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欲望、思想与成功

(2010-06-23 20:33:34)
标签:

一天的思考

杂谈

分类: 日记

经典

    昨晚看了两部《倩女幽魂》,到很晚。

    两三年,经历过一些事后,终于发现自己之前的经历,无论什么,都太少了。以前很多年,除了学习、踢球、受伤,便是在自己的地下室面壁。面壁的好处是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中纵容思想的神游,漫无边际的探求各种无谓意义;而面壁的不好处则是,无论你的思维曾经走了多远,结果都是,当你走出地下室站着真实的阳光下时,总是那么不切实际。

    欠缺的经历,需要弥补。

    之所以是《倩女幽魂》,主要原因早有耳闻,据说经典,而直接原因则是,稍微闲,同时想起曾经有人说过,小倩怎样了,姥姥什么的。

    可是,并不好看。现在来看,故事和情结都显得太生硬了,远不及完美。

    然而,它是经典。那个时代的完美,永远的经典。

    什么是经典?

    有些经典,拥有永恒而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意义。而有些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也许并不是因为这样。它真的不是最好的,只不过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你觉得它是最好的,然后,再也不承认还有什么比它更好。

    感情是种很奇怪的感觉。如果真正爱上了什么,人往往会变得很固执而不理智。为了拥有不计代价,即使伤害也义无反顾,若真失去或变质,也还会骗自己,并不如此。然而确实是这样,无论什么,相信它依然是好的,无论怎样,它就依然是好的,永远是好的。唯一的不同是,这些能让我们永远以为是好的的人和事,需要出现在我们自己期待美好,愿意相信美好的时候,如果正好,那么,它们和我们都是幸运的。

    《倩女幽魂》如此,其他也还有很多。

    如今,高卢雄鸡像一败涂地的斗鸡,垂头丧气,1998、2000的雄风早已一扫而光。可是,多少人还在想,这只是因为,现在的法国没有齐达内了。同样,看到三狮英格兰的狼狈,又有多少人开始怀念那个一往无前的追风少年欧文和圆月弯刀贝克汉姆。是的,这届世界杯,没有了很多人,而他们,在我们心中总是那个可以改变结果、改变一切的人,他们那么经典,那么完美。可是,当我们看到那个无论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总是先在板凳上,即使上场也碌碌无为的国王亨利,我们是不是可以意识到些什么。那些人,齐达内、欧文、贝克汉姆,包括曾经的3R,曾经的里克尔梅,即使来了,也没用。可是我们争辩,他们是最好的,他们才是真正的经典。当那些更年轻的梅西的球迷对马拉多纳都不屑一顾时,更不必说于他们眼中我们的执着了。可是,我们不介意,我们爱过的,为之狂热过,心跳过,快乐过又难过过,最后深深遗憾而怀念着的人,是无可替代的。梅西很好,但他只是比我大一岁,当我还在人文学院打替补他就已经是世界足球先生的人,他不是我的经典。

    经典,还有什么?仙剑?我现在能够体会,仙一曾给了多少人感动,因为在我情窦初开的时候,遇到了仙三。仙一和仙三,哪个更经典一些呢。不好说。也许仙一真的很好,只不过,我遇到的爱上的是仙三,也许仙一本来也没那么好,只不过,你们,在需要爱的时候,与它相遇了,它由此,不可替代。后来,我也玩仙四,以后还会玩仙五,如果还有仙六的话,也会玩。但心里,总是惦记着贪财的景天,任性的雪见、乖乖的龙葵、痴情的紫萱和一身正气却古董的徐长卿。

    你说,什么,谁,是我们心中念念不忘无法代替的经典?

 

欲望

    欲望是不是正常的?应该是吧。

    但是不是一切正常的欲望都应该满足,是不是满足正常的欲望可以成为满足欲望的理由?

    其实这样表达并不恰当,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更加恰当的表达了,这是一个很纠结的话题。

    聊天的时候有人说到,欧洲文学也是自《十日谈》以后,世俗的东西才渐渐多了起来,而中国,除了几部圣贤书,民间文学多奇形怪状。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中世纪欧洲人性在宗教压制下不得释放,所以文艺复兴的人性解放对社会的重生有着极强的正面效应。然而,对本性欲望的压制和对欲望的纵容,都不是对的。如西方社会一波性解放思潮之后,紧接着,同样的一拨人(或是同一批人中的另一拨人)进行了反思。在正常欲望被过分压抑的时代,人性的解放是正常的,而在一个物质欲望盛行的时代,则需要更多对欲望的克制和道德的提升。

    我们应该知道,个人欲望的完全满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需要我们正视的现实。所以欲望的满足是应该有所克制的,即使是正常的欲望。就某种意义而言,将满足正常的欲望作为满足欲望的理由,已经是一种不正常的欲望了。

    过分强调正常的欲望会是一种不正常。而这会对个人的气质养成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其实不容易掩饰。

    然而,将满足正常的欲望视为正常,在现在仍然是一种正常现象。

    这实在是一个极难表达的话题,太难了,不提也罢,否则就真的成佛了。

 

思想

    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在文章中这样分析,按照宇宙的规律,作为宇宙组成部分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需要符合宇宙的规律。宇宙中一切思维对宇宙的认识,构成了宇宙的自我意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只是宇宙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而部分的自我意识无法认识自我,如同脑细胞无法认识大脑。所以,人无法认识宇宙。

    这是一种悲观的不可知论。

    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以为,也许有些事,即使真的一直不可知,却也应该不断的思索,因为思索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其他的东西,也许,可以让我们与那些不可知的可知更加接近一点,或是与我们自己更加接近一点。

    我们不苛求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一定会有无数合适的思考,而我们不一定可以做到,但如果可以,应该努力做一个可以思考的人。思考,不是对柴米油盐、吃饭逛街的生活决策,而应该是对生活中柴米油盐、吃饭逛街的反思。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如果真这样做了,想必脑袋会爆炸的。其实只是想说,有空的时候,深深的问个为什么。每个人的背景和之前之后的经历都不同,所以提问的为什么都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但思考的人一定会有思考的气质。思考有时候也会痛苦,尤其是当你得到不愿意接受的结果的时候,但它同样可以给我们开始认识或重新认识人生的快乐和意义,而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它真的很重要,比如我们面对无法逃避又无法满足的欲望的时候。

    在这个地方,以及其他地方,博客、空间、论坛、广播、电视,每时每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接触,我们接受,以SB、NB予以附议,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对。

    窃以为,有思想的人会被别人评论对错,而不是评论别人的对错。

    看淡了别人对你的评价,不对别人肤浅的评价,做自我而不自私的人,也许会更好一些。

    一度,我在怀疑,为什么我要花时间写这些东西。

    最后给自己的借口是,有想法,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也算是一种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惊讶为什么别人想到了,或声称自己也想到了,只是没有兴趣表达,或是冷笑别人的无病呻吟。不要说自己只是没有兴趣表达,你试着表达一下,看你是否能真的像别人那样,让别人看到你的思考,有时候你同样会发现,原来真做不到。

当然,不胡思乱想,不胡言乱语,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更加难能可贵的能力。

    我想,我一直是一个说的比唱得好听的人,因为我唱的实在是太难听了。这种人其实很多,他们应该想,更应该做。而另一些人,应该做,更应该想。人无完人,只能自己弥补,或与他人互补。

    但做一个有自己思考的人,没有坏处。如果你愿意做一个痛苦的思想者的话,除了对自己没好处,对其他,也依然没有什么坏处。

 

成功

    季羡林说,他查了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对成功的定义言简意赅,就是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生命的前二十年,我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成长,寻找自己生命的目标。

    但任何一个过程,最好都能有一个结果,最好是一个好的结果。找寻,同样如此。

    找寻的过程是迷茫的,但找寻应该结束,更加接近结果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更加迷茫。

    一段时间,我居然这样想,为什么一定要向别人证明自己,难道做一个别人眼中的成功者,就一定是成功。成功,就一定是成功?

    但后来,突然想到了,既然别人眼中的成功不一定是自己的成功,那自己所谓的成功,别人眼中的不成功,就一定是成功?既然如此,为何要抵制别人眼中的成功,而不去做到。

    这样想,对别人没有坏处,对自己其实也没有损失。

    生活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战斗的。我很长时间将自己当作一个战士了,一个唐吉诃德,提着破枪,骑着毛驴,向想象出来的风车巨人冲锋。然而正如高考后自己说过的一句话:生活是一米阳光,懂得享受的人才有温暖。

    我们都会做到一些事情的。那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经典是早上醒来午饭前想到的,欲望是午饭时聊到的,思想是午饭后想到的,成功是刚才回来的路上想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