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琴酒狂杂谈 |
分类: 古琴 |
“酒狂”最早见于明洪熙元年(公元一四二五年)朱权所撰的《神奇秘谱》,根据题解为三国时期阮籍的所作。并见于《风宣玄品》(1539年)、《重修真传》(1585年)等多种琴谱中。
阮籍字嗣宗(公元二一零至公元二六三)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其父阮瑀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工文、擅诗、能萧、善琴。当其得意之时,忽忘形骸,时人以为痴,他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相与友善,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三国后期曹魏由司马氏执政,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又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他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则变为“口不藏否人物”嗜酒佯狂,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就连司马昭想与他联姻时,他竟也会故意大醉六十日不省人事加以拒绝,司马昭无奈,只好作罢。
在哲学上阮籍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主张把“自然”与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专长五言,《咏怀》八十余首,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的心情,对当时黑暗现实多所讥刺,辞语隐约。“恃醉何妨抛冷眼,佯狂未敢忘丹心”可以说是阮籍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阮籍不但在文学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在音乐上也独步当时。受其父阮瑀影响,阮籍是一名弹琴能手,其《咏怀》诗曰: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表现了他在司马氏黑暗统治下坚决不与之合作所产生的苦闷忧伤。
作为有个性特征的文学创作,阮籍的诗歌表现得隐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但作为音乐作品,阮籍则可以以这种足以抒发感情的形式表现内心无限情感。相传他创作的《酒狂》,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阮籍在司马氏大肆杀戮、排斥异己的黑暗统治下,且恐且忧、且怒且避的真实心态。
据朱权《神奇秘谱》解题谓:“是曲也,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这段话道出了阮籍《酒狂》的真实底蕴。
古琴事业几经兴衰,此曲仅存谱本而无人弹奏,已成失传曲目,《酒狂》之打谱,现代琴坛首自姚丙炎先生,刘少椿先生亦曾打谱。古琴前辈的整理使“酒狂”这支古琴曲再现并广为流传。
“酒狂”从旋律的乐曲组合、指法、节拍、表现感情上,正如《杨伦太古遗音》所载“--------则夫酒狂之作,岂真恣情于杯斗者耶?昔箕子徉狂,子仪奢欲,皆此意耳。”此曲虽不长,确有借酒咏怀之意。
琴曲开始用三次重复的乐组来处理饮酒从欢饮举杯到猜令畅饮的过程,既生动的描写了饮酒者情绪逐渐高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在紊乱、不安定的社会里忧国忧民的心情,特别在三组重复的乐句处理上,用连续大吟的高超技法,秉承广陵派 “手不离弦,运动不止”的宗旨,把众人狂欢的场面毕现于心手之中。
紧接狂饮之后的旋律以3/4、4/4的节拍巧妙地重复,安排了一组轻松愉快略含醉意的乐组(336 225 111)(611 33 335 111),这一组采用 “换指、换弦无痕”——广陵派独特的表现技法,将乐组处理得委婉、缠绵,使作者不得不考虑自身安危而思考避祸的自然规律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符合饮酒进入大醉前小醉的过程。为了乐曲表现不突然由小醉进入大醉,给人突兀之感,采用重复表现形式将乐组由低音区转向高音区,然后再逐渐回至低音区,承前启后地进入醉酒阶段,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跌宕规律,同时使作者“自然”的哲学思想得以充分展现。
“步履蹒跚”(原谱注释)上是醉酒的开始,在这里巧妙运用了广陵派“巧与拙”的跌宕技法(66.6553 325 1 1 1)重复后表现嗜酒者已入醉态,同时也充分体现作者只能用“一醉解千愁”的方式表达愤世嫉俗的情感,以寄托内心起伏不定复杂情绪。
作者为了激发内心的的不满与憎恨,巧妙地利用音乐生动的表现形式,以最后呕吐(谱注为“仙人吐酒”)的乐句把嫉世如仇得情感推向最高潮,广陵琴派的 “长锁”含有强、弱、快、慢、跌宕多变的指法和“敢于发挥有效时值”的技法,在琴曲接近尾声时采用这种技法将醉后呕吐的效果十分形象地演绎出来,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原意,最后则以“天马行空”的指法(556611 6)加上(325 111)乐句并重复一遍结束全曲,并匠心独运地将重复一遍的乐句最后三个乐音用渐缓、渐弱的跌宕演奏方法,生动形象地描述醉酒者已进入梦乡,使全曲“天衣无缝”的符合了“自然”。
“酒狂”这首名曲的创作,其目的不在于描写饮酒的全过程,而是借酒抒怀。如果作者不是身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虽嗜酒也不过是一般的行酒作乐而已,就不可能想到“狂”。所谓“狂”就是以饮酒直至沉醉忘忧来自我解脱,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掩饰内心愤愤不平思想的作用,用消极的方法保持自身高洁清白。
“酒狂”这首名曲仅有谱而无人弹奏实乃憾事。广陵琴派刘少椿结合广陵派指法特点,精心研究,使琴曲《酒狂》重现琴坛。广陵派指法严谨,处理琴曲讲究气势,意境细腻,跌宕多变,对特别韵更是刻画入微,它既保持了一般高低、快慢、强弱、迟速的演奏风格,又有“山林派”跌宕多变、刚柔相济、气势磅礴、清亮朴实的特色,以广陵派指法技巧诠释酒狂,使其真谛得以再现。“酒狂”琴曲旋律是用三拍和四拍组合的,这样又打破了西方音乐界认为我国古代没有三拍乐曲的谬论,并给予了严肃的回击——我国不仅有三拍的乐曲,而且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酒狂”的再现确是琴坛一大快事!
前一篇:[转载]《酒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