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2018-10-18 16:17:21)
标签:

佛学

旅游

文化

分类: 旅游随笔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广元千佛崖造像位于广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广元,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北魏时称西益州,梁改为黎州,西魏改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唐代也称为利州。千佛崖造像则始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五代和清代有少量开凿。

中国石窟造像是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的文化产物,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一路撒播。盛唐以后,北方石窟相继衰落,而四川则成为这一中继力量。广元千佛崖则是石窟艺术入川第一站,从嘉陵江走出金牛道咽喉,传播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几大流域,以至在宋代出现了安岳、大足两个石窟中心。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公元508年,北魏于广元置西益州。大将傅竖眼、皇室元法僧在广元先后担任益州刺史三十年,这一时期兴建了千佛崖的第一座寺院柏堂寺(现在的大云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随着金牛道的繁荣,往返于长安成都两地的王公贵族,官员商旅,贩夫走卒,便在此开窟造像。但把千佛崖造像推入高峰的,无疑是从出生于这里的武则天。千佛崖现存龛窟中,大多为唐代遗迹,主要集中在武周、中宗、睿宗和玄宗时期,这一时期浓缩了千佛崖石窟艺术的精华。

唐代韦抗、苏颋也是千佛崖造像的代表性人物,韦抗入蜀出任剑南道按察使,途径千佛崖时整修道路,开凿佛像。在他的带动下,果州、剑州、邛州、彭州等地的刺史、属官争相赞助。苏颋在开元初年,与宋璟同为玄宗朝宰相,曾于721年春、723年夏两次入蜀。第一次巡行经过千佛崖时,捐资开凿了苏颋窟(211号)。当他第二次入蜀时,石窟已经完工,情不自禁作诗一首:“重岩载清美,分塔起层标。蜀守经途处,巴人做礼朝。”因此,整个千佛崖造像,就是古道与历代入蜀官员的杰作。道光十九年,四川总督(大中丞)觉罗宝兴,字献山,途经千佛崖时,捐薪资修葺粧饰,彩绘工程持续了两月有余。道光二十二年开凿的藏佛洞,是千佛崖晚期龛窟代表作,为汉地佛窟中唯一藏佛。

德国著名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1873-19491902年来到中国,产生考察中国古建筑的设想。19061909年间,他穿越中国12个省,行数万里,拍下数千张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等照片。考察成果于1923年出版了德文图集《中国建筑和景观》,书中收录了两百多幅高质量的照片,其中包括千佛崖两张老照片,一张是莲花洞,一张是千佛崖中段龛窟,这两张照片拍于1908年,是目前所知的西方人拍摄千佛崖最早的照片。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193919401943年,张大千三次途径千佛崖,并拍照留念,在短暂停留期间,得出“广元千佛岩在开元以前早有开凿”的结论。19398月,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等人赴四川考察古建筑,他们往返岷江和嘉陵江沿岸、川陕公路沿线,所考察的的重点是汉阙、崖墓和摩崖石刻。在考察千佛崖时也留下了大佛窟北魏菩萨、卢舍那佛龛佛塔等照片。后来在其所著《中国雕塑史》一书中曾提及“广元县千佛崖,前临嘉陵江,悬崖凿龛造像甚多,多数为开元、天宝以后造”。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千佛崖石刻摩崖造像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开凿了重重叠叠的13层造像龛窟,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现存窟龛1192个,造像7000余尊,迄唐至清各代题刻118条,历代名人题永千佛崖诗歌三十余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大云寺

创建于北魏晚期,初名柏堂寺,武则天当皇帝后下令在全国各州置大云寺一区,故改名为大云寺。现存佛殿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广元县令张赓谟捐资修建。大殿墙角镌刻有精美的三国演义故事砖雕。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金牛道

金牛道又叫蜀栈,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金牛道的开辟时间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名源于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所以也被称为石牛道,又称南线道或蜀栈。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最早见于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杨雄所作的《蜀王本纪》。

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从建成以来,金牛道便成为联系川陕最重要的蜀道,而现代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也沿金牛道修建。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大云古洞

千佛崖造像以大云古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主要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等;北段龛窟主要有三世佛龛、弥勒佛龛、三身佛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清代藏佛洞等。

大云古洞居于千佛崖中段,开凿于初盛唐之交,规模最大,窟内造阿弥陀佛和130余身莲台菩萨,反映对净土世界的信仰。窟高3.8米,宽5.6米,进深10.6米。正中中心柱雕有弥勒佛站相,传为按照武则天的模样刻成。南北各有两个圆形龛,龛中设坛,分别塑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南北两壁采用半圆雕法,刻出观音130多尊,均华冠盛服、脚踏云莲。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韦抗窟

韦抗窟位于大云古洞前南侧。龛为圆拱尖楣,平面马蹄形,龛后部未凿坛,设五尊像。窟室南北壁各凿5排立菩萨,每排原为21-22身,部分已残损或被后代龛像打破。窟开凿于唐开元三年(715),窟内有唐、宋、明清题记二十余则。此窟造像保存完整,造型优美,是整个千佛崖造像中碑文最多的窟龛,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韦抗窟外西壁留有题记:“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功德。”旁有小字题记:“尚书职方员外郎郑愚大中十三年(859年)同前西川仆射李公副 除官赴阙,睹公题记,不胜感恋。开元十年六月七日李景让赴镇西蜀,男谯昆、诲从、处士须蔚同行。”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牟尼阁

牟尼阁,龛楣有清人题“牟尼阁”,窟高2.3米,窟内正中凿一横长方形低坛,坛上设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后镂空透雕双生菩提树,其间雕人性化天龙八部法像(左为阿修罗,右为龙)和二供养天人,南北壁窄坛上各雕五身弟子像。镂空雕刻造像是千佛崖的独特石刻艺术特点,并较好的保存下来。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睡佛龛

睡佛龛,敞口横长方平顶窟,高2米、宽3.24米、深2.73米。雕释迦牟尼涅槃像,侧身而卧,身长1.18米,神态安详,像身后的众弟子,有的捶胸,有的恸哭、抽泣,各具姿态、表情各异。两端各站立一菩萨,背依婆罗双树,树干上各有一蟠龙。

北壁及东壁为涅槃变画面,自北壁西侧至东侧,再绕至东壁南侧、中部至北侧,连续雕刻,依次为六女弟子奔走相告,佛已涅槃图;自焚金棺图,九人披风帽或卧或坐,上方火焰腾空,中为棺具;摩耶夫人与佛相对面坐图;娑罗双树下九弟子与摩耶夫人围金棺而坐图;十四身弟子抬金棺图。棺饰流苏,上下各七人。此窟与牟尼阁窟南北毗邻,规模相仿,应为同期开凿的双窟。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菩提瑞像窟

窟形为方形平顶式,内造中心坛,坛上雕像一铺。主尊结跏趺坐于双层金刚座上,偏袒右肩,手作降魔印,头戴宝冠,项饰七宝璎珞,旁胁侍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坛前刻二供养像,作胡跪状。背屏镂空雕出菩提双树,撑向窟顶,枝叶交盖于佛上方,形似幡盖,校干间对称刻出飞天及雷、风、雨神。佛头项光周围分格浮雕坐佛十一身,佛后椅靠两端刻出飞禽及异兽,窟内余三壁雕十大弟子及鼓乐一班。在窟北壁近门处刻造像碑一通,碑头浮雕螭龙双身,额篆“菩提像颂”四字,下行碑文《大唐利州刺史毕公柏堂寺菩提瑞像颂并序》,碑文近门处字迹风化漫泐,不可释读。王蜀干德六年(924年)越国夫人装修该窟,在该碑上补刻装修记,铲去原碑文字,碑文腰断,记录柏堂寺菩提瑞像窟年代及主尊像属的重要文字均已不存。原碑额题菩提瑞像为利州毕公造像原名,越国夫人补刻的装修记将主尊名号称作密教佛主毗卢遮那佛。其左侧的365号窟为弥勒窟,中心坛式窟,坛上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主尊为弥勒,此二窟为同时开凿的组合窟。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大佛窟

大佛窟,开凿于北魏晚期,是千佛崖最早的洞窟。平面略呈马蹄形,圆弧顶,前壁窟门下部及南、北壁前下部已崩圮,窟底宽5.73米、高5.52米、深4.9米。窟内为三尊像组合,正壁一立佛,南北壁各胁侍一立菩萨。其他如佛侧二弟子及各壁龛像,皆为后代补凿。立佛头部残损,残高4.11米。南壁左胁侍菩萨高4.4米,亦立于低覆莲花圆座。此窟平面结构及造像组合,符合云冈昙曜五窟以来的旧法。佛、菩萨的服饰和清秀的面容,也都具有明显的北魏晚期作风。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莲花洞

开凿于690-697年之间,正是武则天当皇帝期间,因藻井正中有一朵直径1.2米的莲花而得名。莲花周围的牡丹是宋人所绘,莲蓬绘成中国道教的“八卦太极图”。正壁及南、北壁三面设坛,龛中均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像。正龛为坐像弥勒佛,坐高1.9米,其余两龛为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藏佛窟

藏佛窟,千佛崖雕刻年代较晚的石窟。主尊像为三世章嘉活佛,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四世章嘉活佛镌造。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苏颋龛

开凿于唐开元八年(720),龛内造弥勒和两菩萨。弥勒倚坐于束腰长方座上,足下为长圆形仰莲足踏。此窟南侧有题记“都督府长史、持节剑南道检校使、上柱国、许国公武功苏颋敬造。”苏颋题记下方,有元代题记二则,一为重妆记,一为游记。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千佛窟

方形平顶窟,窟高2米,窟中央设长方形低坛,坛上设像,上设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七尊像,像后凿通顶大背屏,像后雕菩提双树与人性化天龙八部护法像,窟内四壁遍雕千佛,高14厘米,现保存完好者854尊。千佛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年间,窟门南侧和佛坛后下部有宋、元题刻。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北大佛窟

位于千佛崖北段上层,开凿于唐初。此窟平面、结构和以大佛为主的三尊造像组合,造像风格不同,估计是不同时期开凿。窟内造弥勒大佛和两弟子,弥勒佛高4米,是嘉陵江流域雕造最早的弥勒大佛。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龙窟

窟中雕一尊倚坐大佛,被视为乐山大佛的缩小版。窟北壁上方有题记一则,“神龙二年(706)三月八日[]转运使敬造供养……儿田[]敬造儿田口敬造儿田[寿]敬造。”是千佛崖唯一有明确纪年的开窟题记。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供养人窟

窟中央凿横长方形佛坛,上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七尊像。窟室三壁基部凿窄高坛,坛上设12身供养人像,皆为夫妇并列。主佛为倚坐弥勒佛。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多宝佛窟

窟中央凿横长方形大坛,坛上造释迦、多宝佛与二弟子二菩萨六尊像,通顶大背屏浮雕天龙八部。释迦、多宝佛并坐,像高0.95米。开凿于初盛唐之交,左侧菩萨为持莲观音,体态婀娜,雕刻精美,被誉为“东方美神”,也是千佛崖的名片。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其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十一面观音)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神州佛音(184)----广元千佛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