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正成为“富贵病”
(2008-09-26 15:33:04)
标签:
乳腺病健康 |
分类: 大健康之“慢病防治” |
专家解读乳腺疾病增加的原因
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都是乳腺疾病的前期症状,乳腺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女性常见病。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调查发现,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中,学历高、收入高的女性相当多,不少女性正是人们羡慕的“白领”“金领”阶层,甚至是单位里的主管层,生活条件也相当优越。但正是这类人群更容易患上乳腺疾病,而这与她们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这主要是因为,乳腺疾病虽多,但大多和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而收入比较高的女性阶层更容易面临内分泌方面的问题。
一是压力大。高收入女性许多都是在竞争激烈、压力大的单位,每天精神上的负担很重,许多人还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下,内分泌系统自然会受影响,出现紊乱,轻则脸上长痘、月经不调,严重的乳房就出了问题。
二是吃得好。这类女性往往应酬多,一不注意也容易吃入许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这些不仅可以让人发胖,也会增加乳腺发病的可能。
三是生得晚。应该说,晚育没有错,但是生育得太迟就没有好处了。高收入女性为了面对竞争,常常只有在30岁以后、工作稳定了才能考虑生育问题,但这无形中却增加了自身患乳腺疾病乃至乳腺癌的几率。
全身有的疾病乳腺都会有
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李晓立介绍,乳房疾病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多乳头症、乳腺肥大(即巨乳症)、乳头凹陷等;炎症,一般指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如急慢性乳腺炎、乳腺瘘管、皮脂腺囊肿、乳腺结核、乳腺丝虫病、乳腺霉菌病等;肿瘤。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而非肿瘤性增生及瘤样的病变有乳腺小叶增生、硬化性乳腺病、纤维硬化病等。
社会大众对乳腺疾病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乳腺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有部分女性认为,自己还年轻,又没生孩子不会有乳腺疾病。但事实上,乳腺疾病未婚女性也会有,而且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例如,乳腺发炎不一定要喂奶的女性才会有。因为人体本来就有很多细菌,当抵抗力下降时,它们就会发作。对于喂奶的女性而言,有可能是由于孩子在吃奶时不小心把乳头咬破。而孩子的口腔有很多细菌,这样妈妈就会受感染而得炎症。
乳腺增生≠乳腺癌
乳腺增生是育龄妇女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表现为乳房周期性疼痛和肿块乳腺增生。主要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长期工作紧张、过度劳累、熬夜、抽烟、喝酒是影响内分泌的重要因素。因这些因素多发生在白领群中,故称为白领病。发病率约40%~90%。虽然发病率高,但只要积极治疗,效果良好。
很多人得知自己患了乳腺增生后都会很紧张,以为得的是乳腺癌。但实际上,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是两个不同的病。李晓立告诉我们,乳腺增生绝大多数是由于内分泌不平衡所致的生理性改变;而且乳腺增生并不是癌前期病变;乳腺增生只是在上皮有高度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时才有癌变的可能。
李晓立说,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只要患者定期到乳腺专科检查,是可以早期防治乳腺癌的。同时,要学会鉴别增生与乳腺癌的方式,不要让乳腺增生的症状掩盖了乳腺癌前病变的症状。
又见粉红丝带
“粉红丝带”作为乳腺癌防治活动的一个标识,用于宣传"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一信息,自1992年在美国倡导发起以来,已成为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动的公认标志,足迹遍布数十个国家。各国政府亦将每年的10月定为“乳腺癌防治月”,每年的10月18日为乳腺癌防治宣传日,每年的10月第三个星期五为粉红丝带关爱日.“粉红丝带”是一场关爱乳房的运动,更是人们对健康和美丽的一种追求.她已经成为了一种爱心和时尚,她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媒体,政要,名人,明星正在参与进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粉红时代”。
粉红警报
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达12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50万,我国主要城市近十年来发病率增
每2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美国白种女性一生乳腺癌发病率为13.1%,而亚洲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为4-7%;
从1992—2000年8年间的上升幅度,超过了1972—1992年20年间的上升幅度;
[
10多岁的小女孩也有可能患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