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李庄的记忆

(2014-08-04 16:25:07)
标签:

文化

美食

         关于李庄的记忆

 

成都人好吃,加上天府之国的物料丰足,手艺人们就变着法的给我们创造出各种美味佳肴,于是就有了享誉世界的川菜系列。不过真要冷不丁地问起你喜欢那一种你还真的难以道出,在我看来藏在记忆最底部的美味一定是最美好的,因为那时的味蕾还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麻辣鲜香。

七十年代初,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肉类凭票供应,吃肉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是可谓是一件大事了,更多的时候就是菜汤合着酱油拌饭。记得那时放学途中路过长顺街和多子巷的夹角处的一个饭馆,不大的铺面,牌匾上写着“李庄”两个大字。每次路过总会情不自禁地往里面看上几眼,店里通常也没有几个人吃饭,倒一个年龄和我们相仿的小伙计总是眼巴巴的看着我们这些读书郎,互相的“仰慕”可想而知。

那一年,我们结束了初中的学习就要各奔东西,第一批送走的是即将远赴云南支边的同学。几位相处的好的同学们约定给要走的同学送行,留下的同学每人出几毛钱,凑足了几块钱。握着这把钱大家相对一笑,一口同声地说道:去李庄!
   
呼拉拉的一群女生欢笑着冲进了“李庄”,小伙计脸上也同样放着光。我们作古正经地翻看着菜单,其实大家都在看后面的价格,小伙计怯生生的在后面给我们指了一下菜单上的第一道菜——“李庄白肉”,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很隆重的点下了几样菜品。
  
端上桌的盘子里像是隆成一个小山一样,又白又薄的肉片上面浇着红油汁煞是好看,但它却有着一个特别土气的名字“李庄白肉”。也不知是哪位同学大声地说了一声:“这肉切得也太薄了吧?太坑人了吧!”于是同学们都不满地七嘴八舌数落来。小伙计涨红脸想给我们解释,可怎么也架不住这帮女孩子的七嘴八舌。

里面的师傅听见吵闹也走了出来对我们说:“小妹妹啊,我们李庄白肉一是讲究一个猪肉要好,二是要讲究一个刀工要好。这上好约克猪的二刀肉一头猪也就五六斤的,切下来肉一要大如巴掌,二要薄可透出人影,但薄不得于咱份量不足啊?你们看看这一大盘子肉片,还有这红亮亮的辣椒油,各位妹子你们先尝了再说好不好?”

接下来的美味自不必多说,同学们就连最后的一点红油汁都伴着白饭吃了个光。这顿饭对于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讲无疑是最隆重、最正式的一餐了,那几位就要远赴云南的同学们抹着嘴说:“等我们下次领了工资回家探亲的时候我们请大家再到这里来吃一顿!”
   
一晚上同学们唱着、笑着、哭着、闹着,小伙计也跟着我们莫名的伤感着。我转身问他:“李庄在哪里?怎么没有听说过?是在北方?”
  
“不,就是四川的,李庄在南溪,长江边上的一个小镇,我们那里可有名了,你们不知道?”小伙计巴望不得和我们答讪。
  
“去,进去收拾灶台,别在这儿瞎说!”不知为什么大师傅走了出来,厉声地呵斥着小伙计,仿佛是不让他说起李庄,小伙计悻悻地走了。

这就是我记忆中对美味的诠释,以后也无数次品尝过李庄白肉,再多的红油浸润也吃不出记忆里的那种味道。其实我知道,现在我味道早已超过那个清贫年代的味道,但我对它的记忆早已锁定在那个年代。

也就是在若干年后,一次偶然的阅读才让我知道那时的大师傅为什么不让小伙计和我们提起关于李庄的事情。李庄位于宜宾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其实李庄的历史远远不止这些。

带着好奇,我开始查阅关于李庄的记录,一段历史赫然地跳入你的眼帘:李庄,这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小镇,这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也是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和涵养民族精神的古老小镇。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来李庄。就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张家祠内也举办过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多次文物展览。

这期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同济大学等十多家国家级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纷纷迁驻李庄,知名专家学者云集,使这里成了抗战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庄完成了他的名著《中国建筑史》,在这期间林徽因在一个破旧小屋的病榻上度过了六年的时间。直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几乎就是短短的几天时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们和学者们浩荡着离开了这个古镇,一时间,小镇有恢复的往日的平静。

    这段历史,在后来的几十年的时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有人提起这段传承着中华文化脉络的这段历史,唯有李庄白肉还在努力地保留着这个小镇的名号。直到有一天“李庄”这个名字被人们从尘封的历史中扒拉出来,它再一次被人们提及和追忆。是的,历史既然走过就不应该被人遗忘,哪怕它就是淡淡的一笔,但它总会拖着长长的笔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