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想说爱你也真不容易
(2013-05-24 13:12:24)
自从有了电梯,人们就懒于登高,于是城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钢筋水泥的森林仿佛变成了一个城市国际化的图腾标示;自从有了城市综合体,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不已,下班以后就一头扎进了“food
城市离不开居住功能,城市更离不开商业配套。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沿街为市的社区商业、走过了专业化大卖场时期,现在的人们更痴迷城市综合体的MALL时代。
当你驾车拥堵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地看着一个个SHOPIMGMALL四周流光溢彩的广告大牌时,你竟不知道该把车驶入那个MALL的停车场去?你也记不清在这些同质化的MALL里哪里有你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成都部分区域的MALL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成都这样的城市,能把城市综合体做的如此密集而让你无从选择,不得不说是一种过渡奢侈的超前配置。
城市综合体时代是一个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的最高阶段,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内容由6方面组成: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公共空间(Public Space)、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文化娱乐休闲设施(Culture & Recreation)、公寓楼(Apartment)等,因此“城市综合体”简称“HOPSCA”。在一个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置一个这样的城市综合体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需求。不可否认,它的建成还将极大程度的推动这个区域的人口聚集和服务的辐射功能。但如果扎堆过度配置一是会给商业品牌的布点密集而造成品牌效益的衰减,但这样的错并不是商业机构的错,而是在政策误导下的规划过度配置造成的。
也许是正是因为国家一系列对住宅地产限制政策的出台,也许是因为大连万达的商业地产模式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转型到商业地产的开发中去。一时间商业地产扎堆式的在各地生根开花,发展的如火如荼。其实作为商业配置的投入原本就是一个市场需求和城市功能的合理配置问题,但在中国在加上高压的政策调控,使得原本单一的市场行为变成了企业投资转型。
没有人能告诉你一个城市该有多少城市综合体的配置;也没有人能告诉你一个区域该有多少个城市综合体的配置。但我们会看到过度配置造成的交通压力、聚集效益的分流、品牌维护费用的增加都是未来商业病态的凸显问题。
不容置疑,一个城市有着对商业地产的高需,但这并不意味着就需要过渡的去配置商业配套,否则带来的势必就是一种商业地产的虚高,这是仿佛就是中国式地产的通病,发展势必造成失控,矫枉势必造成过甚。
建筑和生活需要有一个结合体,这个结合体应该是用来承载人们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社区商业、专业化卖场、城市综合体都是最佳的承载体。合理的配置,便捷的参与这两点都是实现商业与城市、商业与人之间发展和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任何过度都会给城市的运行带来压力,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担,去掉配置的虚高才是商业地产蓬勃的活力。
城市需要魅力,生活需要活力,企业更需要把压力变成活力。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不得不说是魅力和压力并存,想说爱你还真的不容易。

加载中…