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2019-04-14 00:55:24)
标签:

佛学

旅游

文化

分类: 旅游随笔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经过拉孜县,318国道从上海人民广场起点5000公里处,再前行50公里就可以到达本波山下的寺庙。萨迦寺海拔4316米,是萨迦派的主寺。

萨迦寺之名得于本波山南侧山坡上有光泽的灰白色岩土,“萨”藏语意为“土”,“迦”藏语意为“灰白色”,“萨迦”意即“灰白土”。由于寺庙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萨迦北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1950年的萨迦南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南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仲曲河两岸,包括北寺、南寺、萨迦记事馆、八思巴文化广场和西藏佛学院萨迦分院。其中北寺位于河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南寺位于河南岸的平坝之上。北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由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年)兴建,称为“萨迦阔布”。随后,其子贡嘎宁布创建了“拉章夏”作为修法之所,对萨迦北寺的修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相继修建了“古绒”建筑群,由护法神殿、塑像殿、藏书室组成。萨迦北寺的主要建筑“乌孜宁玛”大殿也是贡嘎宁布创建,经其子索南孜摩、扎巴坚赞等人扩建,后来又加金顶。元朝时,在该大殿西侧又兴建了一座八根柱子的配殿,俗称“乌孜萨玛殿”。14世纪以后,由于宗教活动中心逐渐转移至萨迦南寺,北寺不再有大规模建设。顶峰时期北寺有108座建筑,四大拉章中,有三座分布在萨迦北寺,包括细脱拉章、仁钦岗拉章和堆却拉章。文化浩劫十年期间,北寺基本被毁,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得到恢复,目前北寺已经建起堆却拉章、长木庆拉章、拉夏章、仁钦岗拉章和朗嘉拉康、夏典拉康、扎西孜拉康、五祖灵塔、西护法殿和曲米增卡(胜乐宫)等建筑。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南寺是八思巴委托萨迦第一任本钦释迦桑布于1268年开始兴建,是一座城堡式的寺院建筑。以杰日拉康为蓝本,设计建造拉康大殿,后来历任萨迦本钦(又称“乌思藏本钦”,为元朝萨迦政权的首席行政长官)先后扩建,动用了前后藏十三个万户的人力和物力,直到第九任本钦阿伦任职时期,萨迦寺的建筑工程才全面结束。

南寺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14米,南北宽210米,占地面积44940平方米,建筑结合了汉、印、藏建筑风格,布局似坛城。最早的建筑拉康钦莫大殿的内城墙宽3米,高8米,内城墙四角有34层楼高的角楼,内城墙四面的中部均建有敌楼,可供人环绕行走。内城墙的南、北、西三面无门,仅东面正中开有城门。外城墙称“羊马城”,是“回”形土筑城墙,墙体低矮单薄,东面曾开有大、小两座城门。外城墙北面紧邻仲曲河,东、西、南三面外城墙外有护城河壕沟,护城河壕沟宽8米。

南寺

今天我们所说的萨迦寺主要就是南寺,而南寺的主体建筑就是拉康钦莫(大佛殿),布局为曼陀罗坛城式样。大殿高三层,通体呈赭红色,殿顶四周绘有各种吉祥图案。殿顶顶端的白玛草上镶有多种铜鎏金图案:东面为金色的二鹿听经;第一、二层之间装饰着圆镜、海螺;南、西、北三面装饰着梵文“六字真言”、圆镜等等。殿顶装饰着幡幢,正面立有鎏金宝瓶,两侧是孔雀、宝幢,其他三面均为角立宝幢、中立宝瓶。

大殿中为方形天井,天井正面为大经堂(大雄宝殿),南面为普巴拉康,北面为欧东拉康和欧东强麻殿(北佛殿)。东面正中为大经堂入口,北侧为慈久拉康,南侧为东典拉康。天井北侧一角还有萨迦寺珍宝馆。二层南侧有莲师和法王殿,北侧有财神殿,西北角有护法神殿拉康孜贡康。三层西北角有喇嘛拉康。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门廊

东门,门前的两侧是转经筒墙,门廊由前门、甬道和内门组成。前门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像,南侧壁画为六趣图。进入前门向西,为宽1间、深3间的甬道,甬道两壁彩绘有四大天王,左右两侧放有两排转经筒。内门是厅堂,23间,南北两间的地面抬高50厘米,供奉着不动金刚和马头金刚泥塑像,高约5.5米。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慈久拉康殿

门廊甬道北侧有一入口,为慈久拉康殿,位于整个拉康钦莫大殿前厅的二层。此殿是历代卓玛法王灵塔供奉殿,是举行会供之处,故名慈久拉康。大殿长21.3米,宽8.3米,横排列柱3根,门朝南,东侧有一小门通往内室。

殿内供奉着银质及鎏金铜质灵塔5座,白玛堆都旺久灵塔、特钦·扎西仁钦灵塔、官宁山沛罗布灵塔、札休·赤列仁钦灵塔和贡噶仁钦灵塔;此外还供奉着银质造像3尊,包括能言莲师像和空行佛母像2尊(分别供奉其美·索南仁僧白拉姆骨灰和达钦·索南旺波之女的骨灰)。墙上绘有莲师传记壁画以及长寿三尊(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萨迦法王、护法神和宁玛派高僧等。莲师传记壁画详尽地描绘了莲花生大师降生、抵印、弘法、进藏、降魔、建桑耶寺等经历。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能言莲师像)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内室的佛殿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东典拉康殿

东典拉康殿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前厅二层南侧,此殿是萨迦历代平措法王的灵塔供奉殿,主供萨迦一祖贡嘎宁波像及灵塔等。从入口进去,一层是一护法神殿,供奉萨迦派的三大护法等。上二层,就是东典拉康殿。殿门朝北,长15.6米,宽9米,其内横排列2根柱,中间西侧有天窗。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殿内南侧供奉着增林图果旺堆灵塔和贡噶索朗灵塔2座,东、南两侧供奉着银质和鎏金质塑像9尊,分别是贡嘎宁波(像内供奉着图旦克珠嘉措骨灰)、度母(像内供奉着贡噶仁钦骨灰)、金刚佛母(像内供奉着吉尊杰桑曲格尼玛骨灰)、文殊菩萨(像内供奉着班旦却朗骨灰)、尊胜佛母(像内供奉着其美·旦白尼玛骨灰)、无量寿佛3尊(其中1尊像内供奉着强白·欧珠嘉措骨灰)。殿内悬挂有第七十五代拉康堪钦龙树嘉措大师的画像。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普巴拉康殿

普巴拉康殿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南侧,此殿是密宗本尊普巴金刚为主及诸本尊坛城修持之处,主供明光文殊菩萨与六千多佛像,以及接受哈达佛祖像。大殿开有两门,朝北,面阔26米,进深15米,面积390平方米,有柱10根(呈2×5排列)。

大殿内专设一座普巴坛城,主供色普、阳达、赤列三大普巴。南侧的供台上主供明光文殊菩萨像,通高3.75米,像内供奉札巴坚赞骨灰,该像由八思巴设计,由尼泊尔工匠制作;左侧供奉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高4.6米;右侧供奉无量寿佛鎏金铜像,高1.4米。拉康的西壁和南壁有木格佛龛,供奉着数以千计的各类佛像,东侧的经架上有《甘珠尔》、《般若经》等佛经,南侧壁画主要是巨幅画像,内容为佛、佛母、护法神、喜金刚等题材,为元代壁画。

殿内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普巴金刚法会,“普”字表空性之义,“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不二体性。普巴法的修持,在于断除一切自我之贪执,消除内心之恐惧,如此,才能了解法界性,亦即不在于降伏外在之物,而是在于对自己内心本性的了悟。普巴金刚为三头六臂,右白色表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刚,为诸佛身的代表;左红色表阿弥陀佛 (或观音菩萨) 的忿怒相马头明王,为诸佛语的代表;中间蓝色表大势至菩萨的忿怒相金刚手菩萨,为诸佛意的代表。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大经堂(大雄宝殿)

平时诵经之处,主供释迦牟尼佛像。大殿面向东方,前廊有4根方形石柱,柱下有方形束腰覆莲基座,南柱替木上浮雕有两虎,北柱替木浮雕有双狮托宝;廊壁彩绘有不动金刚、马头金刚及曲吉拉姆(八瑞祥)等。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大殿高二层,一层大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总面积5775平方米。四周建有高16米的板筑土墙,墙体厚3.5米。大殿高10米,由40根立柱(呈4×10排列)支撑,直径从1米到1.5米,其中前排中间的四根立柱最为有名。分别是“猛虎载”(相传该柱由一只猛虎负载而来)、“野牛牵”(相传该柱由一野牦牛用角顶载而来)、“忽必烈柱”(相传是忽必烈所赐)、“墨血柱”(相传是海神送来的流血之柱)。其中忽必烈柱通高6.6米,直径1.23米,石柱基的直径1.65米。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大经堂内西侧供奉着12尊佛像和2座佛塔,主供释迦牟尼佛(内供八思巴的骨灰与衣物)、阿旺图多灵塔、释迦牟尼佛(内供萨钦·贡噶坚赞的骨灰)、释迦牟尼佛(内供本钦·曲杰的骨灰);金刚佛母(内供达玛巴拉的骨灰)、迥·图多旺久灵塔、文殊师利(内供夏尔巴堆果的骨灰)、释迦佛(内供本钦·仁钦坚赞的骨灰)、释迦佛(内供萨桑玛第班钦的骨灰)、释迦阿热玛(内供岗噶哇囊卡坚赞骨灰)。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大经堂的西墙正面及南、北两墙壁是著名的经书墙,直达殿顶。经书墙有800多年历史,高10米、长60米,约有8.4万卷,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经书墙。经书墙的经书全是手抄本,用的多是萨迦王朝所产的藏纸。经书用7种墨粉书写,金粉、银粉、红珊瑚、绿松石、珍珠粉、象牙以及历代法王的骨头粉,字体全是古藏文。在这些经卷中,有一部世界罕见的夹板式经书铁环大般若经,也称“帕巴杰东巴”(有译为“布德甲龙马”),经板上系有四只铁环,这是一部用金粉抄写的长1.34米、宽1.09米、厚0.67米的特大版经书,重达千余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此外,还藏有极其珍贵的20多部用梵、藏、蒙文刻写的贝叶经,以及泥金写本《大藏经》。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铁环大般若经)

大经堂东壁绘有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历的壁画,整幅画面长达66米,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塔中的“白海螺”是萨迦寺的镇寺之宝。这只右旋“白海螺”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首次讲经时所用过的,从印度辗转传入我国。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对八思巴有过三次大的赏赐,其中一次就把这一只“白海螺”赐予了他。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大殿里共有三件重要的“所依”,“胜所依”,就是世界无双释迦牟尼佛像,是八思巴为他的上师、叔父班智达大师修建的,佛像里有迦叶佛的佛衣、莲花生大师的法轮以及八思巴叔父的法衣法器和舍利等;“语所依”,就是那面经书墙,特别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环大般若经书,是八思巴为历代法王能修成正果而写的;“意所依”,也称“光明灵塔”,是明代一位法王为纪念他的弟弟而修建的,里面有他弟弟的纯金等身像,还有九眼天珠制作的茶筒和三块金砖。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大经堂内共有三座一体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像,第一座就是“胜所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体铸造佛释迦牟尼主供佛,这座佛像除了在四肢的地方有接缝外,在九米高的佛身上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焊接的痕迹,是八思巴为他叔父修建的;第二座是八思巴圆寂后,为纪念八思巴修建的,里面有八思巴的法衣法器;第三座是八思巴为他的弟子本钦释迦桑布修建的,本钦释迦桑布也是萨迦南寺的实际修建者。

欧东拉康殿和欧东强麻殿

欧东拉康殿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天井的北侧,此殿是萨迦历代法王的银制灵塔,也称银塔殿,主供阿强阿旺贡嘎仁钦的灵塔,还有南寺三次维修过的壁画以及各教派的著作和论典。殿门朝南,面阔5间(22米),进深3间(15米),面积330平方米,内有8根长柱。殿内四壁绘有五方佛、三怙主和萨迦五祖等。东侧有11座灵塔(8座大塔、3座小塔),为银质尊胜塔,拉康的西侧有经书架。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往里是欧东强麻殿,也称北佛殿。大殿长27.9米,宽11米,内有立柱12根(呈2×6排列),主要供奉灵塔6座。其中菩提塔5座,多门塔1座。壁画彩绘有坛城、萨迦五祖、护法神、千佛、喜金刚以及萨班会见阔端的珍贵壁画。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萨迦珍宝馆

萨迦寺是萨迦教派的根本祖寺,也是名扬四方的西藏十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十三世纪中后期,萨迦称为元代藏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作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萨迦寺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有宋元以来的各种佛像、法器、刺绣、供品、瓷器以及法王遗物等。其中价值很高的文物有两颗印:一为玉质梵文印;一为铜质刻有汉、藏、蒙3种文字的三体印,上面刻有汉文“成化二十一年九月礼部造”字样。据不完全统计,萨迦寺的各种佛像约有两万多尊,其中很多系元、明以来的珍贵文物,铸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的铜佛就有数十尊。同时,萨迦寺收藏的各种瓷器约有2000余件,其中多为元、明时期的瓷器,也有少量宋瓷。

萨迦寺壁画和唐卡艺术丰富,仅唐卡就存有3000余幅,其中宋、元、明时期的珍贵唐卡有360余幅。寺院还藏有印版2000余块,其中有“萨迦历代史略”、“萨迦教主法王传记”、“萨迦传法记”等颇有价值的印版。

此外,珍宝馆中有一国宝瓷器,明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高足碗(简称青花五彩高足碗),出自景德镇官窑,高11.5厘米,口径17厘米。在碗口口沿内侧书有一周16字的青花藏文吉祥经,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此器是目前所发现烧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宣德青花五彩器,国内仅见两件,极为珍贵。”这是对萨迦寺这一对宣德青花五彩碗的最权威的认定。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莲师和法王殿

从大殿出来,经廊道至前院,从拉康兹的门廊进去爬上42级长梯(解脱梯),即可到达大殿顶层。二层南侧为莲师和法王殿,呈长方形。殿内供奉有萨迦法王和莲师像。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财神殿

大殿二层北侧为财神殿,主供财宝天王。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拉康孜贡康

拉康孜贡康即护法神殿,位于大殿二层西北角。门朝南,面阔3间,进深2间,横排列2根柱,供奉着由阿旺贡嘎仁钦开光加持的萨迦三大护法,分别为巴丹拉姆(吉祥天母)、玛哈嘎拉和宝帐怙主。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拉康拉章

拉康拉章又称“八思巴殿”,是八思巴圆寂之处,由贡噶桑布主持修建。该拉章是四大拉章之一,恢复重建,为藏式平顶建筑,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南面,座西朝东,高二层。下层是库房,上层由前廊、经堂、佛殿组成。经堂面阔7间,进深7间,主供毗卢遮那佛,高约2米。经堂内还供奉有安多扎巴桑布舍利塔。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从大经堂前往拉康拉章,中间经过以前的老厨房,可以看到巨型铁锅,拉章的东南侧还有一间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等。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小佛堂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南寺城墙四角的佛堂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西藏佛学院萨迦分院

萨迦寺佛学院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文革时期佛学院的教学中断,1987年萨迦寺的龙树上师恢复重建了佛学院。201095日,西藏萨迦佛学院举行了新址落成开光盛典。佛学院新址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萨迦寺还有一个传奇人物藏传佛教高僧的南宋恭帝赵显。元灭南宋后,赵显被送到萨迦寺出家,法名为"合尊法宝"。他学习藏文,精研佛法,作为翻译家的他还和《因明正理门论》的第一个藏译本有关。《因明正理门论》是汉传因明的重要文本,根据虞愚、杨化群等因明学家的研究,该书第一个藏译本由汉僧胜藏主和度语教童所译,并经汉僧法宝校订,这个汉僧法宝就是赵显。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神州佛音(216)----萨迦寺


萨迦派的历史

萨迦派的传承教诲可追溯至公元九世纪的印度大成就者毗瓦巴。他是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以具有大神通著称。毗瓦巴的主要教诲为“Lamdre”,中文称为“道果”教诲,意即“道与果”之教诲。道果教诲是萨迦传承的主要教诲,由印度学者迦耶达罗带到西藏,并由其西藏弟子卓弥译师释迦耶喜(公元992-1072年)译为藏文。

萨迦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其创始人贡却杰布是卓弥译师的优秀弟子。卓弥译师是后弘期著名的新密法传承人和弘扬者,他的徒弟包括萨迦派创始人贡却杰布、噶举派祖师玛尔巴大师和对宁玛派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高僧索布切等。贡却杰布以萨迦寺为传教中心,向以昆氏家族为主的信徒传授新密法,并逐步建立起以道果法为密法传承的新的教法系统,自创建起,贡却杰布就决定萨迦派的法位以家族相传的形式继任,其政教两权都集中在昆氏家族手中。

道果教法为萨迦传承的核心教诲。大成就者毗瓦巴最初依《喜金刚根本续》著作了道果教法,主要阐述修行之果隐含于修行之道上的观点。道果教法的本颂主要包含大成就者毗瓦巴的《金刚句偈》和萨钦贡嘎宁波、杰尊扎巴坚赞等人的论释等。萨迦派在显教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显宗方面有两个传承,一个倡导唯识见,传授法相学;一个主张诸法性空,传教中观应成学说。密教方面有萨迦十三金法(《十三种不越外围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独特的教法。

贡却杰布的儿子贡嘎宁布,是萨迦派“萨迦五祖”第一祖。第二祖贡嘎宁布的儿子索南孜摩博通显密,尤以注重密宗修炼和严守戒律而享有盛誉,他继任不久后即传位给弟弟扎巴坚赞,是为第三祖。扎巴坚赞担任萨迦寺寺主达57年,去世时,只留下一个坐垫、一套袈裟,别无他物。此外,他还是精通医学的藏医师,著作有《修证如意》、《续部讲述》、《医术王宝库》、《佛历年鉴》等115种著作。萨迦第四祖贡嘎坚赞是贡噶宁布最小的儿子柏钦沃波的长子,贡嘎坚赞(1182-1251)译言“萨迦班智达遍喜幢”,他从小跟随叔叔扎巴坚赞学习佛法,精通因明、声明、内明、工巧明和医方明等大五明,又精通诗词、韵律、舞蹈、藻语和计算等小五明,被称为西藏佛教史上第一位班智达,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他的著作有《萨迦格言》、《三律议论》、《量理宝藏》、《显明佛陀密意》等。1246年,萨迦班智达应元室阔端大汗之邀前往凉州,并同大汗商定西藏归顺元朝。5年后,他在凉州去世,临终任命侄子洛哲坚赞为法位继承人,这就是五祖“八思巴”,忽必烈的帝师。

八思巴•洛珠坚赞,意为“圣者会幢”,其封号“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忽必烈不仅两次受八思巴灌顶,还在六部之外,单设宣政院,“命统天下释教”,即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并协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统领西藏十三万户。八思巴还遵忽必烈所嘱,在西藏清查户口,制定法律,于1268年在萨迦正式建立起西藏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成为隶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长官,萨迦派势力达到鼎盛时期。1270年,忽必烈为感谢八思巴灌顶之恩和创造文字之功,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封号从“国师”升为“帝师”,统领天下僧尼,主管佛教事务特殊地位和权利。

公元14世纪,萨迦班智达兄弟的长孙贡嘎罗卓坚赞帝师(公元1299-1327年)成立了四个拉章。明朝中期,其他三个拉章传承断绝,堆却拉章再分为平措颇章和卓玛颇章两房,其中贝玛敦都旺秋成立卓玛颇章(度母宫),而平措颇章(圆满宫)则由其幼子贡嘎仁钦所建立。自此,昆氏家族的领导位置和萨迦法座就由卓玛颇章和平措颇章轮流出任,分别称为萨迦卓玛法王和平措法王。

明永乐十一年二月,明成祖赐封当时的萨迦派法王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赐印诰、袈裟、幡幢、鞍马、伞器诸物。清代,萨迦法王仍备受尊崇,是除达赖、班禅外,西藏地位最高的大活佛。据《五世达赖自传》中记载:在法座座次上,“我(五世达赖)的法座为五层坐垫,铺设四层坐垫的是萨迦上下法座(萨迦两宫法王)。泽当协敖没有继承法王八思巴的莲花法座,其地位稍低于上法座;属于三层半坐垫的是乃东孜、达垅拉德、红帽活佛、黑帽活佛(噶玛巴活佛),铺设三层坐垫的是甘丹赤巴(格鲁派总法台,达赖、班禅属该派)……”。 20世纪50年代初,萨迦昆氏后裔十世班禅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央政府与西藏谈判事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