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黄氏族谱,一段千年的爱情传奇

(2016-09-05 13:12:11)
标签:

黄国故城

黄氏宗谱

江夏堂

潢川

黄氏

分类: 读书散记

  一本黄氏族谱,一段千年的爱情传奇

                        

 

 

 

当我轻轻的打开这1910年手抄本的《江夏堂黄氏宗谱》时,我惊叹于这封面依然是那么的靓丽,黄色的底子上精致的线描人物,竟然还有流畅的外文(或者就是威玛式拼音?)......扉页上端是一面仿大清三角形龙旗的旗子,只不过龙纹变成了一个花体的“Wong”,这或许就是近代中国,曾经长期使用的那种威妥玛式拼音法的“黄”字粤语读音吧。由书中内页显示,该书:“宣统二年岁次庚戌仲秋,裔孙世梃书”,并加盖有数方印章:“黄世梃 WONG SAIE HAND”、“黄世梃印”、“黄世梃书柬WONG SAI HAND”等。该家谱开篇直书:“溯我黄姓,源从江夏,祖自文疆,宋自漕运,公由南雄而迁新会。在杜阮而肇基,后至潮境、横江、独冈及我百享等处,俱从杜阮而分支焉。百享开基,子安伊始,源清继后,枝分八房。康侯翁为我八房开枝之祖,自政翁以至于今,历数百余年,支长叶茂。世远年淹,为子孙者,每多忽略前人夷。迄今饮水思源,难忘所自。因追远以叙先猷,当按班而详昭代。”这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当然就是该族谱“追远以叙先猷”,开篇记载下的这“传奇性的故事”了:

 

 

原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因避难同九十七人呈词恳府并给文引,迁徙广东广州府新会县。各姓名列于后:

   何一里  曹汝瑞  黄可润  周君美  汤大化

   李福荣  黄復愈  吴孟魁  邓一光  陆道恩

       刘汝亭  黎孔昭  何大参  赵世常

   伍元露  阮可益  潭文广  高誉恩  区以信

   李憢圣  廖得举  陆荣泽  刘兆熊    

谢忠卿  文可大  吴士礼          尹中奇

胡汉瑞  苏汝卿  叶三齐  冯三才

众等原居珠玑里,因宋朝有宫妃貌甚美——苏氏,皇幸苏氏失调雅乐,皇怒贬苏氏入冷宫,苏氏私自逃出。因南雄府,始兴县牛田坊,有富客黄贮万运粮上京,回至关口市,备猪酒酧神,见一女子下船乞食。貯万见衣破貌美,遂问缘由,知苏氏原系贵体,遂载之而归。及皇复取苏氏,而以逃出无踪。勅兵部尚书张应贵奉钦命行文各府州县,严查经年无踪,乃复准息不行殊。贮万将苏氏改姓张氏作宠妾,因家人刘壮反主泄漏根由,尚书知觉奸民违法,若恐皇上知之,罢职丧身,乃求各部并大小官员共掩其事,密计奏称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作乱,流害平民,乞将牛田坊建立平寇寨,镇守庶几,国泰民安,皇上准奏。时罗贵有姑丈乔军现任京都指挥使,闻其声息,遂遣家人走报。未满旬日,部文行府到县,严催迁徙牛田坊五十七姓。居民莫不怨嗟,惟珠玑里九十七人集议,久闻南方瘖瘴之地,土广人稀,应有虑大家向南方而去,但有虑开辟,住址朝夕相见,亦如今日之故乡也。即赴县团词,呈具凛罗贵等,系牛田坊珠玑里巷人,为避难,给文引以救生灵事。贵等历代住珠玑里,各有户籍丁粮,并无欠缺,平生守法安分,不料天灾地劫,民不堪命,今又奉旨建寨,斯土之民不敢不遵,细思无处可居,闻南方土广民稀,可以居住,未敢擅迁,特联词呈具陈,乞给文引经过关津,得以通行沾恩。

知县严(讳)统化批准申详本府文

开禧元年正月初五日,赴南雄府具词,罗贵等原住珠玑里,为乞给文引以救生灵事,贵等祖居地今奉旨建寨团兵,小民只着迁居,特联名句陈,乞给文引,庶关津稽查有凭,民赖安生沾恩,知府钟远批查罗贵等九十七人原系珠玑里人,据称建寨集众迁徙,准给文引批照,通知所止处将文引缴核,该县属查收毋违,特示。

南雄府文引

广东南雄府为迁徙给文引事,本年正月初十日,据保昌县民罗贵等呈词称,前事合就给文引限日起程,凡经过关津营汎验文方行,毋得阻留,至所止处,即赴该县署立案定籍缴收引。正月十六日率九十七人同姓向南方而去,亲眷老幼甚众。二十六日方至新会县古冈州大良古蓢横江幸土人冯天成接歇数日,集众赴县告案立籍,缴回文引。冯天成、龚应达等保结准告案立籍,迁民罗贵等原居保昌县牛田坊人罗贵住在本县立案籍以救生灵事,知县李业芳批: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尔等皆是皇王民,乃具造籍,缴赴毋违,特示。九十七人同行来到,半途有条大虫食了四人。

 

 

 

“故事”中第一个关键词是“珠玑巷”,我们这边的人或许会有些陌生,但是,他却是大名鼎鼎!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城北部偏东,明末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云:“珠玑巷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予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宋代沙角巡检司就设在古巷北面出口处的沙角。我们熟知的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他们的祖先都是来自南雄珠玑巷。在广州市也有一条路名叫:“珠玑巷”,这显然是饮水思源。

“故事”中另一个关键词是“开禧元年”,这可以确定这本黄氏族谱记载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具体说就是1205年。

开禧,南宋宁宗赵扩(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的第三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开禧元年正月一日(1205年1月22日)—嘉定元年正月一日(1208年1月19日)。开禧元年(1205年)四月,宋宁宗采纳韩侂胄的建议,崇岳飞贬秦桧,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改谥“谬丑”,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主和派,使主战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五月,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直到嘉定元年(1208年)与金议和,签订嘉定和议。

该族谱中的“黄”姓,据该谱记载,是沿着“黄国”——“福建莆田”——“南雄珠玑巷”——“古冈”而迁徙的。

据该族谱记载,珠玑里巷这一支黄姓源于:太始祖(讳)由(字)居政,宋淳熙甲辰(1184年)进士,天章阁侍制学士,吏部侍郎,出为广南运使,始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巷”。该族谱亦记载有:“始祖居政由福建莆田县而迁来粤东南雄府珠玑巷”。由此记载可见,该支黄氏截止1205年迁徙“古冈”,在“珠玑里巷”也只是居住了20年左右,这个也是符合现在对珠玑巷移民历史的考证:

 

 

现在珠玑巷内的建筑物都是古老的砖屋,一片古朴之情,这里就是中原民族向广东省迁徙的必经之地。自南宋以来,大批中原的士民为避战乱而向南粤迁徙,途中便在珠玑巷落户。然而,南下的人越来越多了,珠玑巷容纳不了过度膨胀的人口,他们的子孙只好南下到珠江三角洲。

接下来珠玑巷的子孙又因不堪战争、饥饿的压迫而远度重洋,散居五湖四海。据说有两万名散居世界各地的人士向中国汇报,他们是珠玑巷的后人。

在中原士民经过珠玑巷向南迁徙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动人的一则故事是陈中秋与潘邦榛两位编剧家,根据历史资料而编写的《魂牵珠玑巷》。

 

 

 

这个最动人的故事,也就是《魂牵珠玑巷》的故事原型,正是本族谱所记载的这个“黄”姓继续南迁的缘由。只是,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女主角名字有变化了,时间也被推后了,后来更是被神话了:

 

 

南宋度宗成淳年间(公元l265年至1274年),胡贵妃被奸相贾似道迫害出逃,贾似道令尚书张钦率兵追捕。胡贵妃在江边被广东南雄珠玑人黄贮万与刘壮搭救,她隐瞒身份,随船到珠玑巷。

数月后,胡贵妃与黄贮万互生爱意,就在他们结合之际,传来官兵追捕胡贵妃的消息,胡贵妃道出真情,黄贮万表示不怕灾难,愿生死与共。

为了逃避官兵血洗珠玑巷的灾祸,贡生罗贵祖、黄贮万等密议,决心保护胡贵妃和乡亲,于是全体珠玑巷村民乘木筏沿着浈江,往南方向珠江三角洲迁徙。

在迁徙途中,贵妃不愿殃及珠玑巷的乡亲,独自返回珠玑巷向官兵招认自己身份,好让乡亲远走。黄贮万随后赶至,胡贵妃将黄贮万锁入空屋,自己投井自尽。黄贮万发狂冲出,怒斥官兵,以头撞井而身亡。

一场暴风雨过后,风停雨止,胡贵妃与黄贮万在云间翩翩起舞,向奔向远方的乡亲祝福,一刹那,胡贵妃化为一座石塔,就是现在南雄县珠玑巷的贵妃塔。

 

 

 

随着粤剧《魂牵珠玑巷》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影响日大,这个本属于黄氏的故事,现在也成了所有珠玑巷出来的后人们,共同的故事了。现在南雄城北约10公里的“珠玑古巷”内有一座“贵妃塔”,以纪念这位“胡”贵妃,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环抱着贵妃塔,为它遮蔽风霜雨露,免受烈日煎熬。

这个剧作之所以会出现苏妃被称为“胡”贵妃,以及时间上的错误,是因为《魂牵珠玑巷》剧作者陈中秋与潘邦榛根据他们在珠玑巷所搜集到的《朱氏族谱》与口述传说而编撰的。

在另外一本《平阳区氏家谱》中,对此也是这样记载的:宋度宗成淳九年,因胡贵妃从京城逃来珠玑巷,以致珠玑巷发生灾难,区氏家族与各姓乡亲连夜逃亡,区氏家族逃到了珠江三角洲的新会县。

黄慈博先生的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中以三个家谱、族谱《东莞英村罗氏族谱》、《新会泷水都莲边里麦氏族谱》和《番禺市桥谢氏族谱》,互相对校。而以罗氏作底本,叙述一段宋朝末年珠玑巷三十三姓,九十七户居民南迁的故事,与这本《江夏堂黄氏宗谱》所记载的基本就是一样的了,只是时间和细节上稍有出入:

 

 

宋度宗咸淳九年癸丑,有宫人苏氏失调雅乐,皇上大怒,打下冷宫。苏妃潜逃而至关口市下湾,恰遇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人黄贮万在口泊船备三牲酬神。

黄贮万见苏妃貌美,邀请下船,两人谈话投机,苏妃愿下嫁黄贮万,当时黄贮万不知道眼前美人原是皇上的妃子。

后来皇上免赦苏妃,将她从冷宫迁回妃嫔居住的地方,才发现苏妃已逃潜,便下令兵部尚书张钦行文各省,缉访一年仍无结果。张钦已获准不再追究,然而,有一天黄贮万的仆人刘壮因与主人有过节,出走来到京都,泄漏苏妃的秘密。张钦恐怕皇上查询真相,便捏造珠玑巷有贼作乱,企图消灭珠玑巷以掩盖苏妃匿身珠玑巷之事。珠玑巷居民商议对策,罗贵祖建议大家向南方地广人稀的地方迁徙。于是大家伐树串成木筏,随浈江飘流而下。

 

 

 

《番禺市桥谢族谱》还附有《珠玑村三十三姓九十七人流徙铭》,铭文如下:“珠玑流徙,罗、湛、郑、张、尹、文、苏、陈、谢、麦、卢、汤、温、胡、赵、伍、曹、区、李、梁、吴、冯、谭、蔡、阮、郭、廖、黄、周、黎、柯、陆、高发其祥。”九十七人开辟烟瘴。三十三姓永镇南方。子孙万代,为国栋梁。文经武纬,愈远愈昌。

 

 

各家谱、族谱所记载的珠玑巷居民南迁的原因虽然不一定确实,不过,中国历史的记载可以确定是北宋末年,高宗怆惶南渡。在战乱中,中原士民一部分随高宗向东南迁徙,到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则随隆祜太后到赣(江西)南去。隆祐太后自赣南回返临安后,士民在动乱中又翻越大庾岭,抵达广东北部的南雄。

这支从中原南迁,越过大庾岭而在南雄栖身的士民,经过一段时期,人口愈来愈多了,生活愈来愈困难,他们的子孙不得不顺着浈江(南雄在浈江上游)南下,迁徙到珠江三角洲,以求生存。

到了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入侵,特别是德祜二年(1276年),元将吕师夔攻陷南雄,韶州(韶关)守将曾逢龙、熊飞先后战死,南雄居民,尤其是那些从中原及江南迁徙到南雄居民子孙,不得不往更南的地方迁徙。

他们在途中历尽千辛万苦,饱尝妻离子散的辛酸。他们的血液中有着先民为求生存,不惜离开故土,而向外拓荒的因子。

 

 

 

今天,因为这本《江夏堂黄氏宗谱》回到了这块本属于黄氏的祖根之地,这个最动人的故事以及这个1910年族谱中有关这个“最动人的故事”的原始记载,也被我第一次介绍到我们这黄氏祖地!

 

一本黄氏族谱,一段千年的爱情传奇

一本黄氏族谱,一段千年的爱情传奇

一本黄氏族谱,一段千年的爱情传奇

一本黄氏族谱,一段千年的爱情传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