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佛音(295)------太古无边寺

标签:
旅游文化佛学 |
分类: 旅游随笔 |
神州佛音(295)------太古无边寺
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城西南隅南寺街10号,俗称白塔寺、南寺,无边之名取自“佛法无边”之意。太谷,春秋时称阳邑,西汉始置阳邑县。北周迁至今县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太谷县,后历代沿用。根据1993年《太古县志》记载,寺庙创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公元 272年),原名无边寺,北宋治平年间曾予重修,题名“普慈寺”。北宋元祐五年(公元 1090 年),又予续修,并建白塔一座,开始有白塔寺之称。元、明、清又屡次修葺,清同治年间大火后仅存白塔,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三十二年重修后复称无边寺。
寺院座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三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戏楼)、献亭、白塔、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为碑廊、厢房、地藏殿和观音殿。
山门
寺庙正面设三门,通常由东西两侧门通行。中为山门,山门背后为戏楼。山门为悬山顶,檐下横匾“无边寺”,前设单檐歇山顶木制抱厦,下为砖券的巷道式山门。两侧有对称影壁,浮雕麒麟。
戏楼
戏楼坐南朝北,为双层结构,正对献亭和白塔。下有门洞和山门相通,上为戏台。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精美的木雕。戏台周身三面敞朗,仅后檐与两山后部砌墙,山墙约为山面总长的1/3,前檐和两山前部均露明。
献亭
也称四明亭,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横匾“方圆有容”。亭前放置绿色釉陶狮子一对,高2.3米。左右各建木牌坊一座,厅内东西各设钟鼓一对,亭后筑有六角形鱼池。
白塔
白塔,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续修无边寺时所建,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木结构,塔高43米,每层均有出檐平台,檐座下面都有砖雕斗拱,各层的拱券门洞直通平台。塔内第一层为小形方室,余为空筒形,层与层之间有木板相隔。二层以上中空,有楼板及木梯供人登临。一至三层门向南,余门方向不一,五十六个挑角以琉璃龙头及风铎装饰,三四层塔周筑小龛佛120尊,塔门南向为挑角门,塔顶筑有莲花座及宝瓶塔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