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片发现东方(之二)
(2015-05-16 10:28:02)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 |
电视片发现东方(之二)
——《汉字与书法》解说词
清明之后,即是谷雨,正是万物生生之时。
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对话的书法创作正在山荫之中进行。
与此同时,这场网上直播的书法创作,正在通过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把中国字的线条之美、神行之畅转化为比特数据,成为万千网民屏幕前可视的高清图像。
这是一个悖论,毛笔、甚至是硬笔在键盘鼠标面前节节败退,但他们也依赖于网络和数字的传播;汉字文化正在快速地快餐化和草根化,但又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够脱离它生存。
纪实段落:创作现场的交流
选择谷雨,其实大有来头。传说中,谷雨就是中国汉字的生日。在仓颉造出汉字之日,空中粟谷如雨落下,鬼神在夜间嚎哭,因为汉字,中国人从蛮荒走向文明,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神性的阶段。
国子监,万世先师孔子作天揖礼肃立,这种下对上的恭敬之礼,他曾对老子做过两次,目的是问礼,也是为了多知道一些汉字的奥秘。春秋之时,汉字深藏于守藏室,也就是国家图书馆中,寻常百姓难得一见,作为当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受孔子这两拜,其背后是汉字崇高而神秘的地位。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知识垄断性的阶段。
汉字的第三阶段,则是在面临网络和现代文化的消解时,成了繁琐、信息量小、不利于网络上载的文字,也就是罪性的文字。
后续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汉字面临的问题(以现象症候为主)
1.三俗化
2.使用能力的下降
3.网络对汉字的侵蚀
4.去汉字化的攻击
二、书法面临的问题
1.从日常技能“升格”为艺术之后的曲高和寡
2.书法圈的乱象
3.日韩等国对中国书法的超越和攻击
三、重新发现汉字之美
1.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现状,日、韩、东南亚,欧美华人圈,可以是非专家,但持续浸润于汉字和汉文化中
2.在海外仍残留的汉字和汉文化之美,学者、汉学家
3.汉字听写大会对全民汉字意识的唤起
4.勤耕不辍的当代书法人,走近经典,推荐1-2位书家,需要可以较长时间拍摄,对影视不厌拒,配合程度高。
6.书法与其他中国传统艺术的通感,以美感画面为主,此段为全片的“留白”部分,解说词少,或者甚至就以国画为意,以题跋等方式作字幕解释即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