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唯谦书法的文化境界
(2015-10-09 10:18:43)田唯谦书法的文化境界
田唯谦先生学生时期喜书法,从楷书入手,而好行书。八十年代初在中央党校开始系统学习书法,在工作之余挥毫不已。曾受教于张海、李铎、徐利明,2009年至2011年在南京艺术学院高研班专修书法,体悟到草书的神俊潇洒,沉醉于二王书法之中,后期尤喜孙过庭草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书画研究院院长。作品曾入展全国省部长将军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等一系列书法展,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溯古亦新:田唯谦书法展”。
细看田先生书法,可以看到临摹古典书法经典的功力。其书法作品展示了临帖的丰富性和创作的严谨性,其书法作品有着守正创新的美学品味,并保持了对当下流行的书法时弊的审美距离。正是因为他酷爱书法,在做好大量繁重的行政工作以后,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书法临习和书法创作上了。没有对书法铭心刻骨的酷爱,是很难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临习和创作书法的,没有对书法文化精深地洞悉,也很难对书法技法的穿透而上升到“道”的高度。可以说,他遵循大学书法教学观念及其学书正脉观念,使其在对书法经典的尊崇中唤起人们对中国书法史的尊崇。这一阶段,他进一步深化临帖,各体皆临——不仅临楷书行书草书,而且上溯到篆书和隶书,在行草书方面用工最勤,收获也最大。
田先生的书法尽量做到五体皆备,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功夫,与那些业余爱好者不同的是,他长期不断临写大量古人的优秀作品,并力求逐渐形成自我的书法风格,他在真、草、隶、篆、行五体中挥洒自己的才情,呈现出不断精进的功力和渐显的自我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到多种书体齐头并进又相互融合,具有了专业书法家的文化身份。
田先生喜欢行草书,因行书切合实用,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具备楷书的工整,清晰可认,又存有草书的飞动,活泼可现。行书伸缩性大,体变多,萦回玲珑,生动流美,且平易近人。其后,田先生苦学草书多年,逐渐自成面目。他对书法认识不断深化,对书法感情不断加深,对书法的感悟不断提升,已然说明在学书过程中,已从书法自觉和生命自审的晋帖唐法宋意中寻找书法文化基因,将魏晋风骨唐宋意韵作为审美风范,整合在自我书法创作中,完成人格提升和文化传统的延伸。
田唯谦先生的书法创作建立在其良好的临帖基础之上,而其创作实践诸体兼备,最见功力和才情的是金文、行书和草书。汉金文在汉隶及金文中融入了简书、诏版、摩崖的笔意,静穆拙朴而能生动,任意纵情而不草率。其所作草书保持隶意,质厚朴茂,融有章草笔势,用笔流畅,颇见灵性。其以魏碑为底的楷书,尺幅愈大愈精彩,具有雄浑阳刚、正大古风之气象。
这部《田唯谦书法作品集》体现了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写的是家乡九华山的诗词名言,表达了田先生对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尊敬。在他的笔意墨韵中展现出地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并通过书法作品深入弘扬地藏精神,传递佛教现世救度的入世情怀。书法风骨和时代精神作为自我书法创作的重要地基,站在了时代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高度。这部作品及大多数作品都是富有书卷气的草书。草书的创造和其他书体不一样,其形式完美之中更需要升华出一种精神冲击力,没有这种生命的激情,磅礴的超越理性,写出的作品往往是面目呆板。我看到一些人的作品人为痕迹太重,少有自然天成的境界。我喜欢哪类充满天趣才情、大气盘旋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大书法”“大境界”“大气象”。在书法创新上,我欣赏田唯谦先生所坚守的书法的文化底线,坚持走守正创新之路,是在“正”上面的“新”,其所表现出的基本美学特征是“正大气象”!所谓“正”是强调对中国书法传统书法的精神把握,所谓“大”意在标举大气磅礴的雄浑书风。
无疑,田唯谦先生的书法仍在不断地自我超越的路途上,他的创作将在未来岁月中不断克服作品中的弱点和不足,而达到人书俱老的书法的大文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