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

(2024-07-12 17:52:32)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有感

在初中学习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出现诸多问题,比如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比如缺乏探究精神,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和放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没有老师的带领,没有父母的督促,他们仿佛失去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本领和能力。在新知学习阶段,他们习惯了跟随老师的脚步,亦步亦趋,没有自己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索,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在复习阶段,他们的错题漏洞一错再错,屡犯屡不改,成绩也很难有起色。不管如何启发激励他们,效果却是微乎其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这部分孩子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懂思考的方法,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解决问题,此时有效地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就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读完《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这本书后,我的收获良多。作者通过一系列案例和研究,深入分析了当今教育体制中学生不思考的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启示性的观点。该书讲解了98种课堂教学策略,让老师可以全方位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首先,书中讲到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模式基本以模仿学习为主,这种常规的学习方式一旦形成习惯,那学生的思考方式就很难发生改变,他们会更注重应付考试和答案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对问题本身的探究和思考,也更加不愿意再去尝试做那些没有示范解法,需要深入思考的题目。当知识换了场景或形式,他们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每天都要写作业,但家庭作业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很多作业几乎是无效作业。那些该做作业的学生总是不写作业或者敷衍作业,而认真做作业的学生基本早就掌握了知识点。作业的本质应该是检测当天的知识点是否掌握,还有哪些方面的知识需要查漏补缺,哪些方面的错误需要订正,但绝大部分孩子几乎都把作业当成了任务完成,不管对错,不管质量,只管写完上交就算完成作业了。思考错题、反思总结、自我成长这类需要自己自行探索的主动型作业自己自行什么的而忽略了对于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功利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只关注于如何应付考试,而忽视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再次,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成绩为主,基本只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而忽视了学生探索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这就导致学生为了追求成绩而陷入模仿学习、题海战术等传统学习方式中,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挑战新知识或考试范围以外的主动学习。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引导者,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而书中这些理论知识和改变措施如何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呢?在初三复习阶段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复习更有效率呢?书中的这些观点给了我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思考型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老师要给学生布置合适的思考题,鼓励学生思考,甚至逼迫学生思考。这些思考题可以从生活中的计算题到脑筋急转弯,从课外题到课内题,不一定要在课堂上给出答案,但一定要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学会主动思考。

二、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和梯度,能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只需完成基本概念类模仿题目,基础中等的学生可以完成记忆类和理解类问题,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完成探究类和拓展类问题。作业不一定要每个错题都评讲,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典型的错题,找出做错的原因、分析对应的知识点和方法,总结出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仅评价结果,更要评价学习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学习能力,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制定过程性评价标准,并在一定的周期内实时反馈,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此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学会了什么,没学会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新型评价方式的价值,有哪些学习能力需要特别培养,培养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给学生正确的导向和指点。

四是要强调反思总结的重要性。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反思,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持续不断地发力,向更高。

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其关键在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比起知识的讲解和传递,更重要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做思考型学生,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