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说】一人食,食之孤独百味
(2014-05-11 21:29:02)【蓉说】
一日,本是按常理备下了三菜一汤的原料,肉片花椰菜、凉拌紫甘蓝、清炒小白菜、紫菜鸡蛋汤。先生突然打来电话有个应酬不回家吃饭了。看了看料理台上的备料一时间倒没有了食欲,转身把菜品原料都放进了冰箱,何不给自己做一点喜欢而又可口的饭菜?少许木耳、黄花用开水发好切碎,一个番茄、一枚鸡蛋加上少许肉末。一会儿时间,油锅炝起葱香,炒好配料加水熬煮,鸡蛋下锅后少许芡粉收水,一碗北方打卤面臊子就完美呈现了。此时,一旁锅里水早已沸腾,半碗面不加任何调料,只需加上打卤臊子就是一碗美味佳肴了,一个人的晚餐倒也变得随心所欲。
有人说:一个人的晚餐是一件凄凉的事。其实对于常处在人情世故之中的现代人来讲,偶有孤独的就餐时间倒也变得珍惜起来。一人食,不用左顾右盼的招呼同桌的左邻右舍,也不需要在上菜时呼啦啦的拍照,呼啦啦的发微博,仿佛一时间朋友的聚会变成了广而告之的现场直播似的。所以偶有孤独倒成了一件身心放松的幸事,更觉弥足珍贵,但最大的享受倒不是满足胃口的需求,但更多的是享受喧嚣过后的一种自我的随性放松。
是的,我也能常常体会到只有在享受孤独时才能让充满喧嚣的内心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声音。每到这种时候我会转身去寻找曾经的自己,看看社会的变迁在自己身上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记得在七十年代我下乡当知青的那个时候,一人食就是一种常态,食料更是简单,多是就地取材,在收工回家路上随意的在同村人的自留地里摘些当季的蔬菜,这是生产队给我的特权,因为如果要给我自留地就意味着要划割其他人的自留地。一个夏季最为多的蔬菜就是六棱丝瓜和佛手瓜,害得回到城里后发誓再也不吃丝瓜和佛手瓜。晚上回到矮小的茅草屋后已经累得不想动了,稍事休息后就在昏暗的灯光下做饭,一个人的饭菜其实很难做,一口大铁锅又要做饭,又要炒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一锅粥里连米连菜一锅煮上,放点盐,舀上一勺豆瓣也就是过上一顿饭了。偶有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像模像样的做上一锅油焖沥米饭。我会现将米煮上七分熟,再把米沥干,热锅里少许油,把红萝卜或是土豆、红薯加盐炒一下,再把七分熟的米饭放上去,再加水小火闷上一会儿就可以闻到满屋飘香,就这样煤油灯下就这寂寞孤独加思乡情一起咽下。
三十多年过去了,身边的好多朋友都好似走过繁花似锦的日子归于平静了,她们多是先生还在忙于事业,几乎少有回家吃饭,孩子也多在国外上大学,于是一个人独处便成了常态。一人食,与其说是吃在百味,倒不如说是独有寂寞难咽,于是调整心态就变得尤为重要。其实何妨不可自己营造一些气氛,就算是讨好自己罢了,也可以让生活变得更为有趣。也许就是亲手给自己做上一顿可口的美味佳肴,也许就是桌上的一个小小的盆栽,一壶温润的好茶或是一杯上好的红酒,都可以让生活格调起来,关键是不要忘记带上懂得欣赏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