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2020-09-05 14:25:13)
标签:

佛学

旅游

文化

分类: 旅游随笔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俗称“大岩”,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魏明帝诏建,高僧迪公筹划始建。抱腹岩坐东北面西南,高60多米,深50多米,长180多米,分上下数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数千年文明历史于其间,堪称“天下绝岩”。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对此描述到:“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从抱腹岩沿“云梯”下行约四十五丈,距沟底约三十余丈的沟边断岩处,有一通闻名于世的《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碑与寺相距两百多米,较为罕见。该碑镌刻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杨仲昌撰文,张晋书丹,僧人思本检校。碑通高3.34米,宽1.03米,螭首高1.1米,宽1.14米,厚32厘米。碑文为隶书,字径一寸,24行,每行50字,碑文残存共计约1000字,因风化剥落128余字。碑两侧有唐、宋名人题记。据碑文记载:“【盖】川奠彼汾,地雄全晋,轼干木之故里,焚介推之林麓,法惠菩萨,囗此山以扶持空王如来,辟灵境而囗凿,云霞半卷,楼阁殊势幡幢,岂人间之囗踵梵,皆天上囗囗,不可以人力侔者,其惟我抱腹【矣】。盖是寺者,后魏太和中高僧迪公之经始也。迪公昔因乞食,尝至介山,喟然而叹曰:“囗地囗,囗囗居, 宜修塔庙。遂杖锡而往咨冥搜【焉】。”记述了抱腹寺的兴建始末,又印证了绵山为“焚介推之林麓”等重要史实,碑文、书法、镌刻都为上乘,堪称“三绝”,为唐代碑刻中的珍品。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来自网上)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云峰寺整个景点共有四十余处,寺内保存有许多唐、宋、元、明、清代碑刻和雕塑,其中沿空王殿后60级台阶而上的空王真身殿,供奉空王佛真身,为唐太宗敕建,也是云峰寺的核心所在。此外,在马鸣菩萨殿内供奉元代介休焦居士和外甥圆通和尚的包骨真身像。

田志超(571641年),法号“空王佛”,榆次(今山西晋中榆次区)人,祖籍陕西冯翊,唐代高僧。圆寂后肉身不腐,坐化成佛,为汉人成佛第一人。田志超孩提时代即喜欢拜佛,父母顾念其为家中独子,十七岁时为他择娶妻室。娶妻不纳,即落发为僧,赴五台山游历礼佛。后返回家乡,在本村施霖洞修行,广结善缘,被乡亲称为“田善友”。二十七岁时,田志超至太原开化寺,随从慧瓒禅师学经。勤劳肯干,不避苦役被派至定州寻采律藏,完竣后,返回家乡,继续潜心研习。唐武德五年(623)返乡,至汾州介山抱腹岩禅定,终日念经习佛,传授弟子。介休县为其建光严寺,规模宏大,极其壮观。唐贞观十二年(638年),长安大旱,李世民向绵山求雨,田志超命正在做饭的弟子摩斯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洒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甘露,干旱解除,万民欢腾。以后每逢大旱,晋陕一带百姓都要来绵山祈雨,无不应验。据空王殿前所立正德十二年(1517)《重造空王古佛金身石殿踊路碑》载:“空王古佛……于大唐高祖时托化人间,上祖田氏……幼名志超”。 “即空王佛令……作务者,即向西三杓,信善长者请回,长安雨足。”

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诏邀志超入长安弘法讲经,接到诏书后,未及起身即圆寂。据寺内空王殿前所立明正德十三年(1518)《抱腹寺重修空王佛正殿碑》记载:“是年三月十七日,禅师瞑目若跏跌坐,悠然真寂……(太宗)驾亲诣岩行香……倏尔云雾四合,云中现出金字牌,云过去空王古佛。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创刹织女,感送袈裟,匾名抱腹寺也”。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称:田志超历隋、唐两代,经其手亲自剃度出家的僧人近千人。僧界称其“奉敬戒法,罕见其俦;护慎威仪,终始无替”。

云峰寺殿宇依山势而筑,下层以空王殿为中心,左有药师殿、弥勒佛殿、观音菩萨殿和方丈室,右有阿弥陀佛殿,介公祠。

牌楼

沿百二十级台阶而上,正面为山门牌坊,横匾为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竖匾为“封敕云峰寺”。牌楼两侧有两高大的泥塑哼哈二将。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山门

因地势所限,牌楼东侧为山门。山门正门未开,从牌楼处直接进入空王殿和左右两侧院。山门内供奉有关羽和韦陀菩萨。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空王殿

殿内供奉空王古佛田志超雕像,胁持为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四大菩萨以及银空、摩斯两弟子像。殿前有明正德十三年(1518)《抱腹寺重修空王佛正殿碑》以及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造空王古佛金身石殿踊路碑》,记载了田志超成佛以及唐太宗敕封、明晋恭王主持重修空王古佛殿等事迹。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阿弥陀佛殿

位于空王殿西侧,供奉西方净土世界佛主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菩萨为西方三圣。檐前立有清乾隆二十三年所立《重修阿弥陀佛殿碑记》。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介公祠

位于阿弥陀佛殿西侧,绵上现有两座介公祠庙,介公岭上由后赵皇帝石勒于建平三年(334)敕建,本祠由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介休知县吕公滋和汾州同知洪世佺捐资修建。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药师殿

位于空王殿东侧院落,供奉药师佛和日月光菩萨。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弥勒佛殿

位于药师殿东侧,供奉未来佛弥勒佛,也即慈氏菩萨。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观音殿

位于方丈室上方二楼平台上,供奉观音菩萨及其九位化身。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云峰寺上层以空王真身殿为中心,两侧佛殿在“腹内”一字排开,远处岩壁上还悬挂有串串铜铃,“挂铃还愿”称为绵山一绝。挂铃时人要从山顶悬绳而下,楔石系铃。唐贞观十五年,太宗为感谢田志超“解民倒悬”之恩,亲率众臣朝山拜佛,并特命能工巧匠打造了一口铜铃,取“铃者,灵也”之意,并在农历三月十七日(志超成佛日),悬于绵山抱腹岩的顶壁之上,这就是挂铃还愿习俗的开端。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空王真身殿

也称石佛殿,所有斗拱、梁枋、窗楼均为石雕,始建于唐,为唐太宗敕建。殿内正中为空王佛真身包骨像,两边为文殊、普贤菩萨。左边为银空、摩斯两弟子,右边为两位龙王。殿前有《重妆报腹岩空王佛像记》碑一通。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慈航普渡殿

殿内供奉慈航道人(观音菩萨)和善财、龙女以及历代留存的空王古佛灵位几十尊。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五龙殿

供奉五龙与龙母。绵山原为五龙母子所有,田志超来山后,龙母将绵山以下棋的方式让给志超,五龙兄弟不满,欲将抱腹岩冲垮,志超以手托顶,如今在岩顶还有一掌印痕迹,据说是志超的手掌痕。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天所自出殿

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相传空王佛讲法,玉皇和王母化为平民听法,到妙处拍手称赞,众人惊愕之时,两人已现身腾空,空中留下“天所自出”四字。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龙池

龙池前立有《金大定谢雨碑》一通,金大定十一年(1171),汾州一带久旱不雨,遍地灾荒,民不聊生。汾州军太守王琦久闻绵山龙王很有法力,有求必应,便在衙内摆案祷雨。果然,汾州地境一连数日大雨滂沱,百姓无不称奇感恩。为感谢龙王降雨救灾之恩,王琦亲率汾州官员并百姓人等前来朝拜,并立此谢雨祭文碑。此外,周边还有明万历十年《祈雨灵感记》、大元至元二十年《祈雨灵应碑记》各一通。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广嗣峪

即求子洞,内奉张仙,张仙为民间幼子的保护神,除恶镇邪的禄运神。洞内求子极为灵验。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明王殿

始建于唐代,殿内供奉十大明王。殿内有大量精美的泥塑和悬塑,分为上中下三层,描述天宫、人间和地狱三界,是保存最完好、造像水准最高的一座佛殿。天宫悬塑东方琉璃世界、婆娑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六十八尊天界诸神立在云端。现存泥塑主要为明代留存。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下来自网上)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罗汉堂

始建于唐贞观十五年。罗汉堂最里面,是空王佛志超修行洞,石壁上刻有唐代经文。太宗在绵山礼佛时,回忆起当年与洛阳王世充交战,时有少林棍僧相助,转败为胜。他认为这是罗汉化身,敕令在此建罗汉殿记盛。堂内正中供奉观音菩萨,两侧为十八罗汉。殿中大梁有“大清康熙五十七年”修复的记载。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释迦牟尼殿

始建年代不详。殿前有一泥塑狻猊,龙生九子之一,为明代早期,造型古朴,并饰以仿琉璃孔雀蓝绿釉,眼睛为介休黑琉璃,神采奕奕。两侧为文殊、普贤和两位龙王。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昙鸾修行洞

此洞为北魏净土宗祖师昙鸾闭关修行成真之处。供奉昙鸾铸铁造像及法器、法物,并有所撰《服气法》碑刻。洞外立有明永乐十一八年(1420)《鸾公修真铭》石碑、唐元和十二年(817)《唐贤诗醇》石碑(僧智惠书)、《鸾公服气法节录》石碑各一通。

洞内石壁上还有道绰大师的题记,道绰法师,俗姓卫,于太原蒙山开化寺师从慧瓒禅师,和田志超空王佛同师,是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的大师。昙鸾(476-542年),北魏高僧,也是医僧,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十多岁在五台山出家,披阅内外经典。注释《大集经》时患“气疾”,乃外出求医。至江南,从陶弘景习方术,得《仙经》十卷,携经北返,如法修炼,终因“调心炼气,对病识缘”而“名满魏都”。昙鸾大师在绵山抱腹寺修行洞中闭关养气,悟出《服气法》、《调气论》、《疗百病杂丸方》等卷。后来他从南梁返回洛阳,遇到印度来的三藏法师菩提留支,授予《观无量寿经》。此后专修净土,并对此作注《往生论注》(净土论注),这是中国本土第一部系统阐释净土法门的著作,被誉为净土宗第一奇书。从此名声大振,魏主号为“神鸾”,并敕令住绵山抱腹寺。

该洞也是迪公修行成真之洞。曹魏太和年间,高僧迪公应召入朝,诵经施法,消除瘟疫,魏明帝为谢迪公禳灾之恩,赐予重金,敕建抱腹寺,并敕封为方丈。后迪公在抱腹寺洞内辟关辟谷,修行成真。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马鸣殿

供奉大乘论师马鸣菩萨,二侧为元代介休焦居士和外甥圆通和尚的包骨真身像。焦居士和圆通和尚重造了铁索岭的铁索。铁索长18余丈,多达300余个铁环,仅生铁就需4000余斤。两人受马鸣菩萨相助,将铁索挂在岭上供人上下。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送子娘娘殿

始建年代不详。东汉永建二年,郭泰父母在此求子有应,始建此殿。宋时,介休马堡村马员外求子得男名天来,后中进士,被召为国史院编修,修殿谢恩。后历代多有复修。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铁索岭

由抱腹岩而上是一个高二十余丈的山岭,由岭上“闫王橛”拖下两根铁索,每根长18余丈,由300余个铁环连接而成,每个重14斤,两条共重四千余斤。人们背向万丈深渊,面向摩天山岭,手抓铁环,沿75度的斜坡攀援而上,可至绵山峰顶。铁索岭的铁索,始悬于唐代之前,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左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当年他登绵山是先由寺僧用布把他拽到50米以上的“棋盘洞”附近,再由棋盘洞攀100米云梯到云峰寺下,最后沿12060级石阶到铁索岭,再手抓铁索登上铁索岭。明嘉靖间刑部主事赵讷登铁索岭,感慨良多,诗云:“节节高岩上,谁知复有山。天险本自绝,人为故不闲。因怜好进者,岂止仕途间”。抗日战争时期,铁索岭是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神州佛音(279)------绵山云峰寺与包骨真身空王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