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州记忆:廉吏袁镇南

(2020-03-14 17:03:49)
标签:

光州

潢川

光州知州

袁镇南

济南

分类: 《光州记忆》

光州记忆:廉吏袁镇南

 

 

 

偶尔在网上看到一副书法作品,了解到清朝这位曾任职光州的廉吏袁镇南。《潢川历史文化大观》记载有:“袁镇南,清光绪十七年,光州知州。”后一位(山东荣城孙叔谦)接任光州知州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

《辽阳县志·卷九·乡宦志》记载,一代廉吏袁镇南(1845—1925年),原名衡君,字保臣,号辛坡,世居辽阳城东葠窝村。清同治癸酉举人,光绪丙子恩科进士。历任桐柏、永城、祥符、河内知县,光州知州,开封、河南、怀庆知府,宦海30年,历经三朝,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封建社会官吏之典范。

 


在辽阳葠窝村太子河北岸金山脚下,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正门悬挂“翰林及第”匾额,院内古朴清幽,这里就是清代辽阳科举史上仅有的两位翰林之一(另一位是王尔烈)——袁镇南的翰林府旧址。

袁镇南的先祖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到辽阳城北棒槌台,此后移居到风景秀丽的太子河畔葠窝村,从此定居下来。袁镇南自小聪慧,同治十二年(1873年)便考中了举人,光绪二年(1876年)获丙子恩科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这年他31岁,因文学、书法颇有造诣,被选为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属翰林院,因此人们称他“袁翰林”。

在翰林院短暂过渡后,袁镇南被外放到河南省的甲等贫困县桐柏县做知县。桐柏县地处豫鄂交界的山区,地方经济十分困难。袁镇南到任后,针对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进行彻查,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桐柏县的常平仓(古代为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储粮备荒的粮仓)有存粮2万石,值当地匪乱横行,将仅有的这点存粮也给烧掠殆尽,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国库的亏空,而历任县官怕如实上报被追究责任,就仍按库存的2万石粮食欺瞒上报给朝廷,使整个桐柏县财政紧张,百姓生活艰苦。袁镇南了解这一情况后,按照县里实际情况据实报给了朝廷,从而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压力,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

光绪九年(1883年),袁镇南调任河南永城县知县。永城县地处偏远,时值县境连发大水,县境内的涡、浍、沱、唐等河河水泛滥,与之连接的涡、蒙、萧、砀等县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袁镇南先是上表请求缓征杂税,又借修城浚池,以工代赈,使百姓平稳地度过了灾荒。大灾过后的永城县社会治安极差,为稳定社会秩序,袁镇南下令严捕巨盗,按大清律典将盗贼首恶十余人以其犯罪轻重,依法制裁。此举打击了盗匪的嚣张气焰,盗贼从此不敢在当地作恶,永城县恢复安定,民心大快。

光绪十一年(1885年),袁镇南调任祥符县任职,当时祥符县财政十分困难,连官府差役人员支付俸禄都成问题,但官府铺张浪费又十分严重,袁镇南提出了“俭以养廉”的方针,并带头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财政压力。不久,袁镇南调任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知县。之前河内积压了200余件未审理的案件,袁镇南到任后果断行事,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将积压的案件全部审理完结。十三年(1887年)秋,河南全境暴雨成灾,沁河水势泛滥。袁镇南不顾安危到险情最严重的地方亲自督工,大雨接连下了很多天,雨水和着泥水冲刷着河堤,袁镇南在没膝的泥水里不分昼夜地指挥抗洪。沁河的干流天师庙一段因河床宽阔,比降落差大,洪水常常在此决口,为长久之计,袁镇南指挥乡民在天师庙一段筑了一处石堤,用来阻挡洪水的侵犯。石堤的修筑成功地消除了沁河水势的险患,提高了防御洪水的能力。这座坚固的石筑大堤到现在依然存在,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袁镇南,把这段石堤称为“袁公堤”。为感念他的恩德,在潮音寺为他建了一座生祠(指为活着的人修建的祠堂)。

光绪十六年(1890年),袁镇南因功晋升为光州(今河南潢川)刺史,辖光(光山)、固(固始)、息(息县)、商(商城)四县。《县志》载:“在任五年,发奸摘伏,民无冤抑”。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袁镇南因父母去世,回乡守制。按旧时礼俗,需守孝三年。适逢义和团运动在全国大范围兴起,各地盗匪乘机四处作乱,袁镇南在忠孝之间选择了为国尽忠,受乡民推举,办起了民团,任团练长,带领民兵日夜操练,并负责指挥陈家台、王罗屯、葠窝等20余乡屯的会首。在袁镇南的带领下,各民团联合起来严惩盗匪,地方秩序得以安宁。二十九年(1903年),袁镇南守制三年期满,回到河南开封,任院署总文案。这年二月,开封地方因钱粮改革,各村百姓联合起来掀起了抗租抗税的斗争。袁镇南奉命单车独步到闹事的乡村,面对拒绝缴纳粮税的百姓谆谆引导,讲道理让他们信服,乡民们听后“皆贴服”,纷纷按章上缴税款。

宣统元年(1909年),袁镇南任开封知府,负责对河南全省的犯法人员审判定罪。当时全省积压的各类案件达400余起,袁镇南通过走访排查、审查讯问,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结案近300起。因在任期间政绩突出,宣统三年(1911年)被提升为开封府知府道,兼任巡警道,并兼辖开封、归德、陈州、许县、郑州五州县府的事务。

袁镇南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前后受到朝廷11次嘉奖。他一直在河南各府县为官,一生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所到任之处,社会稳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是百姓心中的一代清官。在其丁忧期间,为保家乡平安,毅然出任团练长,深得百姓爱戴,这应是其得以入选乡宦志的重要原因。民国初年解职后,袁镇南选择侨居济南,年80卒于济南。他在辽阳的翰林府旧址于1972年因葠窝水库蓄水而被拆除。

袁镇南自幼酷爱书法,他的楷书师从颜真卿,笔力遒劲,大气磅薄;亦擅长行书、草书,自成一派,颇有大家风范。他的书法作品流传在山东、河南的较多,而在辽阳地区的书法并不多见,现辽阳魁星楼留有袁镇南的题写的楹联“极美仑美奂以观成,执斗量才,益见斯文未坠;合司禄司命而为主,戴筐垂象,乃知其道大光”。楹联通过描写魁星楼的高大宏伟,表达出袁镇南对辽阳文脉和文化的传承所寄予的殷切厚望。(辽阳市档案局编研科)

 

光州记忆:廉吏袁镇南

 

查清实录中有几条关于袁镇南的记载: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三十一》 :(光绪二年)引见新科进士得旨曹鸿勋、王赓荣、冯文蔚业经授职外。吴树梅、……袁镇南……俱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五十》 :(光绪三年)引见丙子恩科散馆人员。……袁镇南……俱著以知县即用。现月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二》 :(光绪十四年)又谕、倪文蔚奏、察举贤吏。请旨嘉勉一摺。……署河内县事祥符县知县袁镇南、睢州知州王枚、署安阳县事息县知县郑言绍、据倪文蔚胪列各该员才守政绩。均有可观。著该抚饬令该员等益矢慎勤。始终奋勉。以副朝廷孜孜求才至意。至请将孙云锦开缺留于河南归道员本班补用之处。著吏部议奏。现月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六》 :(光绪二十八年)……候补知府袁镇南……既据该抚开单胪陈各该员政迹。均著传旨嘉奖。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五百五》 :(光绪二十八年)以河工出力。予河南布政使延祉、开归陈许道穆奇先、河北道冯光元、署开封府知府袁镇南、优叙。委用道赵尔丰、以道员分省补用。现月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二》 :(光绪二十九年)……署河南府知府候补知府袁镇南……均著传旨嘉奖。以示鼓励。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六》 :(光绪三十三年)谕内阁、张人骏奏、分别举劾属员一摺。河南南阳府知府袁镇南……均著传旨嘉奖。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8部分》 :(宣统三年)以办理河工出力。予河南布政使俞钟颖。调任布政使王乃徵开归陈许郑道江瀚河北道石庚。开封府知府袁镇南优叙

 

2015年沈阳师范大学杨宝林《清代辽宁书法史述评》介绍,清代辽宁书法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辽宁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在全国政治地位很高,还有清代科举制度从生员到进士,都要写一笔好字,也从客观上刺激了读书人要练好书法。晚清时期辽宁书法家人数众多,书家身份多元化,除士大夫外,还有平民书家。袁镇南善书,主要学颜真卿,笔墨酣畅,大气淋漓。

袁镇南晚年在济南,可惜,现在能看到的资料不多。济南南门桥东,护城河南岸曾有一座晚清翰林的私家花园——缪家花园,主人是沈阳人缪润绂。缪润绂1907年齐河任满寓居济南商埠,次年便开始在护城河畔营建园林,因慕陶靖节之为人,1910年将其起名潜园。潜园设十二景:含光堂、中清泉、迎旭峰、桐阴诗舫、天池、壁观楼、小灵岩、竹町、迎春沜、濂溪乐处、观鱼桥、雪梅墩。缪润绂时常与同好逯蓉、袁镇南、松年等在这里聚会唱和,他写有《潜园十二咏》。潜园内有泉,缪润绂称其中清泉,1997年《济南市志》载:“一虎泉(缪家泉),因水从一石刻虎头流出,故名。”而据济南日报《缪润绂与潜园》一文可知,“他的奉天老乡袁镇南,袁为光绪二年进士,改官河南,由邑令洊擢观察,时居住趵突泉附近的后新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