒甚嘉之,封回弋阳子,邑三百户。加宾封一千户,进宾位前将军,固辞不受。……
《晋书》 载记第十四 苻坚(下)(王猛苻融苻朗):……融等攻陷寿春,执晋平虏将军徐元喜、安丰太守王先。垂攻陷郧城,害晋将军王太丘。梁成与其扬州刺史王显、弋阳太守王咏等率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军。……
《宋书》 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臧质 鲁爽 沈攸之:……世祖即位,以为左军将军,出督司州豫州之新蔡、汝南、汝阳、颍川、义阳、弋阳六郡诸军事、辅国将军、司州刺史,领汝南太守。……
《宋书》 卷八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 刘勔:……勔又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弋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有车二千两,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焚烧米谷。……
《宋书》 卷八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弋阳太守卜天生据郡同逆,断梁州献马得百余匹。边城令宿僧护起义斩天生,传首京邑。太宗嘉之,以为龙骧将军,封建兴县侯,食邑三百户。……初,淮南人周伯符说休祐求起义兵,休祐不许,固请,乃遣之。杖策单行,至安丰,收得八百余人,于淮西为游兵。珍奇所置弋阳太守郭确遣将军郭慈孙击伯符于金丘,琰又遣中兵参军杜叔宝助之。……琰本无反心,事由力屈,叔宝等有降意,前后屡遣送诚笺,而众心持疑,莫能相一,故归顺之计,每多愆塞,婴城愈固。弋阳西山蛮田益之起义,攻郭确于弋阳,以益之为辅国将军,督弋阳西山事。六月,勔筑长围始合。田益之率蛮众万余人攻庞定光于义阳,定光遣从兄文生拒之,为益之所破,见杀,遂围其城。……七月,庞孟虬至弋阳,勔遣吕安国、垣闳、龙骧将军陈显达、骠骑参军孟次阳拒之。……
《宋书》 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孝义:卜天与,吴兴余杭人也。……大明末,为弋阳太守。太宗泰始初,与殷琰同逆,边城令宿僧护起义讨斩之。
《梁书》 卷第一十列传第四: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顷之、建安戍为魏所围,仍以详为建安戍主,带边城、新蔡二郡太守,并督光城、弋阳、汝阴三郡众赴之。……
《旧唐书》 列传第九十九: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祖翰绎,天宝中弋阳郡太守。……
《陈书》 卷十三列传第七徐世谱 鲁悉达 周敷 荀朗 子法尚 周炅:周炅,字文昭,汝南安城人也。祖强,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父灵起,梁通直散骑常侍、庐、桂二州刺史,保城县侯。炅少豪侠任气,有将帅才。梁大同中为通直散骑侍郎、硃衣直阁。太清元年,出为弋阳太守。侯景之乱,元帝承制改授西阳太守,封西陵县伯。……及炅入朝,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齐遣历阳王高景安帅师应之。于是令炅为江北道大都督,总统众军,以讨龙升。龙升使弋阳太守田龙琰率众二万阵于亭川,高景安于水陵、阴山为其声援,龙升引军别营山谷。炅乃分兵各当其军,身率骁勇先击龙升,龙升大败,龙琰望尘而奔,并追斩之,高景安遁走,尽复江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