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创业记
(2014-12-26 12:00:06)老外创业记
周末回家看望母亲,刚进小区一火三轮直对着我冲了过来,我正想呵斥一句,还没出口,一个洋泾浜的声音对我直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定眼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外骑着一辆火三轮,后面的拖斗里还坐着两个小老外。我收起厉颜,轻声地说了一声:“Be careful!”老外眼里更有了一份情切的感觉,但他还是坚决地用中文给我说了一句:谢谢!然后微笑着骑车离去。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想真是逆天了,老外也骑上火山轮了!
因为母亲住在城南繁华的紫荆片区,也许是生活便利,也许是有众多的高收入人群居住,这里自然也成了老外较为集中的居住地。在这里有开车的,也有骑车的,但像这个老外这样骑着火三轮的我倒还真是第一次见到。第二个周末在楼道口我又见到这位中年男人,他忙忙碌碌地带着几个背包客一样的老外往楼上走,看到我自然便是半个熟人,他笑着给我打个招呼,我估摸着他也是给新来的朋友显摆一下自己的人缘挺好。我问到邻居这些老外是干什么?邻居告诉我:这个老外在这里租了一套房子,不过200平方米罢了,开了一个专门接待旅游背包客或是刚到成都还没有落脚的“淘金者”,听得我瞠目结舌,我无法想象居然老外在中国还有这样的营生方式?
从那以后常会在楼道里看到他带着客人上上下下的身影,每次都免不了一个招呼。一天,在院子里看着他正在给几个学生模样的老外指点着成都地图上的景点,年轻人离去以后我忍不住和他聊了几句。他叫威廉,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小镇,他依然坚持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和我交谈,看来他是把我当成学习中文的一次机会,如同我们在国外总想和老外聊上几句洋泾浜的英文一样。他原来是做保险推销,他的妻子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不安分的妻子偏偏有一个中国梦。其实老外的生活方式极为简单,喜欢就毫不犹豫地出发,于是他们卖掉房子车子来到了中国。当然他们的第一站是北京,关于北京的遭遇他没有详说,估计和汉语词汇的贫乏有关,他只是说:太大,生活不方便。其实北漂谈何容易,更何况是一个老外。
后来朋友们介绍说你到成都去吧。于是两年前他们来到了成都,在紫荆小区的一个小小西餐厅里他们认识了老板夫妻俩。恰好这个小西餐厅我也去过,妻子是成都人,先生是德国人。结婚后妻子想家,于是他们就回到成都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西餐厅,小到也就只能容纳七八个人进餐。西餐厅的餐台上,墙上都贴满了小纸条,用中英文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的求职信息,显然威廉妻子的招生的广告也在这里出现过。
我问他:有学生吗?他摇着头说:没有,因为她一点中文都不懂,哪怕是一点点也好。他耸着肩摇着头比划着一点点的手势。焦灼时,做过房屋保险的职业敏感告诉他,给新来到成都的老外们提供临时或长期的住房条件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租房是按月计租,而他出租房却是按天计算,加上简单的配餐,自然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他租下了这套房子,开始了租房客的营生。当然他们也努力地学习中文,因为他们必须要成为这些房客们的语言拐杖。
简单交谈后他又急着要出去购买租客们的晚餐食品,看着他骑着火三轮的架势,我还是冲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声:“Be careful!”
其实一个人的创业目标和志向付诸实现是需要一个好的点子,创业的目标不在于多么宏伟,在于怎样以最现实的方式,最巧妙的技巧,最便捷的途径实现它才是真,着眼于细微之处才是一次真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