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梅
玉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57
  • 关注人气: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及注意事项

(2009-03-02 20:25:07)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知识

            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及注意事项

   

    胆囊炎、胆结石是常见的疾病。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

    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这是表面现象。

    从结构和运行上看,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的囊袋,肝脏每天平均产生约800毫升胆汁,除少量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外,绝大部分经胆囊10倍浓缩后贮存于胆囊中。

    胆囊收缩时,将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挤入胆总管,并进入十二指肠内,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饮食中的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能刺激肠粘膜释放出一种“ 缩胆囊素”的物质,使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如果胆囊内有结石或胆总管结石阻碍胆汁的正常排出,胆囊强烈收缩时,便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诱发胆囊炎或胆管炎的发作。

    部分胆囊内带菌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亦可发病。由于胆囊炎的病人,绝大多数伴有胆结石,所以患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要忌脂肪饮食,以免诱发疼痛和胆囊炎的发作。

    胆囊是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场所,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进脂肪食物时,由于没有浓缩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部分病人会出现腹泻。此外,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胆总管常常扩张,以部分地代替胆囊的功能。如果胆管代偿功能失调,则在进食脂肪饮食后,也可出现类似胆绞痛等症状,所以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也应该忌脂肪饮食,至少在手术后的1~2年内,应该忌脂肪饮食。

    这就是为什么要尽可能的不切除胆囊的原因。

    胆囊炎怎么形成的?举例:现在吃荷包蛋,都7、8分熟,蛋黄是生的,为什么这样吃呢?有营养。的确最有营养,可最具有营养的时候同样最具有细菌,怎么消化的呢?从肝脏分泌出胆汁给胆,胆再分泌出胆固醇帮助消化,消化完了以后它还要把胆固醇回收回来。西方人吃牛排,牛排三分熟、五分熟、顶多七分熟,可他们吃这些东西之前要么喝一杯开胃酒,要么饭前一顿水果大餐,要么饭后一顿水果,他要的是水果当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然后把肉食中的茵杀死,肉类只要不熟就有菌。比如吃生鱼片,生鱼片上完以后第二个都是柠檬片,因为生鱼片肯定有菌,柠檬片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是C,吃柠檬片把肉食中的细菌杀死,得到肉食当中最高的营养。如果维生素c含量不够,胆消化完了要回收,一回收把细菌带回到胆囊当中,所以就形成胆囊炎。

    前些年上海曾经发生甲肝大流行,是因为毛蚶被污染,人们捞出来就吃,因为新鲜、嫩,火一老了不好吃,这时候一吃把大肠杆菌带到胆囊,胆囊再带到肝脏,造成甲肝大流行。

    胆囊最好不要切除,切除对男同志的排毒是最不好的,因为男同志的排毒都要走胆囊,即便胆囊切除了,五年之内很有可能还要做第2次手术,因为将来胆囊管还会发炎。因为肝胆相照,肝脏有个管直接给它了,可肝脏里还有菌,胆囊有菌肝脏肯定有菌,所以5年以内还会发炎。胆囊切除的人一般对肉食类不行了,只要多吃一点油食就闹肚子,是因为肝脏产生的胆固醇很少,几乎只够菜里的油食,肉里的油食几乎不敢吃,消化不了。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生活不规律慢慢形成。比如,今天吃早餐,明天不吃,后天吃,大后天又不吃,这样最容易得胆结石。因为胆囊没有神经系统,只有生物钟。今天早晨8点吃的早餐,它早上分泌出胆固醇帮助消化,明天早上8点没吃早餐,可它不知道,它明天早上8点还照样分泌胆固醇,没吃早餐胃里有胃酸,医学名词叫草酸,和胃酸两种液体一接触,要想完全分离是很难的,就把胃液里的草酸带回到胆囊当中来,今天没吃早餐,明天又吃,后天又不吃,一点一点积攒,最后长期积攒钙化就形成结石。形成胆结石后还是千万别切除,尤其是泥沙状的、颗粒状的,基本上4、5个月都可以化掉,如果单纯的大块需要时间长一点,需要一点一点地剥落,需要分解开,只不过需要的时间慢些。实践例证:服用增健、灵芝皇、海豹油、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