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低迷,市场不可能提振

(2009-03-10 15:38:10)
标签:

财经

洼地

证券市场

商业价值

中国

分类: 商业价值

一、引言

关于股市与消费的关系,目前的研究很多,二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再赘叙。举一些其他国家的例子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其它国家市场的经历表明,股市由盛转衰周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对消费周期的起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股市的估值停留在较高的水平附近,积极的财富效应将逐步渗透至消费支出领域。然而,如果股市进一步过度低迷,最终的会抑制未来的消费需求。日本、美国市场走过的路就是最好的证明。

研究发现,正如美国的实际消费和实际居民净资产往往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根据高盛美国经济学家的估测:股票资产每增加100 美元,5 个季度之后美国消费者的支出便会增加2-3 美元,这个幅度与消费边际倾向(MPC)的整体预期相一致。他们的研究显示从1995 年至1998 年年 末,股票价格的上涨对美国整体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了1190 亿美元的积极影响,推动消费增长了2.3 个百分点,为实际GDP 增长直接作出了0.5 个百分点的贡献。

此外,日本经济研究团队对日本财富效应的估测显示,股市财富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程度上与美国相类似。

二、股市与消费者信心正相关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股票指数能够检验消费者信心指数。这条规则当然适用于任何市场,包括中国市场在内,也是可以借鉴的。去年723日美国股市急剧下滑,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与此同时,反映科技股走势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下跌至自 2003102日以来的最低点。动荡不定的股票市场和微乎其微的投资回报使得投资者未来的投资热情骤减。当投资股票不再迅速得到回报时,一些投资者逐渐流露不安。国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骤然下滑,这又反过来影响股市的正常运行。股市止跌回升,除去很大一部分是技术操作本身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跳高。

三、证券市场提升引领其他行业

1)证券市场先行

证券市场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近现代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虽然在公司总数上不占多数,却在公司资产上占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上市公司都是大公司。大公司在各生产领域都是重要的企业,它们的发展状况往往影响这一行业的发展状况。证券市场上的指数统计,正是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大公司的股票交易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股市上各种不同类别的指数还可以反映社会上资金的余缺、具体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证券市场是各行各业的先行指标,通过证券市场上行业的的指数判断,股市是晴雨表,可以了解当前的行业特点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早的发现行业的价值,证券市场提升可以引领行业的发展提升。

2)人们寻找新的价值洼地

    当工业经济陷入衰退,人们在恐慌中开始寻找价值洼地。因为单纯的实体经济投资风险的加大使得人们对于价值投资怀着更加谨慎的态度。这个时候寻找价值洼地成了人们不得不选择的投资途径。特别是进入商业价值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价值的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否则,任何投资都将是风险重重的,而证券市场的低迷为价值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特别是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面临全球的工业经济衰退,中国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本身告诉人们,证券市场上的价值洼地无处不在。然而,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有价值洼地,譬如传统的工业,价值洼地已经不明显。正如前面的博文反复强调的那样,在商业价值时代,商业、证券行业和3G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而价值洼地在几个行业中表现就十分的明显。

四、商业价值时期维护股市就维护了市场

商业价值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各项社会活动呈现虚拟化特征,伴随虚拟化的社会生产,企业经营的风险性之高已不是工业经济所能承担的,唯一的风险释放手段就是证券市场。同时,3G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促进商业的不断繁荣,商业的繁荣又依赖于人们的消费信心。证券市场衰弱必然导致投资价值的衰弱,反之亦然。因此,证券市场在商业价值时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股市的正常运行直接决定了证券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维护了股市的健康就等于维护了商业价值时代的市场增长。一旦人们在股市投资中获利,整个社会的消费量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而消费者信心的增强又会反过来影响股市的上扬,如此周而复始,商业价值时代社会面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

 变化。股市低迷市场不可能提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